袁斌:不安全的國家與國家安全藍皮書

2014年05月14日時政評論
邁入習李時代,「國家安全」被提升到一個史無前例的高度,新一代領導人在這個問題上的調門似乎越來越高。繼國家安全委員會成立並舉行第一次會議,習近平近期多次提及和強調「國家安全」之後,中國政府又於5月6日推出了首部國家安全藍皮書——《國家安全藍皮書:中國國家安全研究報告(2014)》。該書描述了國家安全委員會存在的意義,將採取的行動邏輯,和將要行動選擇的途徑和方式,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

首部國家安全藍皮書的亮相,一方面固然表明了新一代中國領導人對國家安全前所未有的重視,另一方面則凸顯了當下中國的極度不安全。仿佛是為筆者的這一判斷提供論據,就在藍皮書發佈的當天,廣州發生了令民眾惶恐的砍人事件。據媒體報導,上午11時30分,廣州火車站有4人持刀砍傷旅客,巡邏警察開槍。事件造成6人受傷,其中一女子傷勢較重,血流滿地。這已經是繼去年10月28日北京天安門金水橋汽車爆炸事件、今年3月1日晚昆明火車站血案和4月30日烏魯木齊火車站爆炸與砍殺事件之後發生的第四次暴力恐怖襲擊事件了。

一部國家安全藍皮書為何不早不晚在這個時候才出籠?這會是偶然的嗎?當然不是。文革後,大陸當局為了挽救統治危機,搞起了改革開放,這一改就是三十多年。但這場改革充其量不過是一場換湯不換藥的坡腳改革,經濟體制是變了,政治體制仍是老一套,所以三十多年裡雖然GDP突飛猛進,經濟總量躍居世界前列,但改革的主要成果卻落到了權貴階層的腰包裡,廣大的中國民眾並未得到他們應有的份額,其結果不但貧富差距日益懸殊,官場腐敗氾濫成災,而且整個社會的生態環境和道德基礎遭到了毀滅性的的破壞,社會矛盾和危機因此愈演愈烈。誰會料到,一場以挽救統治危機為出發點的改革竟然導致了更嚴重的危機。總之,眼下的中國正變得越來越不安全,這便是國家安全藍皮書出籠的特殊背景。

當然,對於形勢的嚴重性,新一代中國領導人倒未小視。在國安委成立後召開的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坦承:「保證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複雜」。為此,他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以及涵蓋「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總計11項的國家安全體系。這11項安全指標分別是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資訊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由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於5月6日發佈的首部國家安全研究報告,不僅盡數囊括了這些安全指標,還對過去一年的中國國家安全形勢專門進行了回顧、評估與分析。仔細想想,由習近平在國安委第一次會議上提出並被囊括在首部國家安全研究報告中的這11項國家安全,折射的不恰恰正是當下中國社會面臨的11個最不安全的方面,也就是11種最突出的矛盾,最顯著的危機嗎?而位於首位的所謂政治安全,折射的不就是執政危機嗎?

說到底,一個國家恐怕只有在安全沒有保障的時侯,才會把國家安全視為「頭等大事」,才會興師動眾地出什麼國家安全藍皮書。如果國泰民安,這事還值得那麼關注和操心嗎?現在藍皮書出是出了,而且據說還就中國面臨的安全挑戰提出了什麼對策思考,但考其具體內容,思維邏輯還是幾十年一以貫之的老一套。如此看來,中國的國家安全能否從此好轉?大概只有天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