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床半年骨密度流失25% 動手動腳防骨折

2014年05月24日健康
【新唐人2014年5月24日訊】台灣隨著高齡化,65歲以上長輩占總人口11.53%,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表示,骨質疏鬆的發生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估計每5人就有1人骨質疏鬆。尤其需長期臥床者是骨鬆高危險群,平均半年鈣質從骨頭中流失約25%。

醫師表示,輪椅族、臥床族因活動不便而少動或不動,骨質漸流失;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說,臥床者活動力差,骨流失、肌力降,屬於骨鬆骨折高危險群,若連續臥床11週,則骨密度降5%,而臥床達半年骨密度平均流失25%,

詹鼎正舉例說,1名74歲陳奶奶因中風臥床半年,運動、曬太陽機會低,臥床半年後,在復健時不幸跌倒造成大腿骨骨折,比較前後的骨密度T值,從-2.1下降到-3.1,骨質疏鬆症明顯。

醫師表示,透過運動可增加肌力及促進骨骼健康。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與公益信托王詹樣社會福利基金今年計畫以「運動防骨鬆、衛教來互動;保骨勤增密、加強抗折力」。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邱弘毅今天說,臥床及輪椅族透過運動避免骨質流失,透過適度荷重運動可強化肌力與增加骨密度,建議長者可進行漸進性阻力訓練,並運用彈力帶、瓶裝水、砂袋等增加強度。

邱弘毅示範輪椅族及臥床族可進行的上肢及下肢運動;輪椅族上肢運動是雙手拿同重量且能承受的水瓶、啞鈴向上推出,數到3後放下休息,這樣可增強腕部骨密度,強化上臂後側和背部肌肉力量。

輪椅族下肢運動是:往前坐一點,伸直腿部也可以在下肢綁上砂袋,緩緩舉高足部5公分,數到3後放下,這樣可增強髖部骨密度、強化大腿肌肉,增強膝部穩定性。

臥床族上肢運動,雙膝彎曲、雙腿張開與髖同寬,手握同重量且能承受的水瓶、啞鈴向上推出,數到3後放下休息,這樣可增加腕部、脊椎骨密度,強化胸、肩、背肌肉。

臥床族下肢運動,身體躺平時,腳踝及腳踢同時用力向自己方向翹2秒後,再用力向下壓2秒,持續10到25下,這樣可維持踝關節活動度,強化小腿肌力及伸展足底筋膜。

邱弘毅說,以上動作依自己身體能力執行,建議1個循環3次,連續10個循環就可休息,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此外,詹鼎正說,在飲食部分,建議均衡並多攝取含蛋白質、鈣質(如牛奶、豆漿、小魚乾等)及維生素D(如蛋黃、魚或蔬菜)的食物,同時也要曬太陽。對於住在護理之家或養護之家的長輩,特別需要加強鈣及維生素D補充。


北醫公衛系教授邱弘毅(右)指導臥床族下肢運動說,身體躺平時,腳踝及腳趾同時用力向上翹2秒後,再向下壓2秒,持續多下,可維持踝關節活動度,強化小腿肌力及伸展足底筋膜。中央社



北醫公衛系教授邱弘毅(左)指導輪椅族下肢運動說,往前坐,綁上砂袋伸直腿部,舉高足部5公分,數到3後放下,可增強髖部骨密度、強化大腿肌肉,增強膝部穩 定性。中央社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