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桑:人無信不立 國無信必亡!

2014年07月11日評論
《論語》中有這麼一段: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先哲孔老夫子談到政府執政「維穩」三要素時,面對學生苛刻而挑剔的詢問,寧可去掉「食」和「兵」兩個重大要素,最後為執政方保留的,仍是一個「信」字。可見,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這個「信」字,是高於一切的執政理念!

對我們這一批五十年代生於建國之初的人來說,我們所領略的國家「信用」問題,的確是太多了!

五十年代中,我們許多父輩因為對本單位領導的工作方法提了幾句意見,自此便被國家打入另冊,屬「地富反壞右」一類,當時全國有近五十萬知識份子之多!多少年後才知道,那是國家眛了良心,說了假話,建國沒幾年,國家便開始了「失信」。

過了幾年,「大躍進」時代,高產衛星「頻現」,小孩兒可以一屁股穩穩坐在盛產的稻穗上,而不致沉落!「畝產十萬斤」喜訊,一個接一個見諸「人民日報」首版!以致「英明領袖」在內部講話時,已經在發愁「糧食吃不掉」時的麻煩了。但兩年後,中國大地餓殍遍野,死了幾千萬人!這是國家的又一次大「失信」!

六十年代初,儘管我們整天吃著黃喳喳的玉米粉,黒糊糊的山芋麵,但我們這些小學生活的很自豪,很有底氣!因為,國家宣傳機器成天告訴我們,全世界還有三分之二受苦受難的勞苦大眾,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掙扎在死亡線上」,就等著我們這些用雜糧麵果腹的英勇少年,掌握毛澤東思想後,拿起革命槍桿子,去全世界解救階級兄弟呢!幾十年後再看,那時好像世界的實況,蠻不是那麼一回事!史實與宣傳的東東,蠻擰!國家再一次「失信」於我們這些「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新一代。

在小學歷史教科書上,我們從偉大領袖關於中國「八年抗戰」的講話中得知:日本鬼子來了,「蔣該死」帶著國民黨軍隊,一槍不發,實行不抵抗主義,躲進了峨嵋山上,且這一躲就是八年!而當時中國戰場,全靠著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用「地道戰」和「地雷戰」在那裡死扛!最後,硬是把小日本扛回了「爪哇」國。這個時候,「蔣該死」才率眾下山來「摘桃子」(毛原話)!呵呵,這就是我們那一代在當時的中國抗戰史觀。多年後,當我從共產黨的主流媒體看到淞滬會戰「八百壯士」的故事後,當時的感受是驚愕萬分!這,國民黨反動派軍隊裡,也能有這樣的勇士?他們當年可都唯讀過「蔣該死」訓令,並沒有讀過毛澤東華章哦!可,沒有毛思想,能有那麼大的民族勇氣嗎?

「文革」好不容易進入到一個歷史關鍵時刻,1969年4月,中國共產黨「九大」勝利召開。當時宣傳「九大」的一個最大歷史功績就是:把毛主席選定林副主席為「接班人」的內容,寫進了中共黨章!這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是開天闢地裡程碑式的光輝一頁!可是,還不到兩年半,71年10月,國家又告訴我們,說這個接班人由於身體不好,等不及了,縱容老婆孩子,要謀殺最高領袖,「搶班奪權」?!事敗後遠走異國,摔死在「溫都爾汗」。這種一會兒「天」一會兒「地」的宣傳手法,把當時十億中國人,一下子全給打暈嘍!但,暈後,他們對國家的話,好像再也不像以前那樣的「迷信」。他們開始學會用自己的腦袋去思考一些問題了……中國現代的「國家信用」問題,自此產生!

76年,五人幫倒行逆施!年初周恩來去世,老百姓的質疑和不信任終於找到了一個突破口。於是便有了當年的「四五事件」。未已,國家高調鎮壓,並找出了鄧小平為替罪羊,將鄧小平再次打倒!後來才知,國家的這次宣傳機器,又撒了一個彌天大謊!國家說話,如同小孩「變臉」,變的太快了!

唉!我這只說到1976年,且國家目前主流宣傳機器,都有定論,幾乎無人爭議。這後面還有三十年,真的不想再說了。

國家一次次的「失信」於民,反過來,卻還要人民一年年表忠心,講誠信!對於已有的失信,政府人員可以輕鬆地撇撇嘴,說一句:都是「四人幫」惹的禍!但這「四人幫」之後的三十年,國家的各級政府,各個職能部門,做出的一件又一件「失信」於民的事情,還少嗎?那麼,是不是還有個什麼「幾人幫」,這幾十年,始終都潛伏在那裡時刻作祟呢?

近年來,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但凡一有質疑之聲,國家主流媒體都要扣以「偏見」和「謠言」這兩頂大帽子,而恰恰又是他們自己,一次又一次地證實這些「偏見」和「謠言」無庸置疑的真實性!

一個連自己說話都不太相信的國家機器,還有什麼理由和資格,再讓其臣民及國門以外的人民,去繼續相信呢?國內和國外的人民,對這個國家機器宣傳的那些他們自己有時也無法自圓其說的東東,提幾句質疑之問,又何嘗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你真有本事,就把全世界70億人的嘴巴,都拿膠帶統統給封了。此後,斷無質疑之聲!也許,到那時,我們就可以向全世界莊嚴宣佈:社會主義的中國,已成功到達了壯麗的共產主義社會!

最後,於本文收尾處,老夫想說十個字: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必亡!

2014年7月9日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