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沖:中國最大的傷痛是什麼?

2014年12月30日評論
最近不小心看了幾眼電視,我是說,中央台、北京台的新聞,依稀回到從前。新聞依舊在報道著各種榜樣,依舊是為了工作連老婆孩子生病也不管。而網路上,依舊是各種匪夷所思的惡性事件,比如說,河南偷情者打死女情人的兩歲孩子。

我想,道德很重要,也高舉雙手支持國家的以德治國方針,可是,靠宣傳榜樣,顯然不靠譜。那些太高尚的道德凡人做不到,反而是基本道德應該堅守。

我們長期以來在評比道德楷模時,總是喜歡誇大,動輒就是見義勇為、捨己為人,動輒就是甘於奉獻、為國獻身,動輒就是母親即將病逝卻依舊堅守崗位,超出了常人可接受的範圍,因而造成了德育的空泛,進而造成道德的缺失。

我們需要彌補的不是高尚,不是偉大,而是遵守基本道德,遵守基本的規範。

首先需要提及的是行為的基本規範。辦事排隊、過馬路看紅綠燈、碰了人說聲對不起、上完廁所沖馬桶,這是最基本的常識和基本道德,可如果你在外奔走一天,肯定會碰到諸多不遵守這些規矩者,你如果遵守規矩,反而成了傻瓜,說中國是禮儀之邦簡直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笑話。

守規矩就是古人說的「盜亦有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學生有一門關於道德規範的必修課。學校方面指出,道德規範並不是讓學生拒絕高薪工作,而是讓他們思考應該用什麼方式賺錢。

其次便是待人接物的基本規範。比如說,官員們在對外普通百姓時有話好好說,別總是喜歡眼睛看著天打官腔;再比如,看到交通事故時表示關切,而不是看熱鬧。對此,龍應台總結得最好: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別人——他不霸道,因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奪,因為不掠奪所以有永續的智能。

再往深處想想,需要遵守思想上的基本道德。在日本,人們的基本理念是「不要給人添麻煩」,小孩子從小就受到這樣的教育,規規矩矩;在韓國,小孩子從小受到的教育是「一定要爭第一」,這造就了韓國人的拼勁;而在中國,基本道德和價值觀的教育是混亂的,當面一套背後一套,老師一套家長一套,課本一套課餘一套,校內一套校外一套,讓人無所適從。

其實,第一需要遵守的基本道德是誠實。當年朱鎔基給上海會計學院題詞時言簡意賅地寫了「不做假帳」,哈佛大學的MBA學員在畢業宣誓的誓詞裡,第一句話就是我將以最正直的方式行事,以符合道德規範的方式從事我的工作。然而,對中國各界來說,誠實實際上是奢侈品,如果中國每個人在睡覺前數數自己一天說了多少次謊話,然後相加,肯定是一個天然數字。

第二是平等。佛曰眾生平等,而在中國卻是人分三六九等。當年劉少奇握著掏糞工時傳祥的手說,我們是平等的,只是分工不同而已。現在,中國缺的是這種精神,就連養老保險,也要硬分公務員、事業單位、企業、鄉鎮幾等,還長期不把農民包括在內(最近的養老金並軌要贊一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自由誠可貴,平等價更高。

第三是善良。三字經裡說「人之初,性本善」,我覺得把善良的標準可以降低一點,不要求你捨己為人,但盡量做些利人不損己的事情總是可以的。比如說,有人問路,盡量跟人說清楚,別像北京東直門那位仁兄一樣,掛個收費指路的牌子遭人笑話。

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實際上背後是一個民族的價值觀。中國古代講究仁義禮智信,講究仁恕和孝道,偶爾還信點兒鬼神,做了壞事怕遭報應。當代中國在吸收了西洋的物質文明後,在吸收其精神文明方面仍存爭論。前一陣,國內媒體還就是否有「普世價值」爭論不休,其實,何必拘泥於那些概念之爭呢,無論中西,無論發達還是落後,人總是有共同追求的東西的,任何民族也不會拒絕誠實,拒絕善良,拒絕平等。之所以出現這種爭論,是因為本民族文明的傳承遭遇了文革式的毀滅和隨之而來的物慾侵襲,對自身深深地不自信,外在反映是基本道德的缺失,而實際內涵是價值觀和信仰的缺失。

價值觀很重要,因為它決定了一個社會如何面對現代化的挑戰──與自由市場能否接軌、全球化的競爭能否適應、政府管治的清廉與否、公民意識的建立有無等。一個缺乏恆定統一價值觀、缺乏信仰的民族是不可能成為一流的民族的。

據此,我做一個三段論式的推演。加強公民的基本道德水平,從而培育恆定的價值觀,進而中國才能成為真正的一流國家。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