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臨老齡化人口危機
最近兩年,固若金湯的計生政策出現了一點兒鬆動:夫妻雙方有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可生育兩個孩子。但事與願違,申請生育二胎的人數遠遠低於計生委的預計。以北京為例,北京「單獨二孩」政策實施十個月後,申請家庭數字與之前預計平均每年新出生五點四二萬人之間存在較大差距。三萬多家庭申請,只佔符合政策家庭的百分之六點七。不僅僅是北京,其他很多樣本城市也出現了類似情況。這說明了什麼?中國早就不是人們想像中生育意願特別強烈的國家。生育意願過低是致命的危機:世代更替水平的生育率為二點三,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二○一一年生育率僅為一點零四──警鐘長鳴,國將危矣!
計劃生育已執行了接近三十年,經過了整整一代人的時間跨度。我們可以對計生政策作出一些總結:它或許曾在一段時間內緩解了人口壓力,但它更大、更可怕的負面結果已經在地平線上遙遙出現了:中國將面臨著史無前例的最殘酷的老齡化時代,而這遠不足以概括即將到來的全部人口危機,最終將導致無法挽救的後果,因為政策從一開始就不合理:
(一)它違背了基本的生育自由。從古至今,從不曾有任何地區、國家認為生育造成了公共的負擔,必須限制。生育本質是家庭的,一個家庭能正常養育孩子,有足夠的生育意願,那就生孩子──就這麼簡單,與國家沒有任何關係。在中國,國家將新生兒視為拖累發展的負擔,認為其擠佔了資源,因而嚴格禁止生育第二胎,否則就徵收高額社會撫養費(其實所有撫養費皆由家庭承擔),這本來就是極其荒謬和違反常識的。只要家庭能夠承擔,生育自由是人與生俱來的天賦人權,這一權利深刻地寫在了所有文明的基因裡。
(二)計生政策違反了中華民族的生育倫理。中華民族非常忌諱人丁稀薄,子孫繁衍是我們祖先代代相傳的美好願望。這一寶貴的生育倫理保證了我們民族的壯大和文明的傳播。
(三)造成了人為的不平等。漢民族絕大部分只被允許生育一胎,而少數民族則可生育二胎以上,甚至在很多民族地區,計生政策形同虛設。最近東北地區朝鮮族生育率下降,地方政府為鼓勵其生育出台政策:生育一胎獎勵三萬,生育二胎獎勵五萬。為什麼漢族家庭只能生育一胎,而少數民族家庭可以生育多胎?為什麼漢族生育多個會被重罰而少數民族多生卻可得到獎勵?這製造了人為的不平等。
一刀切計生政策的危害
一代人過去了,中國所面臨的一切都在劇烈地變化著:從國際環境到經濟發展,從思想意識到社會風氣。一代人之內,生育率也從極高變到極低。伴隨著驚人的財富增長,在繁榮與輝煌的另一面,那人口的巨大陰影也日漸籠罩中國。直至今日,當年粗暴的一刀切計生政策已經帶來了以下危害:
(一)對於個體家庭而言,每個小家庭都面臨著激增的失獨風險。古代文化傳統中相當忌諱單傳,這是對於家庭人口風險的本能戒備。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這是最畸形、最危險的結構:不僅一代單傳,而且人為製造了數代單傳,家庭失獨的風險不斷增大。精神層面,父母失去唯一的孩子,情感上的悲慟將終身不癒,甚至於無力維持正常生活的狀態;物質層面,他們將面臨著老無所養、老無所依的可怕結局。並且,由於獨生子女家庭的高風險,他們將無法抵禦任何可能的災難:瘟疫、天災、戰爭、動亂,以至於在特殊時期,國家難以動員足夠的、可消耗的人口去進行戰備或其他特殊行動。
(二)史無前例的養老負擔。在極短的時間內中國人口生育率出現了陡降式下滑:一九七○年的五點七到二○一一年的一點零四。幾年前,計生委主任趙白鴿曾自豪地宣稱:計生委成功地使中國人口減少了四億!這是多麼荒謬的自豪,減少的四億根本不是總量上的減少,而是新生兒數量的減少。換言之,從五點七到一點零四,這一代人之間經歷了人為促成的、史無前例的老齡化。日本、歐洲諸國的老齡化是在社會穩定、經濟發達的情況下,經過幾代人的時間跨度緩慢完成的(現今生育率仍高於中國)。中國是在經濟發展極不平衡、人為干預下製造出了老齡化。按照本應有的節奏,中國即使有老齡化現象,那也至少要推遲好幾代人才會出現。從世界諸國的情況來看,養老體系是個越來越龐大的體系,它本質上多少有點類似於「龐氏騙局」,總是向更多的另一批人籌資來償還對上一批人的欠款。除此,它還需要穩定的社會環境、持久的經濟增長以及最關鍵的一點──源源不斷的充沛的青壯年勞動力。不難想像,當人口紅利耗盡以後,中國面臨最大的老齡群體和比例最少的青壯年勞動力。再者,養老金支出越多,青壯年負擔越重,他們就越不願意生育,屆時中國甚至可能發生種族存續的危機。因為孩子才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延續的基礎之所在。
(三)國家分裂的可能。中華文明為什麼成為唯一延續至今的古文明?中國為什麼在幾千年的歷史中總是能克服分裂,保持大一統?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因很少被提起:漢民族的絕對主導作用。漢民族向來有包容並兼、有容乃大的傳統和胸懷,因為中國本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但無可置疑的是,漢民族是主體民族,並成為了塑造中華文明最主要的民族。正因為漢民族保持了人口的絕對多數,所以歷史上那麼多分裂和戰亂中國都扛過去了:五胡亂華也好,蒙元入主中原也罷,這些曾經的異族統治者都融入了中華民族。道理很簡單:一桶水中滴入一滴墨還是一桶水,半桶水加入半桶墨那就再也不是水了。古羅馬的輝煌傳誦至今,但其文明與種族早已消失,只空留一個叫羅馬的古城。為什麼?因為羅馬文明是以基數很小的羅馬人去統治廣大的被征服的異族人,國力衰減再加羅馬人的低生育,羅馬帝國自然土崩瓦解,再也不復存在。
整個民族的噩夢
概言之,今日的陰影,未來的禍患,皆肇因於對人口的偏見:中國窮、落後、吃不飽飯,是因為人口太多。豈不想想,日本人口密度比我們高多了,狹小的國土容納了超一億人口,為何還能繁榮昌盛?國失其道,罪不在民。相反,今日中國經濟的大繁榮還多賴於這龐大的人口基數:人口紅利帶來製造業的騰飛,人口規模養育出華為、阿裡這樣的巨無霸公司乃至獨一無二的巨大經濟體。一個民族是有生命力的,它需要源源不斷的新生兒去補給,一代人之內青少年銳減而老人劇增,國家的繁榮也不過是鏡花水月罷了。計生政策也許在一定時間內起了預計的作用,但今天它已顯示更多的惡果,到明天也許會變成整個民族的噩夢。從已有數據來看,中國現今放開計生政策已經晚了,但總比再推遲好。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這一切最後將被歷史評判,惟願中華有幸逃此大劫。
文章來源:《爭鳴》
最近兩年,固若金湯的計生政策出現了一點兒鬆動:夫妻雙方有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可生育兩個孩子。但事與願違,申請生育二胎的人數遠遠低於計生委的預計。以北京為例,北京「單獨二孩」政策實施十個月後,申請家庭數字與之前預計平均每年新出生五點四二萬人之間存在較大差距。三萬多家庭申請,只佔符合政策家庭的百分之六點七。不僅僅是北京,其他很多樣本城市也出現了類似情況。這說明了什麼?中國早就不是人們想像中生育意願特別強烈的國家。生育意願過低是致命的危機:世代更替水平的生育率為二點三,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二○一一年生育率僅為一點零四──警鐘長鳴,國將危矣!
計劃生育已執行了接近三十年,經過了整整一代人的時間跨度。我們可以對計生政策作出一些總結:它或許曾在一段時間內緩解了人口壓力,但它更大、更可怕的負面結果已經在地平線上遙遙出現了:中國將面臨著史無前例的最殘酷的老齡化時代,而這遠不足以概括即將到來的全部人口危機,最終將導致無法挽救的後果,因為政策從一開始就不合理:
(一)它違背了基本的生育自由。從古至今,從不曾有任何地區、國家認為生育造成了公共的負擔,必須限制。生育本質是家庭的,一個家庭能正常養育孩子,有足夠的生育意願,那就生孩子──就這麼簡單,與國家沒有任何關係。在中國,國家將新生兒視為拖累發展的負擔,認為其擠佔了資源,因而嚴格禁止生育第二胎,否則就徵收高額社會撫養費(其實所有撫養費皆由家庭承擔),這本來就是極其荒謬和違反常識的。只要家庭能夠承擔,生育自由是人與生俱來的天賦人權,這一權利深刻地寫在了所有文明的基因裡。
(二)計生政策違反了中華民族的生育倫理。中華民族非常忌諱人丁稀薄,子孫繁衍是我們祖先代代相傳的美好願望。這一寶貴的生育倫理保證了我們民族的壯大和文明的傳播。
(三)造成了人為的不平等。漢民族絕大部分只被允許生育一胎,而少數民族則可生育二胎以上,甚至在很多民族地區,計生政策形同虛設。最近東北地區朝鮮族生育率下降,地方政府為鼓勵其生育出台政策:生育一胎獎勵三萬,生育二胎獎勵五萬。為什麼漢族家庭只能生育一胎,而少數民族家庭可以生育多胎?為什麼漢族生育多個會被重罰而少數民族多生卻可得到獎勵?這製造了人為的不平等。
一刀切計生政策的危害
一代人過去了,中國所面臨的一切都在劇烈地變化著:從國際環境到經濟發展,從思想意識到社會風氣。一代人之內,生育率也從極高變到極低。伴隨著驚人的財富增長,在繁榮與輝煌的另一面,那人口的巨大陰影也日漸籠罩中國。直至今日,當年粗暴的一刀切計生政策已經帶來了以下危害:
(一)對於個體家庭而言,每個小家庭都面臨著激增的失獨風險。古代文化傳統中相當忌諱單傳,這是對於家庭人口風險的本能戒備。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這是最畸形、最危險的結構:不僅一代單傳,而且人為製造了數代單傳,家庭失獨的風險不斷增大。精神層面,父母失去唯一的孩子,情感上的悲慟將終身不癒,甚至於無力維持正常生活的狀態;物質層面,他們將面臨著老無所養、老無所依的可怕結局。並且,由於獨生子女家庭的高風險,他們將無法抵禦任何可能的災難:瘟疫、天災、戰爭、動亂,以至於在特殊時期,國家難以動員足夠的、可消耗的人口去進行戰備或其他特殊行動。
(二)史無前例的養老負擔。在極短的時間內中國人口生育率出現了陡降式下滑:一九七○年的五點七到二○一一年的一點零四。幾年前,計生委主任趙白鴿曾自豪地宣稱:計生委成功地使中國人口減少了四億!這是多麼荒謬的自豪,減少的四億根本不是總量上的減少,而是新生兒數量的減少。換言之,從五點七到一點零四,這一代人之間經歷了人為促成的、史無前例的老齡化。日本、歐洲諸國的老齡化是在社會穩定、經濟發達的情況下,經過幾代人的時間跨度緩慢完成的(現今生育率仍高於中國)。中國是在經濟發展極不平衡、人為干預下製造出了老齡化。按照本應有的節奏,中國即使有老齡化現象,那也至少要推遲好幾代人才會出現。從世界諸國的情況來看,養老體系是個越來越龐大的體系,它本質上多少有點類似於「龐氏騙局」,總是向更多的另一批人籌資來償還對上一批人的欠款。除此,它還需要穩定的社會環境、持久的經濟增長以及最關鍵的一點──源源不斷的充沛的青壯年勞動力。不難想像,當人口紅利耗盡以後,中國面臨最大的老齡群體和比例最少的青壯年勞動力。再者,養老金支出越多,青壯年負擔越重,他們就越不願意生育,屆時中國甚至可能發生種族存續的危機。因為孩子才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延續的基礎之所在。
(三)國家分裂的可能。中華文明為什麼成為唯一延續至今的古文明?中國為什麼在幾千年的歷史中總是能克服分裂,保持大一統?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因很少被提起:漢民族的絕對主導作用。漢民族向來有包容並兼、有容乃大的傳統和胸懷,因為中國本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但無可置疑的是,漢民族是主體民族,並成為了塑造中華文明最主要的民族。正因為漢民族保持了人口的絕對多數,所以歷史上那麼多分裂和戰亂中國都扛過去了:五胡亂華也好,蒙元入主中原也罷,這些曾經的異族統治者都融入了中華民族。道理很簡單:一桶水中滴入一滴墨還是一桶水,半桶水加入半桶墨那就再也不是水了。古羅馬的輝煌傳誦至今,但其文明與種族早已消失,只空留一個叫羅馬的古城。為什麼?因為羅馬文明是以基數很小的羅馬人去統治廣大的被征服的異族人,國力衰減再加羅馬人的低生育,羅馬帝國自然土崩瓦解,再也不復存在。
整個民族的噩夢
概言之,今日的陰影,未來的禍患,皆肇因於對人口的偏見:中國窮、落後、吃不飽飯,是因為人口太多。豈不想想,日本人口密度比我們高多了,狹小的國土容納了超一億人口,為何還能繁榮昌盛?國失其道,罪不在民。相反,今日中國經濟的大繁榮還多賴於這龐大的人口基數:人口紅利帶來製造業的騰飛,人口規模養育出華為、阿裡這樣的巨無霸公司乃至獨一無二的巨大經濟體。一個民族是有生命力的,它需要源源不斷的新生兒去補給,一代人之內青少年銳減而老人劇增,國家的繁榮也不過是鏡花水月罷了。計生政策也許在一定時間內起了預計的作用,但今天它已顯示更多的惡果,到明天也許會變成整個民族的噩夢。從已有數據來看,中國現今放開計生政策已經晚了,但總比再推遲好。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這一切最後將被歷史評判,惟願中華有幸逃此大劫。
文章來源:《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