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09月29日訊】(新唐人記者王海天報導)儘管習近平出訪在外,但反腐這支已經不可能「回頭」的箭似乎仍在繼續飛行並直奔目標。日前,中共黨媒《人民日報》突然刊發評論稱,反腐從來沒有容忍度一說,而現實中的「華容道」也關閉了。在「去江化」成為當前政治新動向的敏感背景下,黨報的這個說法迅即引起外界關注,而相關評論則指出,這或是黨媒繼「人走茶涼」一文後,再次釋放的「倒江」信號。
28日,中共黨媒人民日報刊發了一篇題為《反腐沒有「華容道」》的評論。文章先是引述北京市原國土資源局局長安家盛因被拒出境而憂懼自首的例子,說明反腐的震懾效應已經開始顯現。因為許多貪官想找人活動已經「沒有多少餘地」,而逃到國外也成了「不可能的任務」。在沒有其他退路的貪官中,安家盛恐怕不會是最後一個。
隨後,文章意味深長的提到,只要現實中還能看到一條「華容道」隱約存在,一些貪官就不會放下「心存僥倖、負隅頑抗」的念頭。文章並強調,從理論上講,反腐從來沒有容忍度一說,而現實中,「華容道」也已關閉了。因為對某些「蒙了心一頭撞向南牆的人」來說,已經沒有「挽救」的可能和必要。
日前中共黨媒《人民日報》刊發評論稱,反腐從來沒有容忍度一說,而現實中的「華容道」也關閉了。在「去江化」成為當前政治新動向的敏感背景下,有評論認為,這或是黨媒再次釋放的「倒江」信號。(網頁截圖)
該文發表後,迅即引起外界輿論的關注。文中提到的「華容道」一說,也引起各方猜測解讀。眾所周知,「華容道」的典故原出自《三國演義》,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大敗,不得不引軍從華容道敗退。鎮守此處的關羽因念及曹操曾經善待過他的情分,於是放其過關逃得性命。
作為中共第一喉舌的《人民日報》,其文章通常被認為代表了最高領導人的意志。因此,也有外界評論認為,黨報關於「反腐沒有華容道」的提法,很可能是在進一步釋放「倒江」的信號。
此前,《人民日報》曾經於8月發表署名顧伯沖的文章,認為應該「辯證看待『人走茶涼』」。文章批評一些老幹部在位時安插親信,退休後不願撒手,頻頻干政,不但讓新領導左右為難,而且導致拉幫結夥、山頭林立等現象。文章發表後,一度引起巨大反響,外界普遍認為這是在針對以戀權干政聞名的江澤民,釋放出一個「去江化」的信號。
《德國之聲》引述時評人長平的觀點認為,中共權力結構決定了老幹部「恩重如山」,「人走茶涼」即是權力鬥爭。
文章說,中共拒絕民主選舉,那麼權位只能來自「老幹部」。習近平早年也曾發表文章說,權力交接實則是新老幹部的「合作」。當老幹部還沒有退位的時候,他們就是未來領導人的上級,因此這種合作是不對等的,中共自己也稱作「提拔」。2014年,《人民日報》曾經刊文稱贊習近平懂得「感恩」,這種權力關係決定了,凡是老幹部都「有恩」於年輕幹部,這是中共黨內的一種普遍認識狀態。
《真實的江澤民》一書中曾經提到,江澤民發動鎮壓法輪功後,一直對胡錦濤不放心,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後上來的胡不願意替江揹鎮壓法輪功的黑鍋,這讓江一直在尋找可以接替胡的心腹人選。
一度被江澤民視為繼承人的陳良宇因社保案被拿下後,江不得不另找人選。太子黨薄熙來因在當地積極鎮壓法輪功被看好,但據《朝日新聞》的報導,在「十七大」前夕一次考察接班人選的內部投票中,薄熙來得票非常差,無力與得票居前列的習近平競爭。為了緊急在2007年阻止胡錦濤看好的李克強上臺,江澤民派系在自己手裡沒有合適人選的情況下,作為緩兵之計,習近平被江、胡雙方接受。
時政評論員唐靖遠分析說,黨媒發文說反腐沒有華容道,這背後明顯有著針對現實的影射。「華容道」故事的核心,是網開一面留一條生路,這與當前習王反腐倒江必須「除惡務盡」的現實環境及雙方的客觀態勢格格不入。在反腐已經進入最後的攻堅戰,徹底搗毀黨內最大幫派、山頭的關鍵時刻,黨媒發聲表態說沒有「華容道」,即便有這條道也已經「關閉」。這就意味著習江雙方已經徹底走到了真正意義上的你死我活境地:不可能再有任何妥協或共存的可能,其中一方必須出局。
他還表示,親江媒體一直放風江澤民當年沒有阻止習近平上位是「有恩」於習,其實是混淆視聽的欺人之談。江澤民從一開始就只把習近平視為一個臨時過渡的傀儡來看待,這也是江、曾策劃、周、薄實施的政變計劃最深層根由。而這一切的初始動因只有一個:習近平沒有法輪功血債,也不打算為江澤民的罪惡背書。所以,這註定了習江之間的矛盾永遠不可能調和,黨媒放出「沒有華容道」的信號,等於公開宣布不可能對江有網開一面之舉。江澤民的處境,已是危如累卵。
28日,中共黨媒人民日報刊發了一篇題為《反腐沒有「華容道」》的評論。文章先是引述北京市原國土資源局局長安家盛因被拒出境而憂懼自首的例子,說明反腐的震懾效應已經開始顯現。因為許多貪官想找人活動已經「沒有多少餘地」,而逃到國外也成了「不可能的任務」。在沒有其他退路的貪官中,安家盛恐怕不會是最後一個。
隨後,文章意味深長的提到,只要現實中還能看到一條「華容道」隱約存在,一些貪官就不會放下「心存僥倖、負隅頑抗」的念頭。文章並強調,從理論上講,反腐從來沒有容忍度一說,而現實中,「華容道」也已關閉了。因為對某些「蒙了心一頭撞向南牆的人」來說,已經沒有「挽救」的可能和必要。
日前中共黨媒《人民日報》刊發評論稱,反腐從來沒有容忍度一說,而現實中的「華容道」也關閉了。在「去江化」成為當前政治新動向的敏感背景下,有評論認為,這或是黨媒再次釋放的「倒江」信號。(網頁截圖)
該文發表後,迅即引起外界輿論的關注。文中提到的「華容道」一說,也引起各方猜測解讀。眾所周知,「華容道」的典故原出自《三國演義》,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大敗,不得不引軍從華容道敗退。鎮守此處的關羽因念及曹操曾經善待過他的情分,於是放其過關逃得性命。
作為中共第一喉舌的《人民日報》,其文章通常被認為代表了最高領導人的意志。因此,也有外界評論認為,黨報關於「反腐沒有華容道」的提法,很可能是在進一步釋放「倒江」的信號。
此前,《人民日報》曾經於8月發表署名顧伯沖的文章,認為應該「辯證看待『人走茶涼』」。文章批評一些老幹部在位時安插親信,退休後不願撒手,頻頻干政,不但讓新領導左右為難,而且導致拉幫結夥、山頭林立等現象。文章發表後,一度引起巨大反響,外界普遍認為這是在針對以戀權干政聞名的江澤民,釋放出一個「去江化」的信號。
《德國之聲》引述時評人長平的觀點認為,中共權力結構決定了老幹部「恩重如山」,「人走茶涼」即是權力鬥爭。
文章說,中共拒絕民主選舉,那麼權位只能來自「老幹部」。習近平早年也曾發表文章說,權力交接實則是新老幹部的「合作」。當老幹部還沒有退位的時候,他們就是未來領導人的上級,因此這種合作是不對等的,中共自己也稱作「提拔」。2014年,《人民日報》曾經刊文稱贊習近平懂得「感恩」,這種權力關係決定了,凡是老幹部都「有恩」於年輕幹部,這是中共黨內的一種普遍認識狀態。
《真實的江澤民》一書中曾經提到,江澤民發動鎮壓法輪功後,一直對胡錦濤不放心,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後上來的胡不願意替江揹鎮壓法輪功的黑鍋,這讓江一直在尋找可以接替胡的心腹人選。
一度被江澤民視為繼承人的陳良宇因社保案被拿下後,江不得不另找人選。太子黨薄熙來因在當地積極鎮壓法輪功被看好,但據《朝日新聞》的報導,在「十七大」前夕一次考察接班人選的內部投票中,薄熙來得票非常差,無力與得票居前列的習近平競爭。為了緊急在2007年阻止胡錦濤看好的李克強上臺,江澤民派系在自己手裡沒有合適人選的情況下,作為緩兵之計,習近平被江、胡雙方接受。
時政評論員唐靖遠分析說,黨媒發文說反腐沒有華容道,這背後明顯有著針對現實的影射。「華容道」故事的核心,是網開一面留一條生路,這與當前習王反腐倒江必須「除惡務盡」的現實環境及雙方的客觀態勢格格不入。在反腐已經進入最後的攻堅戰,徹底搗毀黨內最大幫派、山頭的關鍵時刻,黨媒發聲表態說沒有「華容道」,即便有這條道也已經「關閉」。這就意味著習江雙方已經徹底走到了真正意義上的你死我活境地:不可能再有任何妥協或共存的可能,其中一方必須出局。
他還表示,親江媒體一直放風江澤民當年沒有阻止習近平上位是「有恩」於習,其實是混淆視聽的欺人之談。江澤民從一開始就只把習近平視為一個臨時過渡的傀儡來看待,這也是江、曾策劃、周、薄實施的政變計劃最深層根由。而這一切的初始動因只有一個:習近平沒有法輪功血債,也不打算為江澤民的罪惡背書。所以,這註定了習江之間的矛盾永遠不可能調和,黨媒放出「沒有華容道」的信號,等於公開宣布不可能對江有網開一面之舉。江澤民的處境,已是危如累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