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箭在弦上 「李克強經濟」之新生?

2015年11月10日財經
【新唐人2015年11月10日訊】(新唐人記者陳遠輝綜合報導)今年9月份,《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對外公佈,引起了各界對央企重組潮即將到來的猜想。日前,《人民日報》又發表分析文章,稱央企重組不會是簡單的合並同類項。外界認為,這是黨媒為央企改革造勢,中國新一輪的國企改革箭在弦上,可能已到了不得不發的地步。

《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曾提出,要在改革進程中「清理退出一批、重組整合一批、創新發展一批國有企業」,引發各界對央企重組潮即將到來的猜想。

11月9日,《人民日報》則發表分析文章指出,今後央企的重組整合,不會是簡單地做「連線題」合並同類項。能夠優勢互補,有聯合需求的央企,重組才更有意義;而那些缺少市場競爭力、缺少核心技術的商業類國企,有可能面臨清理退出的命運,該破產的破產,該關閉的關閉。

數據顯示,2003年,國資委成立時,共有196家央企;到今年,已整合至110多家。國資委還曾提出過把央企數量縮減至80家左右的目標。

坊間有傳言,此輪國企改革是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領導,由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直接辦理。中央財經小組副組長李克強是國企改革的主要領導者之一。

網上一篇署名「余樂」的博客文章認為,此番的國企改革,將是李克強經濟學之新生。

「李克強經濟學」是巴克萊資本公司創造的一個新詞,目的是為了指代李克強為中國制定的經濟增長計劃。「李克強經濟學」有三個重要支柱: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槓桿化以及結構性改革。前兩大支柱造成的痛苦,是為中國的結構性改革鋪平道路。

這篇博客文章認為,「李克強經濟學」前兩大核心觀點之一是縮減國家行為,這既包括國有資本投資,也包括行政機關的各項審批;二是去槓桿化,不利用金融工具刺激經濟,也就是「自生自滅」。而這兩點的本質思想都是突出市場經濟的決定性地位,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

文章認為,如果李克強主持此輪國企改革的傳言為真,那麼這次的央企改革可能更傾向於清退和重組。

經濟放緩 央企引發外界不滿

此外,文章還總結了在國民經濟增速放緩和貧富分化日益嚴重下,央企作為國有企業的代表日益引發外界不滿的兩大原因:央企滋生腐敗和難當競爭重任兩個方面。

文章認為,從表象上看,在某種程度上央企已逐漸淪為高官的「自留地」,腐敗叢生。

原因之一,是央企管理層這一享受高額工資、豐厚福利兼行政級別的職位的任命缺乏監管;原因之二,是退休高官以獨立董事的身份任職央企,並且獲得豐厚報酬;原因之三,是央企高官子弟「接班」已成常態,「世襲崗位」成了央企員工的一種內部福利,眾多央企管理職位被高官、退休官員及高官子弟占據,其留給社會精英人才的空缺十分有限。

另外,中國現有的110多家央企集團,壟斷了中國的水、電、煤、交通、石油、電信等眾多資源性和基礎性行業,央企的下轄企業涉及建築、家電、加工業等眾多的競爭性行業。

文章認為,央企雖壟斷眾多資源,規模巨大,但其效益一直不高,資本效益比長期位居行業之尾,有的央企甚至陷入虧損漩渦。央企雖然凝聚了全中國的資源,卻難以擔當代表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任。

文章還提到,國企改革雖已成定局,但其改革方向未定。雖然無論民間還是中共黨內,國企退出競爭性領域,民進國退都是主流的呼聲之一,但國企改革的困境,根源在於市場經濟與中共實行的社會主義制度的悖論。如今改革到了深水區,第一步得解決國進民退和民進國退之爭,也就是央企如何改革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