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食物價格飛漲 人均多花345元 食物銀行吃緊

2016年02月01日其他城市
【新唐人2016年02月01日訊】加元貶值,導致加拿大果蔬價格一路高漲,人均食物花費支出也相應增加。一些食品銀行表示,食品捐贈量下降了,需求卻增加了。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數據顯示,甚至連果味飲料「Crystals」,上個月價格也比去年同期漲了高達10.4%,而漲幅最高的當屬芹菜,竟高達46.3%。總體果蔬價格較上年同期增長13.3%。

實際上,每年冬天加拿大都是吃進口菜蔬過來的,如只吃本地菜,只能啃根莖類了。但今年由於美國天氣反常,加元大幅貶值,使得消費者日子過得更緊巴。

食物銀行也是如此,雖然每個食物銀行的情況都不同,但許多食物銀行說,在冬天的高昂菜價讓他們購買的食品減少,捐贈下降,而需求卻增加了。

「對任何一家食物銀行來說,困難的是提前一年作準備,預防類似這樣的情況發生。」渥太華食物銀行負責人Michael Maidment接受加拿大廣播公司採訪時說。

價格飛漲

前不久花椰菜曾賣到天價8元(加幣,下同)一顆,隨後價格雖有回落,但果蔬價格仍比平常高。一捆蔥2.99元,一顆芹菜4.99元,草莓一盒8元,已成常態,而且很有可能一直持續下去,直到加元回漲或本地菜蔬開始上市。這其中,圓白菜由於人均吃得不多,是菜價唯一穩定的蔬菜。

圭爾夫大學去年12月公布的《食品價格年度報告》預計,去年加人菜錢人均多支出325元,今年有可能平均多支出345元(約246美元)。今年食品價格料漲4%,遠遠高出目前1.6%的通脹率。與此同時,收入卻沒同步漲。

對食物銀行來説,安省自產的蘿蔔經常成爲昂貴蔬菜的替代品,但就是這樣的蘿蔔在過去兩個周裡價格也上漲了18%。

Maidment說,這讓他的食物銀行$50,000元的新鮮蔬菜的預算大大吃緊,這筆錢要供應食物銀行春天足夠的食物。

埃德蒙頓食物銀行也是如此,他們的預算超支一倍。

由於油價下跌,阿爾伯塔省到食物銀行領取食物的人數增加了60%,去年12月份,1萬9千人到食物銀行領取食物,許多人是因爲丟了工作。

捐獻減少

食物銀行很大程度上依賴捐獻,但價格太高,雜貨店捐獻的相應減少,因爲他們也是從美國進口食物。

加拿大食物銀行表示,全加拿大800間食物銀行每年要向超過85萬加拿大人分發2億磅食物,自從2008年經濟衰退以來,食物銀行的使用者增加了26%。

外因不可控

安省只在幾類穀物和黃豆等農作物上為凈出口,每年果蔬進口總額總計49億,而果蔬出口總額僅11億,僅在果蔬貿易上,就出現巨大逆差。國內進口水果中,近3分之2來自美國。加拿大零售協會(RCC)政府公關與超市部高級副總裁威爾克斯(David Wilkes)說,國內超市中出售的食品,近80%從海外進口。就是柿子椒,也是按美元結算從以色列空運進口。

數據顯示,2014年美國加州水果堅果出口總額總計17億,其中僅對加出口草莓總額就高達2.71億。最近幾年,典型厄爾尼諾氣候、常年涼爽的加州年年遇旱。墨西哥也因寒冷氣候,嚴重影響西葫蘆等溫室蔬菜產量,瓜地馬拉降雨過多也影響了甜瓜品質。威爾克斯說,現在超市農產品短缺,很可能是因超市不想在物價高漲時期大量囤貨。

米爾頓Fresh Start Foods新鮮農產品進口公司本周一公布的市場最新數據顯示,許多果蔬供貨出現短缺。墨西哥進口大蔥、青椒、西葫蘆、西紅柿和茄子等,因當地氣候寒冷和降雨過多,供應緊張。加州進口草莓供應也非常有限。亞利桑那州進口生菜也因缺雨受損。從業近30年的FSF採購部主管比肖普(John Bishop)說,冬季農產品價格因生長情況糟糕遠超平日價格,從未像現在持續這麼長時間。

怎麼吃才能省錢

菜價高,迫使一些平日不怎麼關注菜價、想吃什麼就買什麼的主婦們,也開始每日認真研究超市傳單,認真比價後再消費。還有些主婦,會趁打折機會一次性大量買進單一菜品,然後每天翻著花樣吃。即便如此,每周菜錢仍只增不減。有人因此自嘲,再這樣下去,只好自己種菜了。

專家表示,許多人每次到超市都買一樣的東西,從未想過嘗試其他食品,食譜很單一。最近部分農產品價格瘋漲,實際上是個好事,迫使人們想其他辦法,多吃點季節性和本地產農產品,如紅薯、白菜、胡蘿卜、土豆等,目前這類食品價格還算穩定。平常喜吃草莓的,此時可改吃目前美國產量豐盛的橙子或葡萄。或愛吃芹菜的,改吃蘿卜或洋蔥,吃青蔥的改吃白洋蔥,吃生菜的改吃圓白菜和葉甘藍,吃新鮮番茄的改吃罐裝番茄,吃堅果的改吃果醬等。

這麼換著吃,不僅價格劃算,營養還一點不缺失,何樂而不為呢?

(新唐人記者王蘭綜合報導)

◇【新唐人】編輯整理作品,歡迎轉載。請註明文章來源及地址,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