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話說「舌尖上的不安全」

2016年02月03日評論
據大陸媒體報導,習近平日前在對食品安全工作作「重要指示」時強調,要加快完善統一權威的監管體制和制度,落實「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的要求,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在中國,最高領導對一件事親自批示,不獨表明官方的重視程度之高,同時也說明問題的嚴重性之大。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之前還從未有過哪位中國最高領導人對食品安全問題做過批示。習近平這回親自出面,批示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恰恰說明人民群眾的舌尖上已經很不安全。不是嗎?

至於這種不安全已經嚴重到了何等程度,即便你沒有在大陸生活過,從有關中國食品安全現狀的大量報導中也可見出一斑。中國食品在第28屆「首爾國際食品產業大展」上的遭遇便是個現成的例子。

於去年5月12日-15日在首爾隆重舉行的這次大展,共有700多家韓國國內廠商和來自32個國家的400多家海外廠商參展。除東道主韓國外,在所有的外國展區中,佔據60多個席位的中國展區規模最大。記者發現,該展區儘管展示了各式各樣的中國食品,可連日來幾乎無人問津。眾多排列整齊的展牌「CHINA」下面,是一片空曠的「無人區」。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展區的周圍,臺灣、日本、美國等展區,前來參觀、洽談的客商絡繹不絕。據幾位參展的韓國客商講,目前在韓國各大商場銷售的食品大都標注著「韓國產」、「美國產」、「澳洲產」等,來自中國的極少。

迄今為止首爾國際食品產業大展已舉辦了28屆,中國食品遭冷遇並非在本屆大展上才出現,我在谷歌上搜索了一下,從能夠查閱到的新聞報導來看,至少在2010年的大展上這種情況就存在了,而且從那以後年年都是如此。

中國食品在世界上一直享有盛譽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人們常說「吃在中國,穿在法國,玩在美國,住在英國。」但首爾國際食品產業大展上中國展區連續多年被各國客商遺忘的事實表明,「吃在中國」如今已不是那麼回事了。究其原因,是因為在各國消費者眼中,「中國食品」如今已成了「有毒食品」的代名詞。

毋庸諱言,與毛時代吃不飽吃不好相比,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後的今天,對大多數中國人而言顯然已不存在吃不飽的問題,吃的好的人也比比皆是,但與此同時中國的老百姓卻不敢吃了,至少是不敢放心的吃了,「舌尖上的不安全「已成為困擾所有沒特供可吃的普通中國人的一大難題。海外醫學雜誌最新刊登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去年中國大陸新增癌症確診病例約430萬人,約有280萬人因癌症去世,即平均每天約有7,500人死於癌症,而導致中國人癌症高發的一個重要原因正是「舌尖上的不安全」。

當然,中國的權貴們是無需為此發愁的,因為他們有特供可吃;受邀來中國的「外國貴賓」也無需為此擔心,君不見參加奧運會、世博會和青奧會的老外,中共政府都為他們提供了按照特殊標準生產的安全食品。面對「舌尖上的不安全」,避不開躲不了只能苦苦掙扎的唯有中國百姓。在告別短缺經濟多年後的今天,別的且不說,人們正在以此為持續三十多年的自殺式高增長所付出的高昂代價買單。我不懂,這種害的老百姓連吃都沒法放心吃的高增長有什麼可嘚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