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日記》是作者彭小明的一篇紀實短篇小說。他是文革後恢復高考時考上復旦中文系的大學生。選擇的方向是民間文學和民俗學。學習了二十年代北大歌謠運動和西方現代文化人類學的理論,他在1981年利用暑假時間,深入神農架山區開展了搜集民歌的田野作業。那個時期,山區農村還沒有普及廣播,更沒有電視和手機。神農架農民還保存著相當原始的對歌文化和民歌的口耳傳承。這篇《神農架日記》就是根據他的田野作業筆記整理改寫的。所有的歌謠全都采自當地農民之口。其中的人物也都是從真人真事中篩選塑造的。神槍手郭建,考察隊老范,更是真名實姓。
小說不僅描述了神農架的神奇天地,刻畫了當地山民的淳樸和浪漫,既有愁苦的悲鳴,也有大膽的叛逆(含有色情成分的土話稱「酸」),還涉及到了當地的文化變遷。那麼偏僻的山區,竟然也發生了文革中對傳統喜歌(婚宴民歌)的打壓和查禁。但是當上海大學生帶著錄音機來「收歌子」的時候,姑娘媳婦們都忍不住要來唱一唱,聽一聽。年輕人簡直捨不得學生們匆匆的離去。另外,小說的結尾,更加峰迴路轉,涉及到了一個中國社會的禁區,那就是重新認識地主和地主文化的問題。神農架竟有一個當地人不敢說的祕密。神農架的野人故事時有傳說。可是小說的主人公聽到的真實的故事卻不是生物學上的奇異動物,而是實實在在的人的故事。馮靜美是地主的女兒。土改工作隊進山以後,她的父親,一位地主知識分子為躲避鬥爭和暴力,逃亡入山。馮靜美的母親追尋而去,卻被武裝搜山的民兵打死。從此逃入深山的人杳無音訊。小說的主人公在山間的草徑中偶然遇見了野人。他驚懼,好奇,他想接近,又不可能。於是他採用了最傳統的方式與之溝通,用剛剛學會的山歌表達自己的善意。他唱完了所有最拿手的山歌,似乎已經贏得了山林背後的諒解。彷佛聽見了隱約的回應,又彷彿僅僅是山林間呼嘯的松濤。中國共產黨編造了一個《白毛女》的故事,製造了一個剝削農民、殘酷逼債,而又強暴少女的地主形象。宣揚共產黨把鬼變成了人。在《神農架日記》中,真實的歷史告訴我們,是殘酷的人為的階級鬥爭把人變成了「鬼」,不得不逃離人間,遁入山林。
作者提供,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李明心
小說不僅描述了神農架的神奇天地,刻畫了當地山民的淳樸和浪漫,既有愁苦的悲鳴,也有大膽的叛逆(含有色情成分的土話稱「酸」),還涉及到了當地的文化變遷。那麼偏僻的山區,竟然也發生了文革中對傳統喜歌(婚宴民歌)的打壓和查禁。但是當上海大學生帶著錄音機來「收歌子」的時候,姑娘媳婦們都忍不住要來唱一唱,聽一聽。年輕人簡直捨不得學生們匆匆的離去。另外,小說的結尾,更加峰迴路轉,涉及到了一個中國社會的禁區,那就是重新認識地主和地主文化的問題。神農架竟有一個當地人不敢說的祕密。神農架的野人故事時有傳說。可是小說的主人公聽到的真實的故事卻不是生物學上的奇異動物,而是實實在在的人的故事。馮靜美是地主的女兒。土改工作隊進山以後,她的父親,一位地主知識分子為躲避鬥爭和暴力,逃亡入山。馮靜美的母親追尋而去,卻被武裝搜山的民兵打死。從此逃入深山的人杳無音訊。小說的主人公在山間的草徑中偶然遇見了野人。他驚懼,好奇,他想接近,又不可能。於是他採用了最傳統的方式與之溝通,用剛剛學會的山歌表達自己的善意。他唱完了所有最拿手的山歌,似乎已經贏得了山林背後的諒解。彷佛聽見了隱約的回應,又彷彿僅僅是山林間呼嘯的松濤。中國共產黨編造了一個《白毛女》的故事,製造了一個剝削農民、殘酷逼債,而又強暴少女的地主形象。宣揚共產黨把鬼變成了人。在《神農架日記》中,真實的歷史告訴我們,是殘酷的人為的階級鬥爭把人變成了「鬼」,不得不逃離人間,遁入山林。
作者提供,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李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