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04月05日訊】(新唐人記者又容報導)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在1986年核事故後,周圍的城鎮和村莊都被緊急疏散,這裡早已荒蕪人煙。最近,德國環境部長亨德裡克斯(Hendricks)對附近小城普裡皮亞季(Pripyat)市的造訪,再一次把人們的目光吸引到這裡。

德國環境部長Barbara Hendricks參觀在德國中部的核廢料儲藏設施。(JOCHEN LUEBKE/AFP/Getty Images)
據德國之聲報導,小城普裡皮亞季距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僅3公裡,它實際上已經不復存在。然而,仍不斷有人來到這裡,甚至包括像德國環境部長亨德裡克斯(Barbara Hendricks)。確切地說,他們想感受一下這座「鬼城」。

從普裡皮亞季看到的4號核反應堆。(Sean Gallup/Getty Images)
當年的普裡皮亞季有5萬居民,市民平均年齡不到30歲,1970年建成,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年輕的城市。人們來到這裡,直接或間接地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找到了工作,有工程師、醫生和技術人員等。 1986年4月26日,四號核反應堆發生爆炸,普裡皮亞季緊急疏散。人們以為只需暫避幾天,結果卻是永久的遷徙。

烏克蘭基輔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受害者墓地。(GENYA SAVILOV/AFP/Getty Images)
核電站的負責人在講述拆除情況時說,「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實際上,4號核反應堆廢墟仍有核輻射。
普裡皮亞季新建的遊樂園原計劃在1986年5月1日開放,遺憾的是在它即將開放的幾天前發生了核事故,它再也沒有機會迎接遊客。

「鬼城」普裡皮亞季從未開張的遊樂園和被遺棄的建築。(GENYA SAVILOV/AFP/Getty Images)

「鬼城」普裡皮亞季從未開張的遊樂園。(GENYA SAVILOV/AFP/Getty Images)
30年前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造成30公裡範圍的76個村鎮的40萬人被迫疏散。今天,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周圍30公裡範圍內仍無法生活。但還是有一些不怕死的人來到這,包括一些來自摩爾多瓦等地的赤貧者。他們就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地方住了下來,以林木果實充飢,暴露在高核輻射之下。

4號核反應堆外新建的安全設施。(Sean Gallup/Getty Images)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這個由鋼鐵和混凝土構成的龐然大物,還要耗資數十億歐元安裝護層,以盡可能保護周圍環境。普裡皮亞季以讓人更觸目驚心的方式,訴說著核事故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責任編輯:唐昀

德國環境部長Barbara Hendricks參觀在德國中部的核廢料儲藏設施。(JOCHEN LUEBKE/AFP/Getty Images)
據德國之聲報導,小城普裡皮亞季距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僅3公裡,它實際上已經不復存在。然而,仍不斷有人來到這裡,甚至包括像德國環境部長亨德裡克斯(Barbara Hendricks)。確切地說,他們想感受一下這座「鬼城」。

從普裡皮亞季看到的4號核反應堆。(Sean Gallup/Getty Images)
當年的普裡皮亞季有5萬居民,市民平均年齡不到30歲,1970年建成,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年輕的城市。人們來到這裡,直接或間接地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找到了工作,有工程師、醫生和技術人員等。 1986年4月26日,四號核反應堆發生爆炸,普裡皮亞季緊急疏散。人們以為只需暫避幾天,結果卻是永久的遷徙。

烏克蘭基輔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受害者墓地。(GENYA SAVILOV/AFP/Getty Images)
核電站的負責人在講述拆除情況時說,「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實際上,4號核反應堆廢墟仍有核輻射。
普裡皮亞季新建的遊樂園原計劃在1986年5月1日開放,遺憾的是在它即將開放的幾天前發生了核事故,它再也沒有機會迎接遊客。

「鬼城」普裡皮亞季從未開張的遊樂園和被遺棄的建築。(GENYA SAVILOV/AFP/Getty Images)

「鬼城」普裡皮亞季從未開張的遊樂園。(GENYA SAVILOV/AFP/Getty Images)
30年前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造成30公裡範圍的76個村鎮的40萬人被迫疏散。今天,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周圍30公裡範圍內仍無法生活。但還是有一些不怕死的人來到這,包括一些來自摩爾多瓦等地的赤貧者。他們就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地方住了下來,以林木果實充飢,暴露在高核輻射之下。

4號核反應堆外新建的安全設施。(Sean Gallup/Getty Images)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這個由鋼鐵和混凝土構成的龐然大物,還要耗資數十億歐元安裝護層,以盡可能保護周圍環境。普裡皮亞季以讓人更觸目驚心的方式,訴說著核事故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責任編輯:唐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