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言賢語:孩子我們一起在音樂中成長

2016年11月14日多倫多
【新唐人2016年11月15日訊】 今天,我可能要拽幾句名言,這大有拼湊字數之嫌,不過,卻都能印證我這段時間來教育孩子的一點切身感受。

通過音樂並在音樂中教育我們的孩子。這是英國的辛普森說的,我和眾多的母親一樣,一直在音樂教育上身體力行。我自己本身沒有多少音樂天賦,家族中、祖輩上好像也沒有出過音樂天才,所以,如何教導孩子學習音樂,最直接的參考就是我母親,一天練琴兩個小時,這是我經歷過的生活,結果以失敗告終,原因是樂趣被壓搾乾淨,只剩下痛苦。

上鋼琴課(StockSnap/Pixabay)

輪到我女兒,我決定反其道而行之,我的做法比較辛苦,因為付出最多的不是孩子,而是我跟她爸,我們的辛苦在於如何調動她的興趣,幫助她循序漸進的走下去。

兒童學樂器(bogitw/Pixabay)

第一次面對她不熟悉,聽起來又有些枯燥的曲目,孩子面露難色。音樂對她來說應該是快樂的,是一種享受,於是我請老師更換了曲目。樂曲響起,孩子驚喜,動畫片裡的大龍貓她超熟悉,彈起那首《風的通道》,我們一起回憶堅強倔強的姐妹倆、貓公共汽車、遮天蔽日的大榕樹、還有那憨胖可愛的龍貓……這一切就這樣自然而然的從記憶流洩到琴鍵上。

聽名家如何詮釋曲子,讓她慢慢感受樂曲中的靈性,這是一個漫長的,以年為計算單位的體驗過程,我們要做的就是讓這個過程成為一個探奇、驚喜、體悟之旅。《暮光之城》的插曲,悠揚舒緩,看著屏幕上日落西山的美景,耳邊聽著優美的旋律,孩子的手觸摸著琴鍵,旋律就這樣隨之流淌出來。

用音樂教育孩子(DSLRLover/Pixabay)

藝術的目的不是要去表現事物的外貌,而是要去表現事物的內在意義。早在幾百年前,亞裡士多德他老人家就一針見血的道出了藝術最難的地方,表現內在。《風的通道》和《暮光之城》並不難彈奏,但要讓它有靈性就不容易了,這兩首曲子都在講述人與自然的和諧,我們這些成人受世俗浸染太重,經過一番笨拙的解讀之後,孩子對樂曲有了一番新的解讀。我想,孩子跟自然本身就是相通的吧?他們對音樂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領悟力,由他們詮釋出的旋律也往往出人意料。

鋼琴鍵盤(MasterTux/Pixabay)

也就在這個時候,我才能真切的體會到,我們只是她探索前方的一根枴杖,遲早會放下的。用音樂來教育孩子,因為樂曲中自有善惡美醜,我們只是這個旅程中的臨時引導者,而整個成長過程中,音樂不失為一個很好的夥伴。

——本文經《紀元心語》授權發布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