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諸王之二:太康失國
五子之歌啟過世以後,他的兒子太康繼位。太康養尊處優,從父王夏後啟那兒得到大位,不知珍惜。太康缺乏德行的錘煉和治理天下諸事的歷練,耽於逸樂,把時間荒廢在遊獵上。他每年在外行獵遊樂的時間越來越長,在都城的時間越來越短。有時去遙遠的山林中狩獵,甚至一去百天不歸,縱情恣樂,忘乎所以。他也不懂得體恤別人,不知節制,放縱行樂的行徑引起衆民的怨恨。
東夷有窮氏在大夏的東方,今天的山東西邊。有窮氏的首領也叫後羿。不過這個後羿並不是堯帝時射下九日的那位大英雄後羿,而是那位大英雄的後代。堯帝時的後羿是神射手,他的後人、有窮國國君後羿也是一名神射手,不只如此,其實整個有窮國的人都是射箭的好手。
有窮國國君羿趁太康遠遊的時候進攻夏都,占據了夏的城池,太康回來時發現有窮國的重兵扼守在洛河北岸,他無法渡河返回自己的都城,被迫在外徘徊。後來太康來到了北邊的陽夏定居下來,從此被放逐在自己的國土之外。這就是著名的「太康失國」。
夏王朝開始不久,就經歷了這場災變,大禹的後裔萬分的悲憤。太康的五個弟弟與他們的母親徘徊在洛水的南岸,進退不得,埋怨自己的哥哥縱情享樂不歸,不秉君德,在河邊唱起了悲傷的五子之歌,唱起了先祖大禹的功績和訓誡,又唱起了今天的不幸和悔恨。
第一首歌這樣唱道:「聖明的祖先訓誡我們,要親近百姓而不可輕視;百姓是國之根本,根本牢固,國家就安寧。我看天下的人,愚夫愚婦都勝過我。一人犯下多次過錯,難道要民怨流露出來才看得見嗎?應在怨尤未形成之時就要有所警戒才對啊。治理兆民,應當心存畏懼,好比腐朽的繩子駕著六匹奔馬;爲人上者怎能不心存敬畏?」
第四首歌這樣唱道:「我輝煌的祖父是萬國的天子,他把典章和法度傳給了子孫。王家的倉庫殷實,財物難以計量。現在我們荒廢了他的功業,導致宗廟祭祀的斷絕!」
第五首歌這樣唱道:「嗚呼,何處是歸程!我懷著悲痛。百姓如此怨尤,我們又能依靠誰呢?我心憂思凝滯,慚顔難當?不遵行祖宗的德行,就是痛加改悔,又如何能夠挽回?」
自從上古三皇五帝以來,這還是華夏民族第一回「失國」,留下一個失德享樂的君王必失其國的慘痛教訓。
仲康
此後四十年間,夏朝的大權握在有窮國手中。羿奪得了夏王國之後,諸侯群起而反對,最後羿只得又回到有窮國,並立太康之子仲康為君王。仲康把都城從斟鄩遷到帝丘。然而仲康沒有實權,形同羿的傀儡。
帝仲康五年時出現日食,歷代掌管天象的氏族羲氏與和氏沉湎在酒色之中,「廢時亂日」,沒有預先觀測到這一天象,仲康派大司馬胤侯出兵去征伐羲和二氏所在的領地。
胤侯出師前誓師道:「惟仲康肇位四海……乃季秋月朔,辰弗集於房,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羲和屍厥官,罔聞知,昏迷於天象,以干先王之誅。」
從這段宣言可以看到,夏朝在日食時從上到下,各色人等都應該虔敬、莊嚴而非常有序舉行的重大禮儀:樂師咚咚擊打起大鼓討伐,主幣之官嗇夫趕忙預備禮拜天神,百姓急忙做搶救日食的各種差役,官吏、百姓紛紛奔走相告,街上一片忙亂。
仲康在位時淪爲有窮後羿的傀儡,君不在其位,此時天象出現日食,不是偶然的。因為日食是月食日,也就是陰侵陽的一種天象,反映在人世間則是以臣侵君,朝政失序。
相
仲康駕崩後傳位給兒子相,那時相的年齡還很小。後來後羿驅逐相,相流亡後建都商丘,依附於同姓諸侯斟尋、斟灌氏,爲了鞏固王權,相元年,征淮夷;二年,征風夷及黃夷。後來,相娶有仍氏緡為妻。有仍氏是太昊、少昊的後裔,又稱為東夷昊族,是當時東夷族的望族,從而得到了可以依靠的助力。後來羿把大權拱手讓給了佞臣寒浞,又在寒浞的禍亂誘導下不治理國事,沉迷在打獵遊樂之中,以炫耀自己的射箭技藝而自滿自驕。每次去遠方遊獵回來,一匹匹馬背上馱著一頭頭獵來的野獸、猛禽,羿都會洋洋自得。後來羿被寒浞所殺。史載,寒浞殺羿的情形十分殘忍野蠻,違背常倫。可以說是在上古史中留下的一個臣下忤逆亂政、遭到現世惡報的警示。
《左傳》記載,寒浞殺後羿篡位,自立為王,他把流亡在外的夏王相視爲心頭之患,於是遣自己的兒子澆先後滅了斟尋、斟灌氏,之後又追殺相至商丘,相自刎而亡。
相自殺之時,相的王後緡(mín)正懷有身孕,危急中她帶著隨身的宮女鑽過墻腳的洞,奔逃回自己的家鄉有仍。後來在有仍,她生下了相的遺腹子少康。少康在有仍長大成人,為大夏留下了一絲命脈。在千鈞一髮之際,夏朝的天命承傳了下去。#
參考文獻:
1. 《史記》
2. 《說文解字》
3. 《帝王世紀》
4. 《尚書正義》
5. 《竹書紀年》
6. 《毛詩正義》
7. 《左傳正義》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研究組
反饋信箱:zglszs@feitiancollege.org
點閱《中國歷史正述》系列文章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王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