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11月10日訊】山東濟南的趵突泉有「天下第一泉」的美譽,但很多遊覽過趵突泉的人都會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趵突泉石碑上的「突」字少了一點,傳說這與濟南的大明湖有關聯。
趵突泉又名檻泉,舊稱濼,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趵突泉南路1號,為古濼水的源頭,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
趵突泉有三個泉眼,成一線排列,泉水齊聲迸發,聲勢浩大。清朝乾隆皇帝曾到趵突泉一遊,稱其為「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是唐宋八大家曾鞏給起的名,以前叫做爆流泉,曾鞏覺得這個名字不風雅,改為「趵突泉」,趵是往外冒的意思,突是跳躍的意思。
「趵突泉」有三大特點,清、甘、冽。泉水清澈見底,甘甜清涼,常年水溫在16度。冬天的時候,「趵突泉」上面浮著一層薄霧,如到了人間仙境。
傳說, 乾隆皇帝出遊時帶了15車玉泉山的水,用來泡茶。最後用趵突泉的水泡茶後, 乾隆下令把玉泉山的水都倒了,然後裝上趵突泉的水,現在在北京京西就有一個玉泉趵突。
趵突泉少一點
許多遊客都注意到,趵突泉石碑上的「突」字少了一點,這是為什麼呢?濟南民間流行的說法是,因為趵突泉泉水流勢太大,把那一點給沖走了,流到大明湖去了,所以大明湖的「眀」字就多了一橫。據說,「趵突泉」這三個字是明朝的山東巡撫胡纘宗寫的,他出身於書香世家,22歲就中了舉人,後中進士,是正德年間的三甲第一名。他之所以把「突」字少寫了一點,是因為那一點很像一頂帽子,把帽子拿掉,寓意趵突泉永遠噴湧,沒有盡頭。
其實在書法藝術中,為了字體結構的平衡和美感,出現減筆或加筆的情況十分常見,譬如泰山石刻中,「流水」的「流」字也少了一點。古代還有「文不加點」的說法,有人寫「文」字也會少寫一點,用以讚揚一個人才思敏捷。
「大眀湖」多出一橫
而「大眀湖」的「眀」字為什麼又會多出一橫呢?據說,大明湖正南門上的「大眀湖」是從清嘉慶大明湖碑上扣下來的,由清代嘉慶年間山東登州人於書佃所書。有一種說法是,為了避諱明朝的「明」字而多寫了一筆,尤其是在清朝時期,為了避免文字獄的風險,書法家會在書寫時進行一些改動。
另外,「眀」也是「明」字的另外一種寫法,「眀」這個字在漢代就有了,為了書法的美感,「大眀湖」的「眀」字特意加了一筆。這麼做的不光是清代的書法家,其它朝代的書法作品中,也多有「眀」這個寫法。
大明湖不僅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還是天下第一泉景區的核心景點,被譽為「泉城明珠」,歷代許多詩人都在此地留下不朽詩篇。
(責任編輯: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