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之子不肯赴台 留在大陸「畏罪自殺」

2017年07月21日共產黨百年真相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07月21日訊】「在蘇俄,有麵包沒有自由;在美國,又有麵包又有自由;他們(中共)來了,沒有麵包也沒有自由。」這是民國時期著名的國學大師,胡適的名言。當年國民黨撤離時,追求自由思想的胡適攜家人前往台灣,唯有次子胡思杜不肯離去,胡適只好聽之任之,不想此一別竟是陰陽之隔。

胡適生於1891年12月17日,博學多才,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是中國現代自由知識份子的先鋒。他在美國留學時,美國的人權與自由理念就深深紮根於心。胡適回國後曾任北大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1938年至1942年抗戰期間出任中華民國第三任駐美大使。

胡適:不要相信共產黨的那一套!


1948年11月,國民黨撤往台灣之前,蔣介石擬定「平津學術教育界知名人士搶救計劃」,胡適等文化名流被通知即日隨國軍南下,共商圖存大計。

接到消息的胡適,當時正籌備北大50週年校慶,因而有些拖延,清華校長梅貽琦也在磨蹭觀望。身為北大校長的胡適,曾有過把北平各大學遷往南方的念頭,但尚未來得及詳細籌劃,共軍便向潮水一樣湧來,胡適深覺學校南遷無望。

鑒於胡適在中國政學兩界不可小覷的地位,中共也加緊了對其的拉攏、爭奪。根據中共高層指令,幾個中共地下黨、原胡適的弟子紛紛潛入北平,運用各種方法拉攏胡適。


胡適稱:不要相信共產黨的那一套!年輕時的胡適(右二)風度翩翩。(網絡圖片)


早些時候走出清華園,等待出任中共高官的吳晗,曾專門指派嫡系找到胡適密談,讓胡留在北大。但是,對這位前愛徒,胡適只冷冷地回了一句:「不要相信共產黨的那一套!」

最後,胡適讓來使告訴吳晗三句話:「在蘇俄,有麵包沒有自由;在美國,又有麵包又有自由;他們(中共)來了,沒有麵包也沒有自由。」

吳晗知胡適心意已決,遂放棄了努力,但中共高層仍不死心,仍以其他的方法進行心理攻勢。

時任北大教授兼東方文學系主任的季羨林曾回憶,當年共軍包圍北平郊區時,我到校長辦公室去見胡適,商談問題。忽然闖進來一個人——我現在忘記是誰了,告訴胡適說,「中共的廣播電台昨天夜裡有專門給胡適的一段廣播,勸他不要跟著蔣介石集團逃跑,將來讓他當北京大學校長兼北京圖書館館長。」我們在座的人聽了這個消息,都想看一看胡適怎樣反應。

胡適聽了以後,既不激動,也不愉快,而是異常平靜,只微笑著說了一句:「他們要我嗎?」短短的五個字道出了他的心聲。看樣子他已經胸有成竹,跟定國民黨。

胡適夫婦赴台 次子執意留下


1948年12月,蔣介石派飛機到北平接胡適等文化名流。來使告訴胡適,這是南下的最後一次機會。胡決定乘機南飛,臨行前,他的小兒子胡思杜執意要留下,不肯隨父母南行。這一拒絕令胡適夫婦大為吃驚,心中惱怒又不知如何是好。


胡適之子不肯赴台, 隨中共叛父終喪命。圖為胡適(右一)家庭照,胡思杜立於其身後。(網絡圖片)


胡適育有三個孩子,長子胡祖望、長女胡素斐,次子胡思杜。生於1921年12月17日的胡思杜,年少時患過肺病,因此讀小學時時讀時輟。胡適為此曾請自己的學生羅爾綱做其家庭教師。後來他重新入校讀書,但並不屬於聰穎那類的學生,而是喜歡交朋友和玩樂。

在胡適擔任駐美大使期間,胡祖望於1939年、胡思杜於1941年先後赴美讀書,胡思杜選擇修讀歷史。1948年夏回到國內。

當時許多人看在胡適的面上,紛紛邀請胡思杜到大學任教,但胡適以「思杜學業不成,不是研究學問的人才」(鄧廣銘語)為由拒絕了所有邀請,只同意他到北大圖書館工作。

8月30日,胡思杜到北平圖書館報到,成為北圖的一名職員。據胡適辦公室不掛名的祕書鄧廣銘回憶說:「當時胡思杜不願意隨胡適南飛,他剛從美國回北平不久,對國內這幾年的情況不熟悉。他說:我又沒有做什麼有害共產黨的事,他們不會把我怎麼樣。結果胡適夫婦就把他留下來了。」

因事涉緊急,短時間內胡適無法說服胡思杜,眼見兒子週身充溢著一股年輕氣盛,不知天高地厚的叛逆氣味,胡適夫婦頗感無奈,只好強壓怒火,隨其便了。

臨行前,胡適再三勸告胡思杜,不要再像在美國讀書時那樣整天出去吃喝玩樂,不幹正事。除了工作,要好好在家照看家產與書籍。胡適的妻子江冬秀雖然難過,但也無可奈何,只好給兒子留下了一些細軟和金銀首飾離去。誰知此一別竟是陰陽之隔,天人永別。

胡思杜遭批鬥 自殺身亡


1949年9月,胡思杜進入華北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分在二班七組。次年9月11日,胡思杜致信給在美國的母親,「我從下星期起就要到唐山交通大學教書,那裡有不少熟人,學生也增加到1500多人,一切都很安定,希望您別掛念。」信中還盼父親胡適少見客,多注重身體。

1951年,中共為了加強對知識份子在思想上的控制,開展了針對知識份子的思想改造運動。胡適等一批學界泰斗一下被中共批成聲名狼藉的人物。中共把胡適罵作是「實用主義的鼓吹者」、「洋奴買辦文人」、「馬克思主義的敵人」。

遠在美國的胡適聽說大陸正在轟轟烈烈地展開對他的批判運動後,輕輕笑了笑說:「這些謾罵的文字,也同時使我感到愉快和興奮,因為,我個人40年來的一點努力,也不是完全白費的,畢竟留下了大量的毒素。這種毒素對於馬列主義好比瘟疫,還發生抗毒和防腐的作用。」

但在運動中,胡思杜卻跟隨中共的腔調,違心地批判自己的父親,還親自編寫和登台演出反美話劇。此外,他還在香港《大公報》上發表《對我父親——胡適的批判》一文,表示要與之劃清界線,斷絕往來。胡思杜的「叛逆」之舉在海內外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和消極影響,而胡適卻不願多談此事。

在「學習改造」結束後,胡思杜還將母親留下的金銀細軟上交給中共,「向黨組織表示他的忠心」,並表示要加入中共。

胡適在1950年10月7日的日記中,曾記述來自一位朋友的消息:思杜有一個女朋友,現在貴州,明春可能回來,希望他明年能結婚。然而,大概迫於壓力,這個女朋友最終與其分手,此後再無人願意與思杜談戀愛。

1957年,為了徹底消除知識份子的不滿之音,毛澤東採用「引蛇出洞」的策略,讓知識份子自由發表看法,給中共提意見。結果大批知識份子上當,其中就包括胡思杜。

胡思杜主動給他所在院、部的領導提了不少建議。隨著中共反擊右派的開始,胡思杜被打成「右派」,說其是向黨進攻,並將其與胡適一齊批判。不堪受辱的胡思杜於當年9月21日上吊自殺,年僅37歲。

胡思杜的親戚胡思孟後來回憶說,當時接到學校打來的電報趕到唐山,「看到滿院子的大字報,都是批判他(指思杜)的,也有批判胡適的」。

學校告訴他,胡思杜是「畏罪上吊自殺」,並給他看了一下思杜的「遺書」。此時胡思杜已經被裝到棺材裡,胡思孟等人便在郊外挖了個坑,把他埋下,立個小木牌,「現在恐怕也不知在什麼地方了」。

1962年,胡適在台北病逝,至死都不知胡思杜已離世的消息,家人一直不敢把胡思杜的悲慘結局告訴胡適夫婦。如今,在胡適夫婦墓地的東南側,有一塊胡祖望為其弟胡思杜而置的約四平方尺的小石碑,上刻:「亡弟胡思杜紀念碑。胞兄祖望泐石。」草成於丁亥年八月初四夜。

(記者羅婷婷報導/責任編輯: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