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牛郎織女

2017年08月28日文化漫步
七夕是牛郎與織女相會的日子,傳說這天人間的鵲(雀)兒特別少,因為都上天去給他倆搭橋了,而傍晚的細雨就是他們一家人相會的淚水。至於這淚水是喜?是悲?就留待人們去品味。

牛郎董永 孝感動天

一般研究認為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是融合著幾個類似的口傳故事,逐漸發展成現在的大綱。而目前故事的原型是來自《二十四孝》中董永的故事,從東晉干寶的《搜神記》裡可以看到故事的基本精神。

董永是漢代千乘(古地名,在今山東高清縣高苑鎮北邊)人。小時候死了母親,他盡心盡力地侍候父親,儘量使他過得幸福愉快。董永到田裡工作時,用小車載著父親,讓父親在旁邊休息,使父親不感到孤獨。父親死後,董永無錢安葬,就自己賣身為奴,用賣得的錢給父親辦喪事。買主見他非常賢德,給了他一萬文錢,讓他回家去。

董永在家中為父親守喪三年期滿,就動身到買主家去。他走在通往買主家的半路上,遇見一位女子對他說:「我願意做你的妻子。」董永於是帶著這位剛剛撿來的妻子,高高興興地來到主人家。

買主對董永講:「那一萬文錢,是我送給你的。你還是回去吧。」董永說:「承蒙您的恩惠,父親已得到妥善的收殮和安葬。我雖然是一個地位貧賤的人,但我人窮志不窮,一定要盡力做活來報答您的大恩大德。」主人問:「你的妻子能做些什麼?」董永說:「她會織布。」主人說:「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讓你的妻子給我織一百匹雙絲細絹就行了。」就這樣,董永的妻子給主人家織絹,只用了十天,就織好了一百匹雙絲細絹。

董永和他的妻子告別了主人。出了門,妻子對董永講:「我是天上的織女。因為你對父親非常孝順,天帝命令我來幫助你償還這筆債務。如今,我的任務完成了,就此與您告別。」說完了這話,她就凌空而去。

這大概就是目前所流傳牛郎織女故事的藍本。在曹植的樂府詩《靈芝篇》也有這樣的描述:「董永遭家貧,父老無財遺。舉假以供養,傭作致甘肥。責家填門至,不知何用歸。天靈感至德,神女為秉機。」

牛郎織女 神仙下凡

從干寶《搜神記》中的故事和曹植《靈芝篇》的敘述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傳統的理解是因為董永的孝心感動了天神,才派了織女下凡來幫助他,是人的善良感動了神,所以神也願意幫助他們。後人又將此牛郎織女的事跡延伸,詮釋成今日愛情故事的版本。

織女是仙女下凡,一般人已深信不移。那麼,牛郎是否也是來歷不凡?以下這個傳說故事可以給大家一個參考。

話說人間的事情都是有神掌管的。有一天,天上許多神仙聚在一起,他們看了看人間,而人世間數百年的盛衰興替,在神的眼中,也不過就是轉瞬間而已。看到一個地方的時候,眾神不禁為人們感到不安。原來他們看到了人們慢慢地都忘記了神給人訂的規範了,就像學校有學校的規矩,如果忘記了學校的規矩,很可能就會違反校規而受到處罰。眾神看到越來越多人都忘記人類的規矩了,不由得替人類深深憂心。

是啊!當有許多人的心都變得很壞,就好像身體裡有了癌細胞一樣,就要把癌細胞消滅,否則癌細胞擴散開來人就會死掉。那麼怎麼辦呢?有些神說,那麼就降下一場災難吧,淘汰那些壞人,不要讓他們影響了其他的人。

於是眾神開始討論,有一位神說:「他們是變壞了,可是有些人還沒有那麼壞。」另外一位神說:「是啊!有些人是迷迷糊糊地隨波逐流做了壞事的。」很多神都附和說:「對啊!對啊!因為他們分不清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了。」神很想讓這些人都清醒過來,不會因為自己迷糊干了壞事而被淘汰。

因為神也都要遵照天理來做事情的,神要救人也要依照天理來做的。這時候一位神站出來說:「讓我下去轉生,用我的行為來告訴人們什麼是真正的好和壞吧!」這個時候所有的神都看著這位神,原來說這話的神是天上的河鼓星君。大家都用很佩服又很不捨地眼神看著河鼓星君。

一位神說:「河鼓星君,你知道下去投胎轉生的時候得要把你的智慧都封起來,那時候你沒有神力,也忘記自己是誰,就像一般的常人一樣,如果你跟人類學壞了,你也就永遠都回不來天上了,你知道這些吧?」

河鼓星君點點頭,他並沒有再多說些什麼。是啊,神都覺得人類社會很不好,神到人類社會,就好像人去跳糞坑一樣,更何況一不小心還回不去了,就得一直待在糞坑裡面。

這時掌管天上眾神的玉帝說:「既然你有這個意願,那我們就請眾神好好討論與安排吧。」就在眾神討論著時,這時一位女神也挺身而出說她願意一起下凡,與河鼓星君一起來挽救這些人。眾神一看,說話的原來是九天瑤女,九天瑤女是扶筐七星中的一位女神,她們七姐妹負責掌管人間的蠶桑跟紡織,古代主要都是養蠶吐絲來紡紗織布,也就是後來的織女。

這時太上老君告訴河鼓星君說:「既然如此,那麼我這頭青牛就隨你下去,當你的護法吧,等到你們功成圓滿時再回歸天庭。」太上老君說著就把青牛讓給了河鼓星君。

於是,河鼓星君就投胎到一個窮苦的人家。九天瑤女和太上老君的青牛也隨之下世。

這就是牛郎織女下凡前的故事。所以,不只牛郎、織女的來歷不凡,連那頭青牛也是!

──轉自《看雜誌》

(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