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節氣秋意濃 飲食起居話養生

2017年09月07日民風民俗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09月07日訊】白露是中華傳統24節氣中的第15個,每年9月8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65度,交「白露」節氣。2017年白露的時間落在9月7日18時38分。

古人《孝緯經》雲:「處暑後十五日為白露」。曆書記載:「斗指癸為白露,陰氣漸重,凌而為露,故名白露」。古代典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白露,八月節。秋屬金,金色白,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白露時節,天氣漸涼,水汽在夜間常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附著在草葉上,在早晨的陽光下照射,晶瑩剔透。此時暑氣逐漸消逝,氣溫開始下降,天氣慢慢轉涼,秋意漸濃,露重濕衣。

中國古代把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鴻雁自北而南遷徙,大者為鴻,小的稱雁;二候玄鳥歸,燕子南飛避寒;三候群鳥養羞,《禮記》注曰:「羞者,所美之食」。群鳥感知到肅殺之氣,紛紛儲食以備冬,如藏珍饌。


白露時節秋意濃。(戴兵/大紀元)


古代的文人墨客也紛紛記錄下彼時草枯葉落的物候變化。《詩經》中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已成經典。魏晉詩人筆下描寫白露:「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唐朝詩人杜甫也留下了「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詩句,千古傳唱。

白露習俗——祭禹王


生活在江蘇太湖畔的老百姓會在白露時節祭禹王。禹王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漁民稱他為「水路菩薩」。


大禹。(公有領域)


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這裡都舉行祭禹王的香會,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兩祭的規模為最大,歷時一週。

十樣白煨烏骨雞


浙江一帶,人們於此日採集「十樣白」,以煨烏骨白毛雞、鴨子或豬肘子,據說食後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炎)。

這「十樣白」乃是十種帶「白」字的草藥,即白芍、白芨、白朮、白扁豆、白蓮、白茅根、白山藥、百合、白茯苓、白曬參,以與「白露」字面上相應。

飲白露茶


「春茶苦,夏茶澀,要好喝,秋白露」。自「白露」開始至10月中旬是茶樹生長佳期,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天氣漸涼,夜間水汽在茶樹上凝結成露,此時採摘的「白露茶」有一種獨特的甘醇清香味。

啜白露米酒


湖南資興的興寧、三都、蓼江一帶歷來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

吃龍眼


福建福州有個傳統,叫作「白露必吃龍眼」的說法。傳說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在這一天吃一顆龍眼相當於吃一隻雞。


吃龍眼也是白露節氣習俗之一。(Pixabay)


龍眼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等很多種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龍眼個個大顆,核小甜味口感好。

白露養生--防秋燥


古籍《素問•陰陽應像大論》提到:「燥勝則干」,肺臟是一個嬌嫩、容易受外邪傷害的臟器,個性喜潤惡燥,人們在秋天常感口乾舌燥,喝再多水也無法解渴,皮膚乾燥脫屑,乳液再怎麼擦還是乾燥,這就是肺受到了燥邪的傷害。

白露時節,可適當地多服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也可選用一些止咳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

慎「秋凍」


中醫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說法,也就是說白露節氣一過,就不可以再赤膊、赤腳了。

另外,「春捂秋凍」在此時也要靈活掌握。秋凍並非人人皆宜。如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氣刺激,很容易發生血管痙攣,冷空氣刺激更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甚至導致心梗等後果。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秋凍。

除此之外,像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兒童、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關節炎患者都不適合「秋凍」。

(文:李倩倩/責任編輯: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