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6位諾貝爾獎得主 分享成功祕訣

2017年11月18日華府聚焦
【新唐人2017年11月17日訊】今年美國共有8位學者獲得諾貝爾獎﹐其中6位學者日前作客瑞典駐美大使館﹐分享心得。從他們與現場觀眾的風趣問答中﹐可以體會到他們各自的成功之祕。

今年全球共有12位諾貝爾獎得主﹐其中8位來自美國。瑞典駐美大使館日前迎來其中6位。

瑞典駐美大使 Karin Olofsdotter﹕「你通常要至少工作20年以上﹐再加上一點點運氣﹐才能坐在這些椅子上。」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來自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的三位教授分享。他們一起證實了愛因斯坦預言的「重力波」的存在。人們好奇﹐來自互為競爭對手的這兩所頂級學府﹐他們如何能夠合作無間。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Rainer Weiss﹕「有很多其它問題﹐人的問題﹐試驗的問題﹐但不是加州理工與麻省理工的(關係)問題。」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Kip Thorne﹕「我們很喜歡一起工作﹐面對共同問題﹐課題如此艱難以至於必須彼此合作。」

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不僅是經濟學泰斗,還出演過電影《孤註一擲》﹐揭示2008年金融海嘯的原因。諾貝爾獎評審盛讚他把心理學融入經濟學的決策分析﹐而他認為﹐他所作的只是對人們習以為常的「理性人」假設提出置疑。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Richard Thaler﹕「這就是我在研究所學到的理論。它觸動了我﹐讓我覺得其中有些問題。啟發我的那個『牛頓蘋果』﹐不是說我要把自己和牛頓比﹐就是一盒開心果。」

邁克爾‧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及邁克爾‧楊(Michael W. Young)﹐因為對生物鐘的研究而著名。雖然獲得了今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但是談到長途飛行的時差之苦與生物鐘紊亂﹐他們自己也都束手無策。

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得主 Michael Rosbash﹕「沒有藥對我有效﹐我和你們一樣受時差之苦。(但是)我想還是有希望解決的。」

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得主 Michael W. Young﹕「對她來說是有希望﹐對我們來說已(太老)沒希望了﹗」

記者﹕「今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將於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歌爾摩舉行。獲獎者也將有機會發表專題演講﹐介紹他們取得的成就。」

新唐人記者王凱迪美國首都華盛頓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