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2月10日訊】
《晉書•王育傳》記載:王育少年時,就成了孤兒,給人家放羊為生。他每路過小學堂,看到別的孩子在讀書時,就不禁嘆息,流淚。一有閒暇,就折下蒲葦做筆,在地上學習寫字。
有一次,他在專心練習寫字時,丟失了一隻羊,受羊的主人所斥責。這事被一位善良的長者許子章,發現後,便替王育償還了羊錢,並讓他和自己的孩子,一起上學讀書。
王育繼續勤苦學習,終成大器。
《陳書•周宏正傳》記載: 周宏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人。十五歲時,皇上下令破格錄取他為國子生。
博士到洽(人名),對周宏正的評語說:周郎年紀不到十八歲,便能獨立擔當一經的講解。雖然身為學生,實在堪為諸生的師表,所以免於考試。
《史記•蘇秦傳》 蘇秦,洛陽人。他在夜間讀書,為防止睡覺,便把頭髮綁在屋粱上。實在睏倦欲睡時,就用錐尖刺自己的兩股,以警醒自己,繼續發奮讀書。有時,兩股肌肉被刺,血一直流到腳下。
《梁書•劉峻傳》記載: 劉峻,字孝標,中原(今河南)人。自幼勤奮好學,家中貧窮,寄住在別人屋側的走廊下,自學讀書,常常用麻秸做火炬照明,從晚上讀到天亮。
有時,讀著讀著,就昏睡過去,火焰燒灼了頭髮。醒來後,又繼續讀書,徹夜不眠。
《晉書•車胤傳》記載: 車胤,字武子,南平(今湖北荊州)人。車胤勤奮讀書,博學多才。其家貧困,常常沒有點燈之油。夏天就用白絲囊,裝上數十隻螢火蟲,用以照明,夜以繼日地讀書。
宋代《名臣言行錄》記載: 范仲淹小時候,家中非常貧窮。他在長白山僧廟中讀書時,用小米二升煮粥,然後放在一個盆中,經過一夜,粥便凝結。於是,用刀劃為四塊,晚上食兩塊,白天食兩塊。在粥中,放入數十條醃菜,拌在一起食用。
就這樣,艱苦攻讀三年,終於功成名就。
范仲淹在南都學捨讀書時,晝夜苦讀,五年中,未嘗解衣睡覺。有時睏乏,就用冷水,洗一下臉,使自己清醒,以便繼續讀書。
《明史•王冕傳》記載: 王冕,字元章,諸暨(今浙江紹興)人。幼年家中貧困,不能上學。父親讓他去放牛,他在途中,偷偷進入學堂,聽學生讀書,天黑才回家,牛也丟失了。父親生氣地打了他一頓。不久,又偷著去學堂聽課。他母親說:“我們的孩子,既然這樣迷戀讀書,不如由他去吧。”
王冕於是寄居在僧寺裡,夜裡坐在佛像的膝上,映著長明燈讀書。
(均據清代程維周《人鏡類纂》)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張信燕)
一、好學的牧童
《晉書•王育傳》記載:王育少年時,就成了孤兒,給人家放羊為生。他每路過小學堂,看到別的孩子在讀書時,就不禁嘆息,流淚。一有閒暇,就折下蒲葦做筆,在地上學習寫字。
有一次,他在專心練習寫字時,丟失了一隻羊,受羊的主人所斥責。這事被一位善良的長者許子章,發現後,便替王育償還了羊錢,並讓他和自己的孩子,一起上學讀書。
王育繼續勤苦學習,終成大器。
二、身為學生,堪為師表
《陳書•周宏正傳》記載: 周宏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人。十五歲時,皇上下令破格錄取他為國子生。
博士到洽(人名),對周宏正的評語說:周郎年紀不到十八歲,便能獨立擔當一經的講解。雖然身為學生,實在堪為諸生的師表,所以免於考試。
三、錐刺股,頭懸樑
《史記•蘇秦傳》 蘇秦,洛陽人。他在夜間讀書,為防止睡覺,便把頭髮綁在屋粱上。實在睏倦欲睡時,就用錐尖刺自己的兩股,以警醒自己,繼續發奮讀書。有時,兩股肌肉被刺,血一直流到腳下。
四、點麻杆照明讀書
《梁書•劉峻傳》記載: 劉峻,字孝標,中原(今河南)人。自幼勤奮好學,家中貧窮,寄住在別人屋側的走廊下,自學讀書,常常用麻秸做火炬照明,從晚上讀到天亮。
有時,讀著讀著,就昏睡過去,火焰燒灼了頭髮。醒來後,又繼續讀書,徹夜不眠。
五、囊螢映書
《晉書•車胤傳》記載: 車胤,字武子,南平(今湖北荊州)人。車胤勤奮讀書,博學多才。其家貧困,常常沒有點燈之油。夏天就用白絲囊,裝上數十隻螢火蟲,用以照明,夜以繼日地讀書。
六、范仲淹食粥苦讀
宋代《名臣言行錄》記載: 范仲淹小時候,家中非常貧窮。他在長白山僧廟中讀書時,用小米二升煮粥,然後放在一個盆中,經過一夜,粥便凝結。於是,用刀劃為四塊,晚上食兩塊,白天食兩塊。在粥中,放入數十條醃菜,拌在一起食用。
就這樣,艱苦攻讀三年,終於功成名就。
范仲淹在南都學捨讀書時,晝夜苦讀,五年中,未嘗解衣睡覺。有時睏乏,就用冷水,洗一下臉,使自己清醒,以便繼續讀書。
七、偷入學堂聽講書
《明史•王冕傳》記載: 王冕,字元章,諸暨(今浙江紹興)人。幼年家中貧困,不能上學。父親讓他去放牛,他在途中,偷偷進入學堂,聽學生讀書,天黑才回家,牛也丟失了。父親生氣地打了他一頓。不久,又偷著去學堂聽課。他母親說:“我們的孩子,既然這樣迷戀讀書,不如由他去吧。”
王冕於是寄居在僧寺裡,夜裡坐在佛像的膝上,映著長明燈讀書。
(均據清代程維周《人鏡類纂》)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