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8年02月14日訊】一份最新的調研顯示,生活在大紐約三州地區的女性承受的壓力在全美最大,那麼每天生活在這裡的女性,她們的壓力來自於哪、又是如何應對壓力呢,來看報導。
紐約Northwell Health、卡茨女子健康研究所(TheKatz Institutefor Women's Health)聯合NRC Health針對紐約、康州和新澤西三州區域的1,876名女性進行調研,同時和全美其他地區的1,100名男性和女性的受訪者進行對比,發現大紐約地區的女性承受的壓力在全美最大。
曼哈頓居民設計師Ms. Lee:「(壓力)大部分來自於工作。還有來自於其他人,比如在地鐵站,你不得不去消化。」
新澤西居民企業主Rachel Braun Scherl:「生活成本,這是大多數人的壓力來源。而在曼哈頓這個不夜城,變化時時有,各種各樣的事都會發生。」
曼哈頓居民學生Stacy Suh:「來自於其他人的競爭壓力。」
曼哈頓居民學生Lisa Du:「還有一種所謂怕錯過的壓力。就是大家都去了一個展覽,如果你沒有去,就覺得好像自己落下了什麼。」
調查結果顯示,大紐約地區女性的壓力主要來自四個方面:在工作和生活之間找到平衡點;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狀況,以及家庭收入。
其中,43%的大紐約女性壓力來自於平衡工作和生活,該比例在全美受訪人群中女性為38%。
三州女性中41%擔憂自己的健康,在全國範圍這個比例女性為39%。
在看待家人健康方面,37%的紐約女性表示更擔心父母身體,23%對孩子,15%對配偶。
壓力對身體和心理的影響,有長期、隱形的反映,也有直接的表現。
新澤西居民企業主Rachel Braun Scherl:「我的膚色不再透亮、頭髮也失去光澤。工作行為方式會有變化。」
曼哈頓居民設計師Ms. Lee:「我的思想會陷入一種循環、不停的想壓力所在。」
研究發現面對壓力不少都會女性會以更加強硬的態度應對。不過Northwell健康中心的專家建議,不要太強為,不要對自己太苛刻。做做運動或者調息打坐都是減壓的好辦法。
曼哈頓居民設計師Vanessa Tressito:「坐下來,喝杯茶。想想生活的樣子——生活很美好,沒什麼可抱怨的。」
雖然紐約壓力山大(壓力像山一樣的大)也有種種讓人不滿意的地方,但她們都表示還是最愛紐約。
曼哈頓居民設計師Vanessa Tressito:「我是紐約人,我愛紐約。雖然天氣很冷,但這是個很棒的城市,特別愛它。」
曼哈頓居民學生Lisa Du:「我之前聽過一句話,你在紐約能生活下去的話,你在任何城市都能生活下去。」
新唐人記者李蘭、Oliver紐約報導
紐約Northwell Health、卡茨女子健康研究所(TheKatz Institutefor Women's Health)聯合NRC Health針對紐約、康州和新澤西三州區域的1,876名女性進行調研,同時和全美其他地區的1,100名男性和女性的受訪者進行對比,發現大紐約地區的女性承受的壓力在全美最大。
曼哈頓居民設計師Ms. Lee:「(壓力)大部分來自於工作。還有來自於其他人,比如在地鐵站,你不得不去消化。」
新澤西居民企業主Rachel Braun Scherl:「生活成本,這是大多數人的壓力來源。而在曼哈頓這個不夜城,變化時時有,各種各樣的事都會發生。」
曼哈頓居民學生Stacy Suh:「來自於其他人的競爭壓力。」
曼哈頓居民學生Lisa Du:「還有一種所謂怕錯過的壓力。就是大家都去了一個展覽,如果你沒有去,就覺得好像自己落下了什麼。」
調查結果顯示,大紐約地區女性的壓力主要來自四個方面:在工作和生活之間找到平衡點;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狀況,以及家庭收入。
其中,43%的大紐約女性壓力來自於平衡工作和生活,該比例在全美受訪人群中女性為38%。
三州女性中41%擔憂自己的健康,在全國範圍這個比例女性為39%。
在看待家人健康方面,37%的紐約女性表示更擔心父母身體,23%對孩子,15%對配偶。
壓力對身體和心理的影響,有長期、隱形的反映,也有直接的表現。
新澤西居民企業主Rachel Braun Scherl:「我的膚色不再透亮、頭髮也失去光澤。工作行為方式會有變化。」
曼哈頓居民設計師Ms. Lee:「我的思想會陷入一種循環、不停的想壓力所在。」
研究發現面對壓力不少都會女性會以更加強硬的態度應對。不過Northwell健康中心的專家建議,不要太強為,不要對自己太苛刻。做做運動或者調息打坐都是減壓的好辦法。
曼哈頓居民設計師Vanessa Tressito:「坐下來,喝杯茶。想想生活的樣子——生活很美好,沒什麼可抱怨的。」
雖然紐約壓力山大(壓力像山一樣的大)也有種種讓人不滿意的地方,但她們都表示還是最愛紐約。
曼哈頓居民設計師Vanessa Tressito:「我是紐約人,我愛紐約。雖然天氣很冷,但這是個很棒的城市,特別愛它。」
曼哈頓居民學生Lisa Du:「我之前聽過一句話,你在紐約能生活下去的話,你在任何城市都能生活下去。」
新唐人記者李蘭、Oliver紐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