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5月19日訊】在燦爛的中華文明史上,曾出現過幾位曠世君王,如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汗、明成祖,清朝的康熙大帝也是其中之一。
康熙帝雄才大略,崇儒重道,開啟康乾盛世。在康熙中葉以後,清朝社會呈現一派盛世景象。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富足。各個地方志的記載是「頗多開熟,村煙相接,雞犬相聞」,「環河洛間無曠土,無遊民」。而其「經文緯武,寰宇一統」,更使清朝成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為遼闊、人口眾多也最為富庶的帝國。
後世史家在評價康熙帝的一生時,認為其「雖曰守成,實同開創」,此言不虛。
締造盛世的康熙大帝亦是一位心胸開闊、博學的皇帝,他不但諳熟儒家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和藝術等頗有研究,而且對算學、天文、地理、光學、醫學、解剖學等自然科學也有著濃厚的興趣。
正是在康熙時期的開明寬鬆政策下,一批傳教士得以在中國傳播西方自然科學知識和基督教義。康熙帝時,在清朝耶穌會傳教士的國籍,有義大利、法蘭西、日耳曼、奧地利、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比利時、瑞士、墨西哥等。他們中的一些人與康熙帝產生了交集,那他們是如何描寫他們眼中的康熙帝呢?
康熙戎裝像(公有領域)
長期在北京傳教並最終在北京去世的法國傳教士白晉,曾撰寫《中國現狀》和《康熙大帝》兩本書,並獻給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他的眼中,康熙是除了路易十四之外的另一個「太陽王」:威武雄壯,儀錶堂堂,身材高大,舉止不凡,五官端正,雙目炯炯有神,鼻尖略圓稍顯鷹鉤狀。
白晉描寫康熙天分極高,思維敏捷,博聞強識,明察秋毫。具有經得起紛繁複雜的事變考驗的堅強意志,並具有指定、指揮、完成宏偉規劃的卓越才能。
他的嗜好和興趣均高雅不俗,與他的帝王身份十分相稱。他為人公正,主持正義,倡導德行,愛民如子,具有服從真理的可貴品質以及克制情慾的驚人自製力。」
康熙精通武藝,宮廷上下沒有一個王公能與之匹敵。不論是立射還是騎射,也不管馬是停下時還是飛奔時,他都能左右開弓、百發百中。飛禽走獸,無論是靜立的、飛跑的,他都能箭不虛發。
康熙不僅掌握各種兵器,學習百般武藝,而且對音樂也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於歐洲音樂,他給予高度評價。他很喜歡歐洲音樂的樂理、樂器和演奏方法。
治理國家作為君王的首要任務,康熙皇帝對此更是專心致志。他一向不輕易流露自己的意圖,也不允許別人加以忖度。在召見臣下時,他總是提出問題,而很少主動給出自己的意見。他會一句不漏聽取臣下的上奏,以便認真考慮他們的意見。而且他公正無私,依法行事,任人唯賢。
康熙帝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別人談到的哪怕很細小的事情,或者只有過一面之緣的人的名字,他只要稍微認真一聽,就永遠不會忘記。他對事物洞察敏銳,因此別人不可能對他隱瞞事情的真相。同時他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具有極強的判斷力。即使事物紛繁複雜,他也能夠在其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這使得那些精明幹練的大臣們不得不坦率的承認,他們政治上的成就實際上依靠的是按照皇帝授予的旨意辦事,如在中俄關係中。
作為一國之主,康熙帝表現出強烈的責任感,這可以從發生災荒時他流露出的憂慮之情體會到。在災荒期間,他杜絕所有的娛樂,只有履行祭天祈雨的國俗時,才離開皇宮。
康熙帝還經常到各省巡視,體察民情。他常常向老百姓提出各種問題,並且他一定要問他們對當地官吏是否滿意。如果老百姓普遍對某個官員不滿,康熙帝會將其撤職;但是如果老百姓讚揚某個官員,他卻不一定提拔那個官員。
在一般人看來,康熙帝應該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君主,但白晉看到的是其個人的生活用度遠非奢侈豪華。在飲食上,他吃的很少,從不鋪張浪費,不追求精細的美食,而只滿足於最普通的食物。
據白晉描寫,皇城很大,彷彿一座瑰麗的城市,但從宮殿的內部佈置上,特別是從皇帝的內室來看,卻完全看不出這一點。皇帝的內室裝飾著兩三張壁畫,金屬鑲嵌的飾物以及粗糙的彩色織錦綢緞……除此之外,能夠稱得上裝飾的便是室內的整潔了。
至於在北京城二裡遠的康熙帝的行宮(指北京西郊的暢春園),也是相當整潔樸素,與巴黎近郊王公們的別墅相比,這座行宮無論是從建築規制上,還是從佔地面積看,都遠遠難以企及。
此外,從康熙帝的衣著也絲毫看不出有奢侈浪費的跡象。他冬天穿的皮袍是用兩三張黑貂皮和普通貂皮縫製而成的,這種皮袍在宮廷中極為普通;他的御衣都是用非常平常的絲織品縫製的,這種絲織品除了很窮的人以外,其他人都能穿得起。陰雨天時,他常常穿一件很普通的羊毛呢絨外套,也沒有什麼異常之處。夏天,有時看到他穿著用麻布做的上衣,就是普通老百姓家中常見的那種麻布。除了舉行儀式的場合外,他的裝束上唯一能夠稱得上奢華的東西,就是他夏天戴的帽子帽檐上鑲著一顆大珍珠,而這是滿族人的風俗習慣。
對自己節儉的康熙帝,對利國利民之事卻從不吝嗇。為了修繕官署,以及為了改善人民生活、促進商業發展而治理河流、運河,建設橋樑,修造船隻等其他事情經常撥出巨款。」
這樣的康熙帝難怪讓白晉感嘆道,他是一位為臣民所愛戴的君主。
無疑,白晉對於康熙優待外國人印象十分深刻。書中寫著康熙帝生來胸懷寬廣,他優待的不僅僅是俄國人,對來北京的荷蘭和葡萄牙兩國使節同樣予以優厚待遇。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白晉、張誠等6位法國科學家在乾清宮受到康熙帝的召見,他們獻上從法國帶來的30件科技儀器和書籍作見面禮。這些非同尋常的禮品,令康熙帝天顏喜悅,當即決定讓他們入宮,擔任自己的科學顧問。從此開始外國科學家在清朝宮廷從事科學活動長達數十年的局面。
白晉等人入宮後,與康熙相處很融洽,而且受到尊重和照顧。他們對康熙熱衷科學的態度給予高度評價。
白晉在1698年巴黎出版的《康熙大帝》中有過如下記述:康熙帶著極大的興趣學習西方科學,每天都要花幾個小時同我們在一起,白天和晚上還要用更多的時間自學。他不喜歡嬌生慣養和游手好閑,常常是起早貪黑。儘管我們謹慎地早早就來到宮中,但他還是經常在我們到達之前就做好準備,他急於向我們請教一些他已經做過的習題,或者是向我們提出一些新的問題……有時他親自用幾何方法測量距離、山的高度和池塘的寬度。他自己定位,調整各種儀器,精確地計算。然後他再讓別人測量距離。當他看到他計算的結果和別人測量的數據相符合,就十分高興。
耶穌會士天文學家和康熙大帝織錦畫。(公共領域)
對從法國帶來的科技儀器,白晉說康熙最喜歡的是用於觀察天體的雙筒望遠鏡、兩座掛鐘、水平儀,這種儀器精確度很高,他讓人把這些儀器擺放在自己的房間裡,他把著直尺和圓規愛不釋手。
很明顯,在外國人白晉的筆下,康熙帝是一位近乎完美的帝王,他具有高尚的人格,卓越的才能,更具備帝王的胸懷;他修身治民同樣嚴謹,獲得本國人民的擁戴和鄰國的尊敬。就他的偉大業績而言,他不僅威名顯赫,而且實力雄厚,德高望重。誠如斯言!
如果說法國人白晉是全方位且直接地讚美了康熙大帝,那麼南懷仁、張誠、洪約翰等則是通過他們親身經歷的細小之事,從不同側面描摹了康熙大帝。
比利時人南懷仁是清初最有影響的來華傳教士之一,他精通天文曆法,擅長鑄炮,深受康熙大帝的寵信。1682年,在康熙巡視東北時,南懷仁隨同巡行,並寫下《韃靼旅行記》。在這篇旅行記中,他除了記載遼東地區的風貌、途中的狩獵活動以及康熙祭拜長白山外,還記述康熙大帝是如何親民的。
南懷仁寫道,他親切的接近百姓,力圖讓所有人都能看見自己,就像在北京的慣例一樣,他諭令衛兵們不許阻止百姓靠近。所有的百姓,不管男女,都以為他們的皇帝是從天而降的,他們的目光中充滿異常的喜悅……對他們來說,皇帝親臨此地是從不曾有過的事情。皇帝也非常高興於臣民們赤誠的感情流露,他盡力撤去一切尊嚴的誇飾,讓百姓們靠近,以此向臣民們展示祖先傳下來的質樸精神。
法國人熱比雍,漢名張誠,與白晉同時在康熙時期供職於朝廷。他除了給康熙帝講授西方天文學、數學等知識外,還曾8次隨康熙或大臣出行蒙古和關外地區,在1689年中俄邊界談判中,曾被任命為使團翻譯。
1691年5月至9月,張誠曾跟隨康熙參加多倫會盟。他描寫康熙在途中狩獵的經過。「皇帝不扶韁繩,快馬疾馳,穿過高地低坑,滿弓發射,動作十分驍勇,技術相當嫻熟,頭三發就射中了兩隻被困而疾馳逃跑的狍子。」
張誠寫道,皇帝練習射擊弓弩作為消遣,他左右開弓,命中率都極高,宮廷大臣中無人能與之匹敵。皇帝對追獵毫不知疲倦,不斷張弓射箭。他每天要更換8到14匹坐騎,每到一地都要準備15匹馬備用。
在一次狩獵過程中,眾人發現了老虎,據張誠描寫,皇帝射擊三四發,但距離太遠,老虎只受了點輕傷,而後仍是不慌不忙地臥在荊棘叢中。過了一會兒,老虎突然躍出,以極快的速度衝向皇帝所在之處,但剛剛到山腳下,就突然轉向,竄回它最初藏身的森林中。皇帝騎馬越過山谷,緊追老虎。在清楚地看到老虎後,他開槍射擊。僅射兩發,老虎便被擊中喪命。眾人一起圍攏過來,看到這隻威猛的大老虎倒地斃命,都對皇帝欽佩不已。
另一位法國傳教士洪約翰則在寫給法國另一位神父的信中,詳細敘述了康熙大帝對於西方科學知識,如算術、實用幾何學、哲學等學習的熱情,而教材是幾位傳教士編寫的。
教士們每天都進宮講解,上午講兩個小時,晚上講兩個小時。講課時,康熙讓他們坐到御座旁或者他的身邊,以使他們講課更為自在。即使康熙住到郊外的暢春園後,也從不中斷課程。
在教士們離去後,康熙還會自己複習講過的知識,重看那些圖解,有時還叫來幾個皇子,親自給他們講解。如果他對所學的東西沒有弄明白,就一定會一直鑽研到弄明白為止。
康熙帝就這樣一直勤奮學習了四五年,期間沒有一天耽誤上朝,沒有絲毫怠政。他並不滿足於書本上的知識,而是把所學應用到實踐中。比如,講到固體的成分時,他就會拿起一個球,精確地稱出它的重量、測量其直徑。然後,他會算出同樣材料、直徑不同的另一個球的重量,或者算出另一個比較大或比較小的球的直徑該是多少。計算出來後,康熙會拿來相應的直徑、重量的球,來證明實際情況是否與理論相符。
有時,康熙會親自用幾何方法測量距離、山的高度、河流和池塘的寬度等。之後,他再命人測量實際距離。每當他的計算結果和實際測量的數據符合時,就會非常高興。
胸懷寬廣、對外界事物持開放態度的康熙帝,通過與西方天主教傳教士的接觸,瞭解天主教教義,並對此持開放態度,允許教士們傳教,甚至還同意建教堂。
北京有一個著名的西什庫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築。它的4個高高的尖塔,3個尖拱券入口及主跨正中圓形的玫瑰花窗,塑造出端莊而綺麗的立面。教堂建築面積約2,200平方米,高16.5米,鐘樓塔尖高約31米。其前身要追溯到康熙時期。
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因為兩名天主教傳教士治好康熙的疾病,應張誠的請求,康熙在皇城西安門內蠶池口一帶劃出一塊地方,並撥款項興建天主教教堂,這所教堂便是今天西什庫教堂的前身,當時名為救世堂。教堂在道光年間被查封,同治年間重新在西什庫這個地方興建新的教堂。
在神父殷宏緒寫的一封信中,透露了太子第一次被廢的情形和康熙的反應。因為宮中發生一場政變,太子在一夜間被緝拿,康熙隨即下令將其廢除。之後,當康熙得知太子是受皇長子魘鎮而被冤枉的後,大怒,馬上將皇長子囚禁起來。
皇帝命人將太子帶到自己面前。太子在康熙面前哀告。康熙為之動情,甚至掉下眼淚。他幾次詢問大臣,是否有權釋放一個眾所周知的無辜受屈的兒子。大多數大臣沒有異議,但少部分人向他建議立新的太子。在權衡利弊後,充滿政治智慧的康熙選擇復立太子,並同時赦免天下。
從上述西方人的描摹,離我們相距遙遠的康熙大帝的形象更加豐滿,中華歷史也因為有了這樣一位人格高尚、具有帝王胸懷、關心百姓且具備卓越政治才能的君王而熠熠生輝。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唐穎)
康熙帝雄才大略,崇儒重道,開啟康乾盛世。在康熙中葉以後,清朝社會呈現一派盛世景象。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富足。各個地方志的記載是「頗多開熟,村煙相接,雞犬相聞」,「環河洛間無曠土,無遊民」。而其「經文緯武,寰宇一統」,更使清朝成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為遼闊、人口眾多也最為富庶的帝國。
後世史家在評價康熙帝的一生時,認為其「雖曰守成,實同開創」,此言不虛。
締造盛世的康熙大帝亦是一位心胸開闊、博學的皇帝,他不但諳熟儒家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和藝術等頗有研究,而且對算學、天文、地理、光學、醫學、解剖學等自然科學也有著濃厚的興趣。
正是在康熙時期的開明寬鬆政策下,一批傳教士得以在中國傳播西方自然科學知識和基督教義。康熙帝時,在清朝耶穌會傳教士的國籍,有義大利、法蘭西、日耳曼、奧地利、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比利時、瑞士、墨西哥等。他們中的一些人與康熙帝產生了交集,那他們是如何描寫他們眼中的康熙帝呢?
康熙戎裝像(公有領域)
另一個「太陽王」
長期在北京傳教並最終在北京去世的法國傳教士白晉,曾撰寫《中國現狀》和《康熙大帝》兩本書,並獻給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他的眼中,康熙是除了路易十四之外的另一個「太陽王」:威武雄壯,儀錶堂堂,身材高大,舉止不凡,五官端正,雙目炯炯有神,鼻尖略圓稍顯鷹鉤狀。
白晉描寫康熙天分極高,思維敏捷,博聞強識,明察秋毫。具有經得起紛繁複雜的事變考驗的堅強意志,並具有指定、指揮、完成宏偉規劃的卓越才能。
他的嗜好和興趣均高雅不俗,與他的帝王身份十分相稱。他為人公正,主持正義,倡導德行,愛民如子,具有服從真理的可貴品質以及克制情慾的驚人自製力。」
康熙精通武藝,宮廷上下沒有一個王公能與之匹敵。不論是立射還是騎射,也不管馬是停下時還是飛奔時,他都能左右開弓、百發百中。飛禽走獸,無論是靜立的、飛跑的,他都能箭不虛發。
康熙不僅掌握各種兵器,學習百般武藝,而且對音樂也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於歐洲音樂,他給予高度評價。他很喜歡歐洲音樂的樂理、樂器和演奏方法。
治理國家作為君王的首要任務,康熙皇帝對此更是專心致志。他一向不輕易流露自己的意圖,也不允許別人加以忖度。在召見臣下時,他總是提出問題,而很少主動給出自己的意見。他會一句不漏聽取臣下的上奏,以便認真考慮他們的意見。而且他公正無私,依法行事,任人唯賢。
康熙帝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別人談到的哪怕很細小的事情,或者只有過一面之緣的人的名字,他只要稍微認真一聽,就永遠不會忘記。他對事物洞察敏銳,因此別人不可能對他隱瞞事情的真相。同時他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具有極強的判斷力。即使事物紛繁複雜,他也能夠在其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這使得那些精明幹練的大臣們不得不坦率的承認,他們政治上的成就實際上依靠的是按照皇帝授予的旨意辦事,如在中俄關係中。
作為一國之主,康熙帝表現出強烈的責任感,這可以從發生災荒時他流露出的憂慮之情體會到。在災荒期間,他杜絕所有的娛樂,只有履行祭天祈雨的國俗時,才離開皇宮。
康熙帝還經常到各省巡視,體察民情。他常常向老百姓提出各種問題,並且他一定要問他們對當地官吏是否滿意。如果老百姓普遍對某個官員不滿,康熙帝會將其撤職;但是如果老百姓讚揚某個官員,他卻不一定提拔那個官員。
力求節儉
在一般人看來,康熙帝應該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君主,但白晉看到的是其個人的生活用度遠非奢侈豪華。在飲食上,他吃的很少,從不鋪張浪費,不追求精細的美食,而只滿足於最普通的食物。
據白晉描寫,皇城很大,彷彿一座瑰麗的城市,但從宮殿的內部佈置上,特別是從皇帝的內室來看,卻完全看不出這一點。皇帝的內室裝飾著兩三張壁畫,金屬鑲嵌的飾物以及粗糙的彩色織錦綢緞……除此之外,能夠稱得上裝飾的便是室內的整潔了。
至於在北京城二裡遠的康熙帝的行宮(指北京西郊的暢春園),也是相當整潔樸素,與巴黎近郊王公們的別墅相比,這座行宮無論是從建築規制上,還是從佔地面積看,都遠遠難以企及。
此外,從康熙帝的衣著也絲毫看不出有奢侈浪費的跡象。他冬天穿的皮袍是用兩三張黑貂皮和普通貂皮縫製而成的,這種皮袍在宮廷中極為普通;他的御衣都是用非常平常的絲織品縫製的,這種絲織品除了很窮的人以外,其他人都能穿得起。陰雨天時,他常常穿一件很普通的羊毛呢絨外套,也沒有什麼異常之處。夏天,有時看到他穿著用麻布做的上衣,就是普通老百姓家中常見的那種麻布。除了舉行儀式的場合外,他的裝束上唯一能夠稱得上奢華的東西,就是他夏天戴的帽子帽檐上鑲著一顆大珍珠,而這是滿族人的風俗習慣。
對自己節儉的康熙帝,對利國利民之事卻從不吝嗇。為了修繕官署,以及為了改善人民生活、促進商業發展而治理河流、運河,建設橋樑,修造船隻等其他事情經常撥出巨款。」
這樣的康熙帝難怪讓白晉感嘆道,他是一位為臣民所愛戴的君主。
優待外國人學習西方科學
無疑,白晉對於康熙優待外國人印象十分深刻。書中寫著康熙帝生來胸懷寬廣,他優待的不僅僅是俄國人,對來北京的荷蘭和葡萄牙兩國使節同樣予以優厚待遇。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白晉、張誠等6位法國科學家在乾清宮受到康熙帝的召見,他們獻上從法國帶來的30件科技儀器和書籍作見面禮。這些非同尋常的禮品,令康熙帝天顏喜悅,當即決定讓他們入宮,擔任自己的科學顧問。從此開始外國科學家在清朝宮廷從事科學活動長達數十年的局面。
白晉等人入宮後,與康熙相處很融洽,而且受到尊重和照顧。他們對康熙熱衷科學的態度給予高度評價。
白晉在1698年巴黎出版的《康熙大帝》中有過如下記述:康熙帶著極大的興趣學習西方科學,每天都要花幾個小時同我們在一起,白天和晚上還要用更多的時間自學。他不喜歡嬌生慣養和游手好閑,常常是起早貪黑。儘管我們謹慎地早早就來到宮中,但他還是經常在我們到達之前就做好準備,他急於向我們請教一些他已經做過的習題,或者是向我們提出一些新的問題……有時他親自用幾何方法測量距離、山的高度和池塘的寬度。他自己定位,調整各種儀器,精確地計算。然後他再讓別人測量距離。當他看到他計算的結果和別人測量的數據相符合,就十分高興。
耶穌會士天文學家和康熙大帝織錦畫。(公共領域)
對從法國帶來的科技儀器,白晉說康熙最喜歡的是用於觀察天體的雙筒望遠鏡、兩座掛鐘、水平儀,這種儀器精確度很高,他讓人把這些儀器擺放在自己的房間裡,他把著直尺和圓規愛不釋手。
近乎完美的帝王
很明顯,在外國人白晉的筆下,康熙帝是一位近乎完美的帝王,他具有高尚的人格,卓越的才能,更具備帝王的胸懷;他修身治民同樣嚴謹,獲得本國人民的擁戴和鄰國的尊敬。就他的偉大業績而言,他不僅威名顯赫,而且實力雄厚,德高望重。誠如斯言!
如果說法國人白晉是全方位且直接地讚美了康熙大帝,那麼南懷仁、張誠、洪約翰等則是通過他們親身經歷的細小之事,從不同側面描摹了康熙大帝。
親近百姓
比利時人南懷仁是清初最有影響的來華傳教士之一,他精通天文曆法,擅長鑄炮,深受康熙大帝的寵信。1682年,在康熙巡視東北時,南懷仁隨同巡行,並寫下《韃靼旅行記》。在這篇旅行記中,他除了記載遼東地區的風貌、途中的狩獵活動以及康熙祭拜長白山外,還記述康熙大帝是如何親民的。
南懷仁寫道,他親切的接近百姓,力圖讓所有人都能看見自己,就像在北京的慣例一樣,他諭令衛兵們不許阻止百姓靠近。所有的百姓,不管男女,都以為他們的皇帝是從天而降的,他們的目光中充滿異常的喜悅……對他們來說,皇帝親臨此地是從不曾有過的事情。皇帝也非常高興於臣民們赤誠的感情流露,他盡力撤去一切尊嚴的誇飾,讓百姓們靠近,以此向臣民們展示祖先傳下來的質樸精神。
驍勇善射
法國人熱比雍,漢名張誠,與白晉同時在康熙時期供職於朝廷。他除了給康熙帝講授西方天文學、數學等知識外,還曾8次隨康熙或大臣出行蒙古和關外地區,在1689年中俄邊界談判中,曾被任命為使團翻譯。
1691年5月至9月,張誠曾跟隨康熙參加多倫會盟。他描寫康熙在途中狩獵的經過。「皇帝不扶韁繩,快馬疾馳,穿過高地低坑,滿弓發射,動作十分驍勇,技術相當嫻熟,頭三發就射中了兩隻被困而疾馳逃跑的狍子。」
張誠寫道,皇帝練習射擊弓弩作為消遣,他左右開弓,命中率都極高,宮廷大臣中無人能與之匹敵。皇帝對追獵毫不知疲倦,不斷張弓射箭。他每天要更換8到14匹坐騎,每到一地都要準備15匹馬備用。
在一次狩獵過程中,眾人發現了老虎,據張誠描寫,皇帝射擊三四發,但距離太遠,老虎只受了點輕傷,而後仍是不慌不忙地臥在荊棘叢中。過了一會兒,老虎突然躍出,以極快的速度衝向皇帝所在之處,但剛剛到山腳下,就突然轉向,竄回它最初藏身的森林中。皇帝騎馬越過山谷,緊追老虎。在清楚地看到老虎後,他開槍射擊。僅射兩發,老虎便被擊中喪命。眾人一起圍攏過來,看到這隻威猛的大老虎倒地斃命,都對皇帝欽佩不已。
充滿學習熱情
另一位法國傳教士洪約翰則在寫給法國另一位神父的信中,詳細敘述了康熙大帝對於西方科學知識,如算術、實用幾何學、哲學等學習的熱情,而教材是幾位傳教士編寫的。
教士們每天都進宮講解,上午講兩個小時,晚上講兩個小時。講課時,康熙讓他們坐到御座旁或者他的身邊,以使他們講課更為自在。即使康熙住到郊外的暢春園後,也從不中斷課程。
在教士們離去後,康熙還會自己複習講過的知識,重看那些圖解,有時還叫來幾個皇子,親自給他們講解。如果他對所學的東西沒有弄明白,就一定會一直鑽研到弄明白為止。
康熙帝就這樣一直勤奮學習了四五年,期間沒有一天耽誤上朝,沒有絲毫怠政。他並不滿足於書本上的知識,而是把所學應用到實踐中。比如,講到固體的成分時,他就會拿起一個球,精確地稱出它的重量、測量其直徑。然後,他會算出同樣材料、直徑不同的另一個球的重量,或者算出另一個比較大或比較小的球的直徑該是多少。計算出來後,康熙會拿來相應的直徑、重量的球,來證明實際情況是否與理論相符。
有時,康熙會親自用幾何方法測量距離、山的高度、河流和池塘的寬度等。之後,他再命人測量實際距離。每當他的計算結果和實際測量的數據符合時,就會非常高興。
寬容天主教同意建教堂
胸懷寬廣、對外界事物持開放態度的康熙帝,通過與西方天主教傳教士的接觸,瞭解天主教教義,並對此持開放態度,允許教士們傳教,甚至還同意建教堂。
北京有一個著名的西什庫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築。它的4個高高的尖塔,3個尖拱券入口及主跨正中圓形的玫瑰花窗,塑造出端莊而綺麗的立面。教堂建築面積約2,200平方米,高16.5米,鐘樓塔尖高約31米。其前身要追溯到康熙時期。
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因為兩名天主教傳教士治好康熙的疾病,應張誠的請求,康熙在皇城西安門內蠶池口一帶劃出一塊地方,並撥款項興建天主教教堂,這所教堂便是今天西什庫教堂的前身,當時名為救世堂。教堂在道光年間被查封,同治年間重新在西什庫這個地方興建新的教堂。
天家骨肉
在神父殷宏緒寫的一封信中,透露了太子第一次被廢的情形和康熙的反應。因為宮中發生一場政變,太子在一夜間被緝拿,康熙隨即下令將其廢除。之後,當康熙得知太子是受皇長子魘鎮而被冤枉的後,大怒,馬上將皇長子囚禁起來。
皇帝命人將太子帶到自己面前。太子在康熙面前哀告。康熙為之動情,甚至掉下眼淚。他幾次詢問大臣,是否有權釋放一個眾所周知的無辜受屈的兒子。大多數大臣沒有異議,但少部分人向他建議立新的太子。在權衡利弊後,充滿政治智慧的康熙選擇復立太子,並同時赦免天下。
小結
從上述西方人的描摹,離我們相距遙遠的康熙大帝的形象更加豐滿,中華歷史也因為有了這樣一位人格高尚、具有帝王胸懷、關心百姓且具備卓越政治才能的君王而熠熠生輝。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