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局大亂心不亂的書法家——楊凝式

2018年12月06日文化漫步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12月06日訊】楊凝式(873年—954年),字景度,號虛白。楊凝式在後漢乾祐年間(948年~950年)曾擔任過少師,所以世人稱其為「楊少師」。此人富有才學,善於書畫,工詩文。

楊少師學書法,先學楷書,以歐陽詢與顏真卿為宗師,後來還學過王羲之、王獻之等人的行書。楊少師書法筆力遒勁雄健,並以奇逸的風格成了唐末五代著名的書法大家。

五代十國,時局紛亂,楊少師於亂世中,揮灑墨寶,追尋出世的樂趣,留下不少趣聞軼事。

題壁寺院道觀 引眾人讚歎


楊少師的仕途歷經唐朝和五代,卻常以患有心疾為由,閒居在家。平日頗為自負,時常披頭散髮,故作癲狂,所以也有人稱他為「楊風子」。

楊少師在洛陽時,喜歡遊覽寺院道觀,每遇清幽勝境,必會逍遙吟詠,流連忘返。所以不少寺院、道觀的牆上滿是楊少師的筆跡,然而僧人道士都視之為寶,對這些筆墨呵護有加。

有的寺院僧人得知楊少師有題詠的癖好,就去粉飾牆壁,使之淨空,以便楊少師遊覽時留下墨寶。每當少師進入寺院,看見牆壁光潔可愛,他也不拘禮節,舒展雙腿席地而坐,看著空牆,文心大動,瀟灑地一面吟詠,一面書寫,直至滿牆文字,方才罷休,而且絲毫不覺疲累。

其他遊客閱讀壁上題詠,往往讚歎有加。馮瀛王次子在寺壁留題,曰:

少師真跡滿僧居,祇恐鍾王也不如。
為報遠公須愛惜,此書書後更無書。

進士安鴻漸也留題,曰:

端溪石硯宣城管,王屋松煙紫兔毫。
更得孤卿老書札,人間無此五般高。

在眾多的題壁詩句中,有一句格外清麗:「院似禪心靜,花如覺性圓」。《舊五代史》評價楊凝式這句詩:清寧秀麗,令人欣喜。

詩意詼諧 郡守押蝗蟲


後晉(石敬瑭所建,936年─947年)時期,張從恩(898年─966年)曾擔任宣徽南院使和權西京(洛陽)留守。他到洛陽城不久,楊少師也從東京(今河南省開封市)前往洛陽,夜宿中牟縣。

935年~936年間,正鬧蝗災,蝗蟲遮天蔽日,從東京飛到洛陽。有一天,張從恩到鄭州,不料當晚蝗蟲也飛到鄭州。次日,張從恩到滎陽,蝗蟲也飛到滎陽。楊少師知道這件事之後,就想修書問候他。

楊凝式善於詩文,有些詩句也頗為詼諧風趣。在途中,碰到前往洛陽的驛使,楊少師便修書一封,並附詩贈給張從恩。詩句為:「押領蝗蟲向洛京,合消居守遠相迎」。

等到了洛陽後幾天,楊少師又給張從恩寄詩雲:

南院司徒鎮洛京,未經三月政聲成。
四方羣後皆如此,端坐庸夫見太平。

留守惜才 濟助楊家


張從恩知道楊少師家境清寒,贈送楊少師的禮物都相當豐厚。

有一年,冬天將至,楊少師家人還沒有可備用的棉袍,但楊少師卻把當時友人送來的五十匹綢、百匹絹,全部捐給了寺院。家人們凍得直叫,他也只是笑而不言。

張從恩知道之後,就召集擅長做女紅者,按照楊家人口,無論大人小孩,都為他們做了棉衣,一做好就立即送過去給他們。楊少師見張從恩送來衣服,笑著對家人說:「我就知道,張從恩會送衣服來。」

外出賞遊 順從僕意


楊凝式對待僕人非常隨和。有一次,楊少師上馬走到大門外,前面開路的人問他要去何處?楊少師對一名老僕說:「今天想向東,遊廣愛寺。」

老僕說:「不如向西走,遊石壁寺吧。」楊少師說:「還是遊廣愛寺吧。」說著,舉起馬鞭準備驅馬向東走。

但那天老僕執意向西,遊石壁寺。楊少師一聽,緩緩地說道:「那就遊石壁寺。」順從了僕人的心意。

時局不安 但心自安


楊少師書法造詣很高,風格奇逸奔放,無論是布局還是字體結構,都自有新意,自成一家。他的書法代表作品,有《韭花帖》、《盧鴻草堂十志圖跋》、《神仙起居法》等。

儘管五代時局紛亂,從楊少師傳世的書法中,人們領略到的是奔放和灑脫。哪怕很小的一件事,比如吃韭花,再平常不過的事,也透著他的知足和感恩。

《韭花帖》講道:午睡醒來,飢餓難耐。忽然收到一封書信,饋贈我一盤珍饈。當梧桐葉落,報信秋到。初秋伊始,正是韭花味濃之時。配著肥嫩的羊肉一起吃,實在是難得的美味佳餚。充飢果腹之餘,也將此事銘記下來,寫成書帖,答謝饋者的美意。

雖然楊少師記載的是家常小事,但是這幅書帖卻成為皇家歷代珍藏的墨寶。

楊少師在紛亂的時局中,尋找出世的意趣,他暢遊山水,遊覽寺院道觀,瀟灑地題壁吟詠,留下的傳世墨寶,也體現出他內在精神世界。@*#

事據《洛陽搢紳舊聞記》卷1、《舊五代史》卷128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