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避美關稅懲罰 中國大批商品轉口東南亞「洗產地」

2018年12月21日時政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12月22日訊】美中貿易戰令不少中國企業陷入困境,許多廠商在所謂「貨運代理」公司幫助下,將產品通過第三國轉口美國,並隱瞞原產地,以規避美國加徵的關稅。中共官媒透露,這是官方支持的貿易手段。有分析指,這種非法行為將來可能給貿易戰火上澆油。
自由亞洲電台12月14日披露,美國已向2,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這令中國大陸的所謂「貨運代理」生意紅火。許多公司以「貨運代理」為名,在網上公開刊登廣告。
其中一家公司負責人宣稱,可以為客戶提供「第三國轉口物流」。雖然這會增加運費,但可以省下「反傾銷國家」加徵的巨額關稅。
他還說,公司主要通過馬來西亞、孟加拉和越南等國轉口,其中馬來西亞是首選,因為從該國出口「反傾銷國家」,關稅比較低。貨物到馬來西亞後,公司會負責更換貨櫃,並改換當地的產地證,以及當地的全套清關文件。
這名負責人透露,美中貿易戰爆發後,公司的生意大增。他還聲稱,轉口風險很低,因為美國海關一般只隨即抽查產品。如果貨物多,公司還可以找馬來西亞當地工廠偽造更詳細的資料。
在廣東珠三角地區設廠的香港商人傑斯對自由亞洲表示,要完全做到「瞞天過海」實際上並不容易,因為有些貨品會被要求出示原產地標識,比如很多塑料產品的模具上就要標明「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
傑斯透露,早在美中貿易戰爆發之前,就有中國商人提供類似的「逃避關稅」服務。近期又增加了一種避稅方法,就是把貨物化整為零通過快遞交付。
他還說,如果這種違法行為越演越烈,有可能導致美中貿易戰升級,比如「要求相關國家選擇站在哪一方」。
美國與加拿大和墨西哥近日簽署的新貿易協議中,加入了一條所謂「毒丸」條款,就是不允許成員國單獨和中共達成自貿協定。外界分析,該條款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防止中共將加拿大和墨西哥變成規避美國關稅的中轉國。
其實,自中美貿易衝突爆發之後,中國產品轉運第三國「洗產地」的手段,就引發了各國媒體關注。
10月下旬,中華民國財政部關務署披露消息稱,他們9月上半個月發現了2319項,離岸價格5446萬元的「疑似轉運」貨品,這些貨品符合「從中國轉運到台灣到美國」及「美國課高關稅的對象」兩條件,已移交經濟部貿易局進一步調查是否屬於「洗產地」。
台灣民進黨立委劉建國表示,如果中國大陸商品繞道台灣規避美國關稅,有可能牽連台灣受到美國處罰。
早在4月下旬,美國開始對中國鋼鋁產品加徵關稅之後,《紐約時報》就曾揭露中國浙江一家賽拓國際貨運代理公司為中國廠家提供出口轉運,以規避關稅。
該公司網頁稱,所有通過馬來西亞轉口的產品,均可以由當地的工廠提供「正規的相關文件以及原產地證」,即使遭遇目的港的倒查都不怕。該公司的中轉國還包括泰國、台灣、印尼和印度。
文章還揭露,浙江賽拓只是中國從事此類轉運掮客公司中的冰山一角。其中廣州瀚成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在其網頁上直接列明,該公司代理的轉運產品,要求不能有「中國製造」的標識,其中出口土耳其、北美、南美等國家的產品必須標註為「印尼製造」。
文章最後特別提到,負責監管貿易的中共商務部對此拒絕置評。
實際上,這種通過第三國轉運的所謂轉口貿易,又稱中轉貿易(intermediary trade)或再輸出貿易(Re-Export Trade),在國際貿易中早就存在。不過,由於中國是世界上遭遇反傾銷制裁最多的國家,這種貿易幾乎成了中共躲避貿易制裁的專用手段。
因為香港是自由貿易港,手續便利,所以長期以來,中國大陸出口公司都將香港作為主要的轉口貿易港。美國和中共公布的美中貿易逆差存在很大差距,原因之一是美國把香港等地的轉口貿易也算成中國的出口額。
規避美關稅懲罰 中國大批商品轉口東南亞「洗產地」
中美海關公布的美中貿易逆差對比圖。(網絡圖片)
也是在4月下旬,中共黨媒曾發表文章稱,美國關稅制裁中的很大一部分,都可以通過轉口貿易抵消。
文章公開承認,中國貿易商是使用轉口貿易手段最多、最頻繁的貿易市場參與者,對轉口貿易的應用貫穿了中共「整個對外開放的歷程」。直到今天,轉口貿易仍是中國「對外貿易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
文章還稱,運輸成本占比低、技術壁壘低、產地分散、原產地難以核查的商品,更傾向於通過轉口貿易規避貿易制裁。
黨媒這篇文章顯示,轉口貿易這種違法操作,是中共官方默認甚至大力支持的手段。
(記者栗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明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