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中共官媒《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刊登了美國彭博社的一篇文章,題目是「中國之行,我看到一個為貿易戰持久戰做好準備的國家」(Tour of China Shows a Nation Girding for Protracted Trade War),並聲稱刊載了全文。文章隨即被大陸門戶網站以及包括海外黨媒鳳凰網在內的媒體轉載,並紛紛冠以「彭博社」的名頭。
從上述官媒看到的文章主旨是說:通過作者與中共官員、學者、企業家和風險投資家為期10天的交流,作者見到的是一個正改寫與美國關係,並準備度過持久貿易戰的國家。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在中國「碰壁」了。如此打雞血的文章,而且還是美國大報記者所寫,讓一些中國人頗為自豪:我們就是不怕美國!
可惜,這其中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在一個完全由黨管控、缺乏新聞自由的極權國家裡,美國記者真的可以隨意採訪中共官員、學者、企業家和風險投資家嗎?而這些接受採訪者有多大的自由度能夠說他們想說的話?顯然這兩者的可能性很小。換言之,在一個非自由的環境裡,身在中國的美國記者採訪指定人選,即便在表面上感覺很「自由」,但所聽到的「事實」和得出的結論的可信度是很值得懷疑的。
比如文章稱被美國制裁的華為公司,正在轉移供應鏈,並採取其它措施應對持久戰。華為董事長梁華表示:「我們完全有信心活下去。」但事實是,雖然在中共的支援下,華為或許可以活下去,但失去了美國軟硬件等公司支持的華為,能否活得好完全是個大問題。
不過,中共倒是比較滿意彭博社記者的結論。在中美貿易戰前景黯淡、一片唱衰中共經濟和政權之際,彭博社的這篇文章大概讓中宣部的官員們欣喜若狂——或者也是他們有意安排了這樣的採訪,因為這再次成為他們欺上瞞下的工具。這也是該文被各大(國內)媒體統一轉載的原因。
只是雖然比較滿意,但畢竟美國記者文章中還寫了一些不那麼讓人滿意的東西,所以儘管《環球時報》聲稱刊載的是全文,但實際上原文中的不少段落和意思根本沒有翻譯過來,即中國人看到的不過是中共閹割後的文章。估計中宣部和《環球時報》賭的就是相信他們顛倒黑白的國人都不懂英文。這是第二個問題。
那麼是什麼內容讓中宣部刪之而後快?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內容:
一、原文提到川普總統在6月底G20峰會前,正在加大對習近平的壓力,彭博社記者並不認同,認為這「太過分了」。他指上個月,習近平告誡全黨要進入第二次長征,而這是在追隨毛維護共產革命的戰略。但習近平沒有提到的是,新的長征已經在行進中了。
中宣部官員將這段刪除,大概是避免國人關注川普對習近平的最新施壓,即如果習近平不去參加峰會,或者不與川普會談,川普將馬上對3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而這將對中國經濟帶來怎樣巨大的影響,中共是絕不想告訴中國人的。同理,中宣部也不想讓民眾將習近平與臭名昭著的毛聯繫起來。
二、原文提到中美雙方在就廣泛的貿易協議經過4個月的談判後,在5月卻破裂,美國官員指中國違背承諾,中共則抱怨川普不斷變化要求。因此,作者認為太平洋兩岸的國家對誰具有槓桿左右有著不同的認知。此外,作者還提到如果川普再對剩餘的3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北京將沒有對應的懲罰措施。
中宣部刪除這段原因也可以理解,那就是心虛的他們實在不願意讓中國人知道談判破裂的內幕,不願意讓中國人了解其實中共面對美國新的加徵關稅,根本無力還擊——如果知道了,中共的謊言還怎麼繼續?!
三、原文中稱中共正在想辦法應對貿易戰,主要策略是刺激創新和提振經濟。作者引用不久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所言,稱北京可以利用一系列工具來減輕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損害,從利率政策到讓人民幣走弱。
中宣部不讓國人看到這段,恐怕是擔心激起民眾對人民幣貶值等的擔憂,從而引發社會恐慌。顯而易見,中共時時擔心的是自家的利益,哪管百姓的財產安危和死活。
四、原文透露了貿易戰的影響。一些中國科技公司正在離開大陸,在東南亞建廠。私營企業報告現金流收緊,營運資金也受到限制,就業市場疲軟。這樣的情況自然讓中共高官們很難堪。這樣的負面消息,怎麼能讓中國人知曉?所以刪除是必須的。
五、原文提到了北大一名教授的批評,稱中國經濟改革的辯論已經被新的民族主義扼殺。鼓動民族主義的中宣部同樣見不得這樣的言論。
刪除了這麼多內容的《環時》文章,還大言不慚說是「全文」,真的是讓人笑掉大牙。無疑,中宣部和《環球時報》一方面想利用彭博社的文章為中共打氣,另一方面卻遮遮掩掩,不敢向國人透露川普對習近平施壓、貿易協議談判破裂原因、人民幣要貶值、中國公司外遷和民族主義占上風等真相,彰顯的只能是其虛弱的內心。而這樣被閹割的文章,習近平看到後得出的當然是不一樣的觀感。或許從這小小的被閹割的文章,我們可以一窺中宣部欺騙民眾、矇騙高層的伎倆,而這樣誤導下的民眾和高層會做出怎樣的判斷,也可想而知。#
──轉自《大紀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王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