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要與習談香港問題 「女袁木」沒答應

2019年08月16日大陸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08月16日訊】有鑒於香港局勢急劇惡化及中共陳兵深圳加碼恐嚇香港,近日,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建議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親自和香港抗議者會面,解決香港問題。然而,有「女袁木」之稱的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卻站出來反對,15日她在記者上稱,香港事務純屬中共內政。中方不希望美方插手。
截至8月16日,香港反送中抗爭已經進入第10週,香港警察濫權濫暴鎮壓示威者步步升級,同時中共對示威者的「文攻武嚇」也在不斷加碼。近日,又釋放「兵臨香港」的信號進行威嚇,給外界強烈大戰在即的感覺。
8月15日,川普再次就香港問題發表推文,川普建議習近平親自和香港抗議者會面,解決香港問題。他說:「如果習主席能夠與(香港)抗議者直接和親自會面,那麼香港問題就會有一個美好和開明的結局。我毫不懷疑!」「我感到擔憂。我不願意看到暴力鎮壓」。
前一天晚間,川普也在推特上表示,中方當然想和美國達成貿易協定,但中方需要以人道方式和香港合作解決問題。
川普說,「我非常了解中國的習主席。他是個很棒的領導人,且受到他的人民的尊重。他也是好人,只是他陷入棘手問題之中。如果他想儘快且人道地解決香港問題,我毫不懷疑他辦得到。來個私人會面吧?」
推文內容顯示川普提議就香港問題與習近平會面。
對此,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5日第一時間站出來回應稱,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中方注意到,川普此前也曾表示,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他們必須自己解決。華春瑩宣稱,中方希望美方說到做到。
華春瑩被斥言論荒謬
華春瑩因為經常顛倒黑白、指鹿為馬的替中共站台被網友戲稱「女袁木」。在此之前,她曾多次就香港事件發聲。
7月30日,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宣稱,香港近期的「暴力事件」是美方的一個作品,美國在香港一系列事態中「到底扮演什麼角色,美國欠世界一個交代」。暗指美國是推動香港反送中的幕後黑手。
7月31日,華春瑩再次就香港反送中運動發聲,她聲稱,北京需要美方能夠證明並承諾,不會插手香港事務。
當時,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回應說,他注意到了華春瑩的相關言論,他認為,這些說法很荒謬。他說,香港的抗議活動,完全是那些香港民眾自發的舉動,香港民眾是在要求政府傾聽他們的聲音,每一個政府都應該傾聽他們民眾的呼聲。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回覆媒體詢問時,則斥責華春瑩言論荒謬。
發言人表示,香港正在進行的抗議活動,反映港人的情緒及對香港自治權遭到侵蝕的廣泛憂慮。對於將外國勢力指控為抗議活動背後的策劃者,我們絕不承認。數百萬人被操縱著去捍衛自由開放的社會,這不可信。
發言人表示,我們敦促各方保持克制,避免暴力。香港政府必須尊重《中英聯合聲明》所保障的言論和集會自由,中國也應尊重香港的高度自治。
根據《中英聯合聲明》和香港人的願望,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支持香港的民主。美方表示,言論自由和結社自由是我們與香港共同的核心價值,必須全力保護這些自由。香港的自治持續受到侵蝕,正影響著香港一直以來在國際社會中的特殊地位。
自港府提出修訂「送中惡法」(也稱,逃犯條例,送中條例)以來,港人的抗議行動一浪高過一浪,自6月兩波百萬人大遊行後,進入7月,抗暴運動遍地開花。8月抗議行動進一步升級,而香港警察濫權濫暴鎮壓示威者更是愈演愈烈。
與此同時,北京方面則力撐香港警察對示威者施暴,且暗示軍隊可能介入香港事務。
蓬佩奧每天瀏覽中方局勢
7月底,蓬佩奧被問到,如果北京派遣軍隊介入香港事務,美國將會如何回應。
蓬佩奧說:「我們一直清楚表明,抗議是適當的。我們在美國也看到抗議,我敢說,我的車今天進國務院大樓的時候,那裡也有抗議者。我希望中國(中共)做出正確的事情,尊重涉及香港的協議。」
蓬佩奧還透露,他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瀏覽中方局勢。「因此,我花些時間,談論所有的來自中國的廣泛問題,這些問題既為美國提供了真正的機會,又為美國帶來了風險。」
蓬佩奧表示,中國作為他的首要關切國,他將持續關注中國為美國帶來的機遇或潛在隱患。
7月22日,川普在白宮被問到香港大規模抗議活動時,他曾表示,希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能做正確的事。
8月13日,川普還發推文表示,美國情報顯示,中共政府正在向香港邊境部署軍隊,希望雙方冷靜、注意安全。
川普又寫道,有很多責怪指向他本人和美國,與香港正在發生的問題有關,他無法想像為什麼會這樣?
當天川普宣布,他將把部分中國商品所面臨的10%的關稅,推遲到12月15日生效。外界相信此舉和川普欲與習近平會晤,解決香港問題有關。
目前美國跨黨派國會議員正在重推《香港人權和民主法案》,其中明確了對香港立法會所有成員建立「真普選」的時限,並明確支持實現對香港特首的真普選。
此外,該草案亦明定涉及鎮壓香港民主自由的香港與中共官員,將禁止進入美國境內,且將凍結其在美國的資產。
有分析認為,美國此舉是警告北京及港府勿再破壞「一國兩制」,且要儘快重啟政改。
(記者李韻報導/責任編輯: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