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這12件小事 透露你是個有品味的人

2019年09月28日職場/招聘信息
無論工作或生活,我們經常有機會跟各式各樣的人交往。我們看一個人,判斷對方是什麼樣的人,除了聽對方如何描述自己之外,就是透過彼此相處過程中的一些小細節,勾勒出我們對對方的印象。知名的專欄作家尼可拉斯(Nicolas Cole)分享了以下生活中的十二件小事,從這些小細節可以判斷一個人的品味。
1. 準時出現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如果你在約會中遲到了,那你將失去對方的尊敬。這其實沒有太多的藉口,塞車什麼的,都是可以預測的。任何約會,可以提早到是最好的。
還有一個重點是:如果你沒有早到,那你就是遲到了。
2. 穿著要適當
生活中的這12件小事 透露你是個有品味的人
根據赴會的性質穿著打扮。(Rawpixel.com/Shutterstock)
也許有些人會說,任何場合盛裝打扮,總是不會錯的。但尼可拉斯不這麼認為,總是盛裝打扮跟總是穿著邋遢,其實是同一個問題。就是說,這個人沒有好好的思考什麼樣的聚會場合應該穿什麼樣的衣服。
花點時間思考一下你將赴會的場合是什麼性質,與會的人如何看待這場合。如果你能依照這樣的思考裝扮赴會的話,那就是得體的做法。
3. 記住小事情
美國十九世紀詩人威廉‧墨裡斯(William Morris)曾說:「幸福的祕密在於你能對生活中的小事情真正感興趣。」如果你能記住別人的一些小事情,那麼對方將會覺得你是細心可靠的。
這就像你去便利商店買咖啡,店員問說:「請問是跟往常一樣,要黑咖啡不要加奶油,對嗎?」這樣細心的店員,通常可以贏得老客戶的心。
這樣做還有另一層意思,讓對方知道你有在聽他說話,重視他。
4. 幫別人開門
尼可拉斯記得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每當跟母親一起出門,遇到前面有門要開,他的母親會先走到門邊等,希望尼可拉斯可以幫她開門。尼可拉斯認為這是母親對他的教導,教他要能願意將別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前面。
5. 牆上的藝術品
試想一個情景:當你走進一間辦公室,或某人的家裡,你會想「哇,這個人真是有品味!」你如何裝飾你的家跟別人如何評價你是相關的。這通常表示什麼事物可以讓你感動,你對什麼感興趣,還有你覺得什麼東西必須每天出現在你眼前。 也就是說,你對事物的選擇,透露出你自身的品味。
6. 你的鞋子
生活中的這12件小事 透露你是個有品味的人
個人的穿鞋風格透露你的個性。(圖片來源:pixabay)
倒不是說你要買最貴的鞋子或最時髦的款式。你個人的穿鞋風格透露出很多你自己的隱私。一個人穿鞋的品味跟選擇,通常反應出他的個性。比如,一位穿著老舊牛仔褲和襯衫,但卻穿著一雙很講究的鞋子的人,那你馬上可以判定這個人非常謹慎。
7. 記筆記的習慣
讓我們來看看餐廳中的例子。有些漫不經心的服務生,在接受客戶點菜時,沒有拿出記事本將客戶點的菜逐一記錄下來。有些比較聰明的服務生,則會擔心服務不周或對客戶點的菜有所遺漏而拿出筆記作記錄。
這樣類似的情況經常在我們生活中發生,比如,我們有時會因粗心而忽略了朋友的提議;因粗心而忽略了老闆要我們幫他叫一杯咖啡。因此,在生意場合,我們也不想因粗心而忽略了客戶的要求,從而失去一筆訂單吧!
隨時作筆記顯示出我們願意將事情做對、而且做好。這是一種細心負責的工作態度。
8. 桌面上的情況
我們的辦公桌隨時在向人展示我們的工作情況。比如資料夾隨處放會讓人看出你做事沒有效率跟不善分類歸納。
反之,假使你桌面時常保持整潔,資料夾歸檔的井然有序,那給人的印象如何呢?
9. 花錢的方式
人該好好享受生活,沒有錯,但你花錢的方式其實也可以看出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花在誰身上,在哪裡花跟何時花。無論你有沒有意識到,這都很容易說明你是什麼樣的人。
10. 時間管理
你如何管理你的時間,你的時間都花在什麼地方,也很足以說明你是什麼樣的人。你有將時間投資在你自己身上嗎?或是你將時間浪費在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或無意義的事情上?
我們如何投資我們的時間,都充分說明我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11. 吃些什麼
你的身體就是你的廟。你都吃些什麼以及你如何在飲食方面照顧你自己,都可以說明你對你自己身體健康的態度為何。這也可以說明你在意的是什麼,是在意立即性的享受還是長遠的身體健康。這顯示出紀律性跟一致性,以及你懂不懂得善待你自己。
生活中的這12件小事 透露你是個有品味的人
你吃些什麼食物說明你對自己健康的態度。(圖片來源:pixabay)
12. 朋友圈
有句諺語說,「最常跟你在一起的那五個人,其實就是你生活的真實反映。」我們最常跟哪些人在一起,其實就是在說我們的生活圈為何,我們的信仰、目標跟價值觀為何。
如果你想要遇到對的人,那你首先要跟對的人在一起。如果你想要提升你自己,那你首先要跟那些注重自我提升的人交往。
在工作中,我們希望自己能在上司或同事中成為焦點;在生活中,我們希望能受到親友的重視跟關注。那麼,就從上面這些生活中的小細節開始做起吧!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陳清竹)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