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英雄】之七:董卓之死(文字版)

2019年12月25日傳奇故事
歷史上孫權的父親孫堅允文允武,可以說是一個大英雄,那麼孫堅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而國賊董卓又是怎麼死的呢?
我們之前講到,面對兇殘的董卓,只有曹操和孫堅敢於興義兵,曹操在汴水被董卓的部下徐榮打得大敗,那麼孫堅的命運又是怎麼樣的呢?
孫堅被封為破虜將軍,後世稱孫堅也叫孫破虜。破虜是什麼意思?破是擊敗,虜是敵人,破虜就是擊敗敵人的意思。我們縱觀孫堅的一生,孫堅面對敵人毫不退縮,是當之無愧的破虜將軍。我們先講一個孫堅年輕時候的故事。
孫堅年輕的時候做縣吏[1],就是縣衙門裡的辦事人員。有一次孫堅和父親一起外出乘船,正好碰上海賊劫持商人財物,到了岸邊分贓。路過的船看到了都不敢靠近,遠遠地停住了。孫堅觀察了一會,就對父親說,「這些海賊不難對付,請允許孩兒討伐他們。」孫堅父親一聽,嚇了一大跳,心裡想我們就幾個平頭百姓,人家那麼多海賊,就說,「這不是你能幹的事情,你還是老老實實歇著吧。」孫堅不聽,「你們不去我去!」孫堅一個人拔出身側的寶刀,翻身跳上岸,做勢就要去追殺海賊。
孫堅上岸以後,左指右指,做出好像有很多援軍,正在指揮部隊的樣子。海賊一看,以為孫堅是官兵,還來了很多援軍。海賊財物也不要了,一哄而散。現在海賊逃跑了,換成別人可能就去邀功請賞了吧,孫堅不是,這個時候孫堅拔起刀,「小樣,怎麼還給我跑。」追著海賊屁股後面殺過去了。
海賊嚇得不輕,前面一群海賊在前面跑,後面孫堅一個人在追,跑得慢的最後還被孫堅給殺了。孫堅提著海賊的首級回來見他爹。他爹一看,驚訝得不得了,心裡想,這孩子是我生的嗎?孫堅以一己之力討伐海賊,這個事發生的時候孫堅只有17歲,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有勇有謀。
董卓之亂的時候,孫堅是長沙太守,聽聞朝廷有難,帶領軍隊從長沙來到魯陽和袁術相見,袁術就封孫堅為豫州刺史。有一天孫堅的部下要回荊州督辦糧草,孫堅就在城東門外設置帳幔為他餞行。沒想到這個時候董卓派遣數萬騎兵步兵來進攻孫堅,有數十名輕騎兵先到。孫堅看到了不慌不忙,繼續喝酒談笑風生,命令部隊不得妄動。隨後敵軍的騎兵慢慢多了起來,孫堅這才起身帶領大家入城,對身邊的人說,「我之所以剛才不立即起身,是因為怕士兵混亂擁擠,諸位反而無法入城。」而董卓的士兵看孫堅的軍隊進退有據,不敢貿然進攻,就讓孫堅帶著部隊順利撤回城裡了。
後來孫堅在梁郡東和董卓交戰,被猛烈進攻,孫堅只得和幾十個騎兵突圍而去,孫堅平時帶一條紅色頭巾,眼看不得脫身,孫堅就把紅色頭巾脫下來給身邊的親信祖茂帶。祖茂帶上頭巾和孫堅向兩個方向突圍,董卓的士兵就盯著祖茂追去了,祖茂被追得急了,正好經過一片墓地,便將紅色圍巾解下來在柱子上繞了好幾圈,自己藏在附近的草叢中。董卓的士兵追上來,一看只有頭巾,不見人影,大呼上當,都罵罵咧咧地回去了。
孫堅回去以後收集自己的部隊,在陽人這個地方和董卓交戰,將董卓的大將華雄斬首。三國演義中說道溫酒斬華雄,其實殺掉華雄的不是關羽而是孫堅。
孫堅在前線打了勝仗,可是後方卻起火了。有人嫉妒孫堅的戰功,就在袁術面前搬弄是非[2],說孫堅這小子野心不小,說不定又是另一個董卓罷了,袁將軍你要小心啊。袁術也是個無能的人,無能的人特別嫉妒有才華的人,袁術就不給孫堅供應糧草了。
孫堅在前線和董卓打仗,這袁術不僅不幫著打仗,糧草也不給了。孫堅沒辦法,連夜騎馬100多裡去見袁術。孫堅見到袁術的時候,說道,「我孫堅現在不顧個人生死,在前線打仗,說大了,那是為了國家討伐逆賊,說小了,我不還是為了替袁將軍你報滅門之仇嗎!?我孫堅,和董卓無怨無仇,為了大義在前線打仗,而您卻聽信小人的話對我猜疑,這像話嗎?」原來袁紹袁術在關東起兵的時候,董卓把袁家留在洛陽的一百多口人全給殺了。孫堅這話說得太好了,袁術一聽,非常慚愧,立即給孫堅調發軍糧。
董卓一看打不過孫堅,硬的不行就來軟的,當即派遣使者來和孫堅和親[3],封孫堅的兒子和親屬做州刺史、太守,許諾給孫堅高官厚祿。孫堅是這麼回答董卓的,「董卓逆天無道,禍亂朝廷。我今天不把董卓全家都殺了,把董卓逆賊的頭掛在城門,我死不瞑目。我現在怎麼能和董卓和親呢?」然後繼續進軍。孫堅先是擊敗董卓,然後又在洛陽城外擊敗呂布,最終進入洛陽城。
洛陽城曾經是整個漢朝的首都,可是現在洛陽城已經不是當年繁花似錦的城市了,這個時候的洛陽就是一座鬼城。整個城市人口全部被董卓西遷到長安。臨走之前,董卓一把大火把洛陽城燒了個乾乾淨淨。孫堅進入洛陽城的時候,看到數百裡的地方了無人煙,心中非常惆悵,痛哭流涕[4]。
我們之前說董卓這個盜墓賊,在洛陽的時候把皇帝陵墓全都挖開,搜集其中的金銀財富。孫堅進入洛陽之後,修復漢朝的陵墓,打掃漢朝以前的宗廟,祭祀先祖。有一天早上,大傢伙發現城南的一口井上籠罩煙氣,「旦有五色氣,舉軍驚恠,莫有敢汲」。這煙氣還是五種色彩交織而成的,所有士兵都驚呆了,沒人敢去打水。孫堅下令士兵爬入井中,在井底找到了傳國玉璽。這枚玉璽,有四寸長,上面刻了五條蛟龍,正面寫了八個大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傳國玉璽還缺了一角,是因為當年宦官之亂的時候,宦官劫持皇帝出京,左右侍從慌亂之中就把傳國玉璽丟這口井裡了[5]。
孫堅在洛陽城沒待多久,為什麼?因為那個時候關東聯軍已經互相打起來了。袁紹自己封一個叫周㬂的人為豫州刺史。我們知道孫堅之前被封為豫州刺史,現在孫堅在前線作戰,先是袁術斷自己的軍糧,現在又是他哥哥袁紹派人來打自己大本營。孫堅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歎息道,「我們一同發起義兵,是來挽救國家,現在擊敗逆賊董卓指日可待,可是現在這些人就開始自相殘殺,我又能和誰一起完成挽救國家的大業呢?」孫堅說完兩行淚就流了下來了。當時洛陽已經是一片廢墟,而自己的後方要被人攻擊,孫堅沒辦法,只能帶領部隊撤退[6]。
現在孫堅已經撤退,關東聯軍互相之間打得不可開交,最開心的是誰啊?當然是躲到長安的董卓啊。董卓一看沒有人能威脅到自己,自己想怎麼過就怎麼過。董卓把持朝政,看誰不順眼就殺誰。有一個叫張溫的大臣,曾經是董卓的上司,之前和董卓有一些過節。董卓就找了個藉口,說張溫和袁術暗地裡勾結,就把張溫鞭打致死[7]。被鞭打致死這是非常殘酷的事情。董卓這個人也不知道是怎麼著了,特別熱愛酷刑,可以和商朝最後一個君主紂王有的一拼。
董卓不僅笞殺大臣,還有一個酷刑,烹刑。就是把人衣服脫光,然後放入一個和人一般高的大鍋裡,倒滿水,加熱把人煮熟為止。《後漢書》記載,董卓曾經生擒李昊、張安兩個人,放熱鍋裡給烹了,兩個人下熱鍋前大聲呼喊[8],「不同日生,而同日烹。」我們不能同一天出生,那麼就同一天被亨死。董卓又抓了很多義兵,用豬油塗滿了布,再用布把他們全身纏住,點火焚燒,從腳開始,把這些俘虜活活燒死[9]。當時民不聊生,沒有人身自由,更別提言論自由了,老百姓走在路上都不敢說話,《資治通鑒》說,「百姓嗷嗷,道路以目。」就是百姓過得都特別慘,認識的人走在路上都不敢打招呼說話,只能互相用眼神看一下對方[10]。
董卓這個人也知道自己不幹好事,老有人試圖謀殺自己,所以出行在外都需要保鑣,董卓想來想去就呂布合適了,自己的義子,又武力過人,所以呂布就常常伴隨在董卓左右。但是董卓這個人心胸狹窄,史書上記載[11]叫「忿不思難」。 「忿不思難」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一個人生氣了不知道節制,不知道考慮後果就發脾氣。「忿思難」出自《論語》,孔子提出君子九思,其中一條就叫忿思難,說君子生氣要懂得克制自己。但是我們都知道董卓這個人不是君子,有了點情緒全都表現出來了。
比如說,有一次不知道怎麼了,呂布惹了董卓不高興,董卓就拔出身邊的手戟向呂布投過去。手戟是什麼東西,手戟就是匕首,匕首有一個刀刃,手戟還有一個橫著的刀刃,兩個刀刃,所以既可以用來搏鬥,又可以用來當作飛鏢投擲。董卓這個人別看他胖,年輕的時候可是御林軍,武藝了得,臂力過人,那投起手戟來可是又快又准,還好呂布動作快,給躲開了。
呂布嚇出一身冷汗來,「這手戟是來要我命的,我雖然是董太師的義子,但在董太師眼裡不過一個畜生罷了。」呂布趕快給董卓賠不是,「唉,我呂某人真的是有眼無珠,董太師大人大量,請原諒我這個小人。」董卓怒火才算平息下來。
我們說董卓不是什麼好東西,當然呂布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呂布是董卓的義子,董卓就經常讓呂布留在自己家裡看家,結果呂布看家卻看上了董卓的小妾,兩個人眉來眼去就好上了。呂布和董卓的小妾偷情,呂布自己心裡也發慌,「我之前惹董卓不高興,董卓就要投手戟殺我,現在我和小妾的事情要是被發現了,我估計也得像宰相張溫一樣,被鞭打致死吧。」呂布心裡就很不安。
史書上只是記載了呂布和董卓小妾偷情,並沒有記載貂蟬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貂蟬是王允的義女,貂蟬以美人計獲得董卓和呂布的歡心,借機離間他們二人的關係。
這個時候呂布心裡不安,就想到了一個人,司徒王允。王允是並州太原人,年輕的時候王允就很有志向,非常有節氣,文武雙全,既能詠讀詩書,騎馬射箭也是個好手[12]。王允在黃巾之亂的時候跟隨大將軍皇甫嵩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後來王允得罪了宦官張讓,宦官張讓誣陷王允下獄[13]。大將軍何進上臺以後,王允才重新得到啟用,出山做官。
呂布被董卓扔了手戟,就去找王允倒苦水,說董卓怎麼怎麼對自己不好。呂布為什麼找王允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兩個人是老鄉,都是並州人,當時在朝堂上得勢的大多是董卓帶來的涼州人,並州人只有王允和呂布。俗話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呂布不可能找涼州人去說董卓的閒話,只能去找王允了。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呂布可能也看出來王允對董卓心懷不滿,有意試探對方。王允一聽,我正好想要除掉董卓老賊,苦於沒有內應,現在上天把呂布送到我面前了。王允就和呂布商量把董卓除掉。呂布這個時候說了,我可是和董卓義父義子啊。王允就說了,「你呂布姓呂,董卓姓董,本來就不是骨肉。現在董卓都想殺你了,他投手戟的時候想過義父義子嗎?」呂布一聽,覺得有道理,就決定和王允一起刺殺董卓[14]。
當年四月,天子剛剛大病初癒,在未央殿會面群臣[15],呂布派自己的老鄉李肅帶領親兵十幾人,穿上禁衛軍的軍服守衛在城門。董卓騎著馬入宮,馬停止不前,董卓心裡奇怪,就想要回去了,這個時候呂布跟在後面,心裡著急,就督促董卓進宮,「董大人,皇上還等著呢,我們要快點進宮。」董卓騎馬進入宮門,李肅一看董卓來了,帶著親兵衝上去和董卓格鬥。
董卓一看有人來殺自己,大呼,「呂布你在哪,快來殺這逆賊。」呂布在董卓身後吼道,「我們奉皇帝詔書,誅殺國賊董卓!」說著在董卓身後一刀刺死了董卓。一代梟雄,一代國賊董卓就這麼死在自己義子手裡。
董卓這個人特別胖,肥得流油,相傳董卓死了以後,油脂流得滿地都是,在董卓肚子上點上燈,燈火通明的,一直燒了好幾天。
我們之前講過,董卓這個人在臺上做了三件事情,壞五銖錢通貨膨脹破壞了漢朝的經濟,迫害民眾迫害了漢朝的民生,廢立皇帝,燒毀洛陽,破壞了漢朝的政治,董卓可謂是死有餘辜。在我眼裡,漢朝真正的掘墓人不是漢朝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不是曹操,不是劉備,不是孫權,而是董卓。董卓在當政期間的所作所為徹底破壞了漢朝四百年來的基石,漢朝的覆滅到這個時候已經無可避免了。
現在董卓已死,國賊已除。這個時候天下英雄並起,逐鹿中原。而身在兗州的曹操,卻得知了自己父親和弟弟的死訊。到底發生了什麼呢?到底是誰敢殺曹操的父兄呢?請看下集《腹背受敵》。
注釋:
[1] 《三國志 孫堅傳》年十七,與父共載船至錢唐,會海賊胡玉等從匏裡上掠取賈人財物,方於岸上分之,行旅皆住,舩不敢進。堅謂父曰:「此賊可擊,請討之。」父曰:「非爾所圖也。」堅行操刀上岸,以手東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羅遮賊狀。賊望見,以為官兵捕之,即委財物散走。堅追,斬得一級以還;父大驚。由是顯聞,府召署假尉。
[2] 《資治通鑒》或謂袁術曰:「堅若得雒,不可複製,此為除狼而得虎也。」
[3] 《資治通鑒》堅還屯,卓遣將軍李傕說堅,欲與和親,令堅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許表用之。堅曰:「卓逆天無道,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豈將與乃和親邪!」復進軍大谷,距雒九十裡。卓自出,與堅戰於諸陵間。卓敗走,卻屯澠池,聚兵於陝。堅進至雒陽,擊呂布,復破走。堅乃掃除宗廟,祠乙太牢,得傳國璽於城南甄宮井中;分兵出新安、澠池間以邀卓。
[4] 《三國志 裴松之注 孫堅傳》舊京空虛,數百裡中無煙火。堅前入城,惆悵流涕。
[5] 《三國志 裴松之注 孫堅傳》堅軍城南甄官井上,旦有五色氣,舉軍驚恠,莫有敢汲。堅令人入井,探得漢傳國璽,文曰「受命於天,旣壽永昌」,方圜四寸,上紐交五龍,上一角缺。初,黃門張讓等作亂,劫天子出奔,左右分散,掌璽者以投井中。
[6] 《三國志 裴松之注 孫堅傳》袁紹遣會稽周㬂為豫州刺史,來襲取州。堅慨然歎曰:「同舉義兵,將救社稷。逆賊垂破而各若此,吾當誰與戮力乎!」言發涕下。
[7] 故太尉張溫時為衞尉,素不善卓,卓心怨之,因天有變,欲以塞咎,使人言溫與袁術交關,遂笞殺之。
[8] 《太平御覽》引《英雄記》:董卓攻得李昊、張安,畢圭苑中生烹之。二人臨入鼎,相謂曰:「不同日生,而同日烹。
[9] 《三國志》注引《獻帝紀》:卓獲山東兵,以豬膏塗布十餘匹,用纏其身,然後燒之,先從足起。
[10] 《資治通鑒》法令苛酷,愛憎淫刑,更相被誣,冤死者千數。百姓嗷嗷,道路以目。
[11] 《三國志 董卓傳》卓自以遇人無禮,恐人謀己,行止常以布自衞。然卓性剛而褊,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詩曰:「無拳無勇,職為亂階。」注:「拳,力也。」為卓顧謝,卓意亦解。由是陰怨卓。卓常使布守中閤,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
[12] 《後漢書 王允傳》允少好大節,有志於立功,常習誦經傳,朝夕試馳射。
[13] 《後漢書 王允傳》會赦,還復刺史。旬日閑,復以它罪被捕。司徒楊賜以允素高,不欲使更楚辱,乃遣客謝之曰:「君以張讓之事,故一月再征。凶慝難量,幸為深計。」又諸從事好氣決者,共流涕奉藥而進之。允厲聲曰:「吾為人臣,獲罪於君,當伏大辟以謝天下,豈有乳藥求死乎!」投杯而起,出就檻車。
[14] 《三國志 呂布傳》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裡壯健,厚接納之。後布詣允,陳卓幾見殺狀。時允與僕射士孫瑞密謀誅卓,是以告布使為內應。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布遂許之,手刃刺卓。
[15] 《三國志 董卓傳》三年四月,司徒王允、尚書僕射士孫瑞、卓將呂布共謀誅卓。是時,天子有疾新愈,大會未央殿。布使同郡騎都尉李肅等將親兵十餘人,偽著衞士服守掖門。布懷詔書。卓至,肅等格卓。卓驚呼布所在。布曰「有詔」,遂殺卓,夷三族。主簿田景前趨卓屍,布又殺之;凡所殺三人,餘莫敢動。英雄記曰:時有謠言曰:「千裡草,何青青,十日卜,猶不生。」又作董逃之歌。又有道士書布為「呂」字以示卓,卓不知其為呂布也。卓當入會,陳列步騎,自營至宮,朝服導引行其中。馬躓不前,卓心怪欲止,布勸使行,乃衷甲而入。卓旣死,當時日月清淨,微風不起。旻、璜等及宗族老弱悉在郿,皆還,為其羣下所斫射。卓母年九十,走至塢門曰「乞脫我死」,即斬首。袁氏門生故吏改殯諸袁死於郿者,斂聚董氏屍於其側而焚之。暴卓屍於市。卓素肥,膏流浸地,草為之丹。守屍吏暝以為大炷,置卓臍中以為燈,光明達旦,如是積日。後卓故部曲收所燒者灰,並以一棺棺之,葬於郿。卓塢中金有二三萬斤,銀八九萬斤,珠玉錦綺奇玩雜物皆山崇阜積,不可知數。
新唐人、大紀元《三國英雄》聯合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