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是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且年齡越大,風險越高。肥胖、抽菸、聽力障礙、睡眠障礙等都是造成失智症的風險因子。若能在40歲開始改善身體狀況、戒掉不良習慣,對預防失智症大有助益。
預防失智 這樣做避開9大風險
失智症發生比例在60歲過後會大幅增加,65歲以上的年長者,每13人就會有1人罹患失智症。但引發失智症的危險因素會潛藏很久。
林新醫院腦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志豪指出,失智風險可能從15~20年前就開始累積,直到症狀出現。因此,從40歲開始預防失智,就非常關鍵。
以下是失智症的9大風險因子,以及避開它們的方法:
1. 聽力障礙
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在今年發表最新的失智症預防措施指出,在失智症可以預防的因素裡,聽力障礙是中年人最強的危險因子,占8.2%。
林志豪解釋,即使是很輕微的聽力障礙,也會減少大腦跟外界的接觸,造成大腦海馬迴和皮質的萎縮。
這份報告指出,經過10~15年的時間追蹤發現,中年開始出現聽力障礙的人,若堅持戴助聽器,失智機率可大幅減少。另有研究指出,戴助聽器者,短期記憶力及回溯的記憶力都比沒戴的人還要好。
聽力障礙是中年人最強的危險因子,戴助聽器可大幅降低失智風險。(Shutterstock)<br/>
2. 抽菸
抽菸是造成失智的高危險因子,占所有風險的5.2%,為第2名。
最好儘早戒菸,但任何年齡開始戒都為時不晚。有研究發現,就算到了60歲才戒菸,仍有助預防失智。
3. 憂鬱症
憂鬱症為失智症前兆。林志豪指出,中年人若常有憂鬱情緒,會增加未來失智的風險。
憂鬱症跟社交活動變少、外在刺激減少、孤獨感增加有關。有研究發現,若中年開始缺乏社交,老年失智機率高。因此要保持積極的社交活動,無論什麼年齡都多交朋友。
對於患有憂鬱症的病人,進行治療可改善認知功能的退化。
4. 高血壓
40歲以上有高血壓的人,若通過飲食和降壓藥等治療方法穩定血壓,可降低在60~70歲得失智症的機率。但若是60歲後才有高血壓,就算立即治療,對預防失智症的成效並不大。
40歲過後若有高血壓並即時治療控制,可降低在60~70歲得失智症的機率。(Shutterstock)<br/>
5. 睡眠障礙
睡眠品質不良、睡太少或太久、失眠、睡眠時間混亂、睡眠呼吸中止等情況都會增加失智症機率。邁入中年的人們,如果早已有睡眠問題,應儘早就醫治療。
林志豪提醒,有失眠困擾的人,最重要的是找出原因,檢查是否有憂鬱症或壓力太大、焦慮等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服用安眠藥。安眠藥與失智症的關係,目前仍眾說紛紜,但長期服用確實對大腦不好。建議在醫師指示下短期服用。
6. 肥胖
據台北榮民總醫院,相較於體重正常者,肥胖失智風險增加3倍。
養成規律的運動,有助減少內臟和皮下脂肪,降低失智風險,同時還能預防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
7. 長期飲酒過度
建議啤酒一天不要喝超過2罐(一罐容量330ml),紅酒一天別超過120ml。
8. 腦部創傷
腦部創傷也是中年常見危險因子,例如車禍造成腦震盪。即使是輕微腦震盪,都有可能在4年之內增加失智風險。因此騎乘交通工具或從事危險工作時,都要保護好頭部。
9. 空氣汙染
PM2.5也會引發失智,建議減少暴露於空氣污染和二手煙,例如外出戴口罩。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