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2月06日訊】冰箱,可以延長食材的新鮮保質期,但它無法阻止食物中的細菌滋生。其實,冰箱內部可能潛藏著「隱形炸彈」,成為各種細菌生長的溫床。
冰箱裡都有哪些細菌?其中最常見的細菌有以下四種:
一、李斯特菌:這種細菌能在5℃的低溫環境中持續存活並緩慢繁殖,甚至在-20℃的冷凍室也能存活一年,被人們稱為「冰箱殺手」。它常潛伏在肉類和牛奶中,人感後會出現腹瀉,甚至引發腦膜炎、敗血症、膿性損害等疾病。
二、沙門氏菌:這種細菌偏愛在雞蛋和肉類中繁衍生息,在冰箱低溫環境中可存活3至4個月。人一旦感染,可能出現頭痛、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甚至可能導致傷寒或敗血症等疾病。
三、痢疾桿菌(志賀氏菌):這種細菌常在蔬菜和水果上滋生,較耐寒,是最常見腸道傳染病的病菌之一。人感染後,通常會出現發熱、腹痛、腹瀉等症狀,嚴重的可能會導致細菌性痢疾。
四、耶爾森菌:常潛藏在生豬肉裡,在低溫環境能大量繁殖。人感染後可出現急性胃腸炎、小腸結腸炎、闌尾炎,嚴重者可出現敗血症,危及生命
在日常生活中,應儘可能地減少細菌生長繁殖,因此要定期清潔冰箱,避免在冰箱內長時間存放食物。冷凍冷藏時,應生熟分開、葷素分開,儘量分隔密封包裝,避免交叉污染。蔬菜及水果需要冷藏,建議清洗後冷藏。
這三類食物 不宜長期放冰箱
它們分別是主食類(大米、花生、玉米、糕點等)、堅果類和海鮮、河鮮類。主食類和堅果類食物容易因受潮而發霉,長期存放在冰箱中會滋生黃麴黴毒素。河鮮、海鮮類食物儲存太久後,其中的溶性蛋白質會大量流失,還會產生氨和硫化氫等有害物質,人食用後可能引發中毒。
儲存食物不要擋住出風口,以免影響冰箱的使用效能,應讓冷風保持良好的循環,並注意冷藏櫃的溫度要控制在0至7˚C,冷凍溫度要維持在攝氏零下5度以下,以減緩細菌生長速度。
冰箱這4個地方要特別清理
為確保冰箱的清潔與衛生,建議每月進行一次全面的清洗。在清洗過程中,務必先切斷電源並清空冰箱,然後進行徹底的清洗和消毒。這4個地方分別是:冰箱門的膠條、置物隔板、冷鮮抽屜和上下內壁,這些地方很容易被菜汁和食物殘渣等污染,滋生細菌,建議用抹布和洗潔精擦拭,清水擦淨後通風晾乾。
(責任編輯:李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