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會公報看點:中共戰略收縮

2020年10月30日環球直擊新聞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10月30日訊】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週四閉幕,發出6千字的公報究竟透露了什麼訊息,仍是各界關注的焦點。專家認為,這份公報透露了「一個基調」,以及「五大戰略收縮」,22次提到「安全」,值得外界關注。
中國官媒29日下午發出6千多字的公報,指十九大五中全會通過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解讀,通篇公報以「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為主要基調,提到「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這個說法對比「十三五規劃」,發現少了「大有作為」四字。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實際上你如果去看十八屆五中全會,當時制定十三五規劃,他是這麼說:『我國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總結十三五的時候,基調上,就把『大有作為』拿掉了,換句話說,就沒有什麼作為了。」
公報還以「科技自立自強」、「發展國內大市場」為大兩戰略。李林一分析,總體來說,可以從五大方面可以看出中共戰略「收縮」。
第一,經濟增長目標從「十二五」的7%、「十三五」的6.5%,到「十四五」完全不提目標。
第二,在經濟運作方式上所謂「雙循環」,即通過自體中國經濟的內循環,與「一帶一路」國家進行交易,應對外在環境的收縮。
第三,美國對中共實施高科技禁售,大量抓捕技術間諜,使得中共科技戰略上改稱所謂科技自立自強;第四,是國際影響力的戰略收縮;第五,就是港澳部份,這次著墨很少。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五年前,十八屆五中全會對『十二五』時期的評價,當時說了『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又上了一個大台階』,這次『十三五』評價沒提到『國際影響力』。」
此外,這次公報22次提到「安全」一詞,說明複雜多變的局勢下,多處埋有戰略收縮的細節與伏筆,透露北京當局擔心政權出問題而作出警告。
新唐人記者林岑心、宇微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