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追責科技巨頭 拜登無法阻擋

2020年11月29日時政評論
4年前的10月29日,時任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科米(James Comey)宣布,重新啟動對希拉裡電子郵件案的調查。今年10月29日,也是在大選前夕,美國司法部再次爆出重磅消息。
司法部承認,FBI在一年多前就啟動了對亨特·拜登(Hunter Biden)的調查。據稱,特工們調查了亨特與中國、烏克蘭及其它外國政府的交易——這些內容在據說是亨特的筆記本電腦(但可能是他父親的)中,也有記載。
然而與希拉裡電郵門不同的是,亨特電腦門被曝光後,對大選的影響似乎不大(從媒體報導看,拜登的得票似乎沒受影響)。主流大媒體們有意忽略此消息,科技大公司則在社交媒體上,對相關討論,給予屏蔽和審查。
就算拜登能逃過對投票欺詐的各種調查、僥倖成為總統,他也別想指望以上類似事件(科技巨頭審查和屏蔽信息)還會再發生。
川普總統5月簽署行政令,要求社交媒體維護言論自由,否則將失去政府提供的相關法律保護。聯邦通訊委員會(FCC)主席阿吉特·派(Ajit Pai)近日宣布,將在下屆政府接任之前,使該行政令成為具有法律效力的法規。
這項行政令當然可能被拜登逆轉,如果他能成為總統。然而FCC等政府機構一旦使行政令成為法律,如正在努力使其在1月20日前成為法律,它將更難被改變。
因為要改變法律,需要給出合理的理由、經過漫長的公眾意見徵詢期,並且政府在過渡期還要經受來自公眾和反對黨對提議的強烈反彈。
許多分析人士指出,谷歌(對亨特電腦門)的反應和偏見,可能導致拜登收穫了數百萬張選票。
川普政府之前對大科技公司採取的行動,讓谷歌在今後不能像以前那樣,繼續為拜登和民主黨人提供偏袒和保護。
10月20日,司法部和11個州檢察長對谷歌提出反壟斷訴訟,可能會導致谷歌被拆分,就像1970年代貝爾電話系統(Bell System)和標準石油(Standard Oil)所經歷的。
谷歌表示,計劃在12月21日前對訴訟案的內容給予回應,然後再對簿公堂。鑒於川普政府在此案中已經走了這麼遠,拜登日後將很難改變谷歌在此案中的命運。
更讓谷歌棘手的是此案在沒有經(最高)法院過堂前,不會就此停止。隨著巴雷特(Amy Barrett)成為最高法院大法官,目前最高院已形成了以保守派為主的新格局,對此案的裁決意見將十分明確。
這麼說是因為我們在最高院對「甲骨文訴谷歌案」(Google v. Oracle)的辯論中,可以看出最高院的立場。甲骨文斷言——谷歌也承認——谷歌從甲骨文的JAVA系統中竊取了代碼,從而創建了谷歌安卓手機界面,使谷歌獲利數十億美元。
谷歌爭辯說,從甲骨文取得的JAVA代碼不具備版權保護,而且無法以其它方式獲得。對於這個理由,保守派大法官們有很多話要說。
「我的擔心是,以你(谷歌)的理由,所有電腦代碼都可能面臨失去保護的威脅。」大法官塞繆爾·阿裡托(Samuel Alito)說。其它公司「想必是有什麼新招」可以不通過偷竊方式(而獲得這些代碼),大法官尼爾·戈薩奇(Neil Gorsuch)說,他是第一位由川普任命的大法官。布雷特·卡瓦諾(Brett Kavanaugh),由川普任命的第二位大法官補充說:「如果你盜版了一首歌,並說盜版是你能展示這首歌的唯一途徑,這種做法還是違法的。」
可以看出,最高院對谷歌以掠奪和違憲方式、獲得市場份額的做法,沒有給其太多爭辯的空間。最高院對此案的態度,對谷歌在面對司法部提出的反壟斷起訴上,不是好兆頭。
在此(政治)周期中,科技巨頭對拜登來說是筆大財產。
這些公司限制保守派信息的傳播,擴大左派信息的範圍。當一個大黨的總統競選人的兒子,因與外國政府存在不正當交易被調查的消息,在大選前一週被曝光,但大媒體統統沉默、不予報導時,這等於是在為拜登取勝提供巨大支持。
但是,由於本屆政府的努力,大科技公司逃避被追責的問題,很快將成為過去。無論川普在兩個月後離開還是再做4年,他的政績為我們帶來的益處將包括,削減谷歌對信息的過濾和限制人們發表意見。
對此,拜登或許不喜歡。如果他想改變這個趨勢,那些為川普投票的7200萬選民將會有很多話要說。無論怎樣,拜登對改變未來的這個趨勢,做不了什麼。
作者簡介:
邁克爾·J·道格蒂(Michael J. Daugherty)是「網絡教育基金會」(The Cyber Education Foundation)的首席執行官,也是「全球正義基金會」(The Global Justice Foundation)的創始人。 他的作品有《華府政治圈內的魔鬼:揭祕令人震驚的美國政府對網絡安全、醫藥和小企業的監視與過度干預》(The Devil Inside the Beltway: The Shocking Expose of the US Government’s Surveillance and Overreach Into Cyber-security, Medicine and Small Business)。
本文表達的觀點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觀點。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