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3月13日訊】日前,中國餐桌上的糧食問題再被關注,在兩會上,種子、種豬像芯片一樣被「卡脖子」,提升到了「國家安全」的高度。這背後存在什麼問題?來看報導。
中共官媒《半月談》近日報導,國產種子像芯片一樣,也被「卡脖子」,一些品種過度依賴「洋種子」。去年底,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種子問題也被提出,說要「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金融時報》報導說,中國種子自給率很高,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基本都是國產種子,但是畜禽種質資源長期依賴進口,比如種豬、種牛,都需要從歐洲和澳大利亞高價引進。
大陸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曾說,現在大陸原種豬很多都靠進口,種豬受制於人。
長期以來,中國土豬養殖成本高、肉價也高,高價差刺激了走私,包括從俄羅斯走私豬肉,被認為是2018年非洲豬瘟進入中國的源頭。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認為,中共意識到種業落後於人,將存在著「政治安全」的風險。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它就是發現,當你種子的問題不解決,在國內研究上不去,和海外沒有競爭力的時候,就容易出現這種莫名其妙的風險,比如非洲豬瘟的風險。所以他在那裡渲染中國的種子存在危機,它的目的不完全是他的種子真的怎麼樣危機了,而是它發現了,當種子競爭力不如海外時,會帶來其他的風險。」
今年2月,中共發布的2021年一號文件中,強調種子是糧食安全的關鍵。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按照中共現在撒錢的速度,這種研究會慢慢一點點追上來,也許它慢慢會把種子的差距減少,但是除了種子之外,還有很多因素影響它的農業、種植業和畜牧業,這是一個大的系統問題,中共一時半刻對它是沒辦法的。」
李林一認為,還存在飼料進口、污染治理、土地制度等根本問題,光解決種子問題,不大可能就超過西方社會。
新唐人記者林岑心、舒璨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