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凡中共編寫的抗戰史,毫無例外的都會津津樂道所謂「平型關大捷」。
按照中共官方史學的說法,「平型關大捷(又稱平型關戰鬥、平型關伏擊戰),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平型關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大捷。
該戰是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率領所部,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臨危出征,與日本號稱「鋼軍」的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戰勝利,有力配合了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區正面戰場的防禦作戰,遲滯了日軍的戰略進攻,打亂了敵人沿平綏鐵路右翼迂迴華北的計劃,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其實,平型關戰役的主力根本不是八路軍而是國軍劉茂恩將軍率領的第15軍,整個平型關戰役是由劉茂恩將軍親自指揮的。中共宣傳的所謂「平型關大捷」其實是「蔡家峪伏擊半徒手小股輜重日軍得手的小戰」,「平型關」及「大捷」不過是中共為欺世盜名,隱瞞其擅自逃離主戰場的罪行而故意誇大事實的說法。
而這種欺世盜名之所以能夠實施,也是中共鑽了國府軍委會規定的漏洞。照國府軍委會規定,為保守軍事祕密,戰況之報導不得公布國軍番號,故國軍在淞滬及各地戰績,從未發表番號,劉茂恩將軍之15軍的英勇作戰,亦復如此。只有八路軍則不顧國家機密,違反此項規定,故意發表自己番號與戰績向全國報導宣傳,以達到擴大影響、欺世盜名之目的。
真實的平型關大捷與劉茂恩將軍的名字是分不開的。
劉茂恩,字書霖,河南鞏縣神堤村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輜重兵科畢業。1932年冬,劉茂恩將軍率軍進入豫鄂皖地區追擊燒殺搶劫的紅四軍,土橋鋪一役,殲滅紅四軍7000多人,將徐向前殺得大敗而逃,數年後徐向前仍然對劉茂恩部隊大炮的威力記憶猶新。1934年10月,劉茂恩將軍升任第15軍軍長。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爆發,8月20日,國民政府國防會議特將山西、察哈爾、綏遠劃為第二戰區,由山西綏靖主任閻錫山任司令長官。劉茂恩將軍以第13軍團軍團長兼第15軍軍長的身分,增援石家莊。後因南口、張家口先後失陷,國軍退守雁門關、平型關、陽方口一帶。為確保山西,以牽制華北侵華日軍的行動,九月初,劉茂恩將軍奉命率軍自石家莊馳援山西,以15軍占領平型關正面陣地,向東延長四十裡,西至北樓口八十裡,軍部設在平型關後的小冶鎮。
侵華日軍攻陷大同後,以鉗形攻勢繼續向恆山、五台山區進犯。據親自指揮平型關戰役的劉茂恩將軍的《平型關之役始末》回憶錄記載:
「其第五師團(板垣征四郎)主力,及臨時配屬之關東軍獨立混成第21旅團(酒井鎬次),共約一萬多人,於9月22日發動攻勢,次日上午二時許,約千餘人突入平型關,15軍正在激戰中,忽然右側翼遭受攻擊,十時許、敵已進至恆山(標高二二一九公尺)東南五十四裡地方,第65師194旅387團截擊於隘路內,同時 388團由兩側高地,憑依險阻,俯衝夾擊,並用火力與逆襲,反覆搏鬥,迭挫頑敵,正欲予以聚殲之際,忽有千餘之敵由東面向388團左側背猛撲,在短促時間內,發生四、五次劇烈的肉搏戰鬥,雙方傷亡慘重,殘敵被迫向團城口、蔡家峪方向潰竄。第388團之第一、二兩營,自營長陳寶山、張全興以下軍官死傷29 員,士兵陣亡約400名。」
「至於18集團軍(八路軍)則是協同參加左翼雁門關一帶,所以在主戰場正面沒有見到他們的影子。在敵軍第五師團(板垣征四郎)主力進攻平型關及團城口(在平型關西三十二裡),情況緊急,早已跑開了,林彪部潛藏在關右山區楊鎮。9月23、4日,敵軍攻來,15軍給以嚴重打擊,第二營(張全興)官兵均受傷;幸第一營(陳寶山)及時增援,牽制敵軍,予以夾擊,才把日軍打跑。以後林彪獲知敵軍輜重隊400來人,多數徒手,少數步槍,在蔡家峪落後,乃以『以大嚇小』的手法乘機出襲,虛晃一下就逃之夭夭。中共為了掩飾他們隨便逃走,後來竟誇大宣傳什麼『平型關大捷』,以欺騙世人,從此便不聽中央,到處游來游去,襲擊國軍,破壞抗戰,證明我的顧慮是不錯的。」
「9月25日,由平型關突入之敵,被我晉軍圍困於六郎城(平型關西北十二裡),雙方相持,甚為激烈。9月29日,敵用汽車轉運大部兵力,增派獨立混成第11旅團(鈴木重康),亦系關東軍臨時配屬作戰,由懷仁縣南進,突破34軍(楊澄源)及33軍防地雁門關及大小石口堡,從茹越口堡(在繁畤縣北六十裡)竄入,直撲鐵角嶺,沿滹沱河北岸進犯。30日,陷繁峙縣,威脅平型關一帶15軍之後方,我軍分兵馳援不及,遂於30日之夜奉命轉進。正是一點突破,全線崩潰的慘痛局面,不堪收拾。」
從劉將軍的回憶錄來看,中共宣傳的所謂「平型關大捷」其實是「蔡家峪伏擊半徒手小股輜重日軍得手的小戰」。另據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於1942年12月18日,在太行區營級及縣級以上幹部會議上作的「關於華北根據地工作的報告」,也說:「關於群眾游擊戰,是從平型關戰鬥之後,更加認識到其重要性。平型關是一次完全的伏擊戰,是敵人事前完全沒有想到的,但是結果我們沒有能俘獲一個活日本兵,只繳到不上一百條的完整步槍。」(中共中央華中局宣傳部1943年8月20日出版之黨內祕密刊物 「真理」第十四期。)為什麼只繳獲不到一百支完整步槍,劉將軍文中的回憶:「敵軍輜重隊400來人,多數徒手,少數步槍」,就完全回答了這個問題。
中共的「平型關大捷」宣傳材料中故意誇大及無中生有的事情有:
(1)將「在蔡家峪落後」誇大成了「平型關」;
(2)將「繳到不上100條的完整步槍」誇大了十倍變成了「步槍1000餘支」;
(3)將「多數徒手,少數步槍」憑空生出「機槍20餘挺,火炮一門」;
(4)將「敵軍輜重隊400來人,多數徒手,少數步槍」誇大十倍且變成了主力作戰部隊,變成了「敵板垣師團第21旅團主力約4000餘人,100餘輛汽車在前,200多輛大車在中間,少數騎兵殿後,聯成一線,沿著公路向平型關前進。」
(5)將「虛晃一下就逃之夭夭」誇大成了「中國軍隊取得的自抗戰以來第一次大勝利」。
400來人也算是大勝利而且是第一次大勝利?國軍此前已與日軍作戰(熱河、長城抗戰…)了六年,在後來的八年全面抗戰時期,蘆溝橋是國軍打響了第一槍。8月 14日,國軍與日軍的淞滬會戰開始,國軍幾十萬大軍已與日軍主力戰鬥了一個多月,才有9月25日八路軍的蔡家峪伏擊戰,國軍淞滬抗戰殲敵九萬多人(日方說四萬多人),且是侵華日軍陸軍的主力部隊,外加四艘航空母艦的空中支援,與此相比那八路軍在蔡家峪的伏擊戰如何能稱的上是大捷,又哪裡是什麼第一次大勝利?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作者提供/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