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為何下這道「故劍情深」浪漫詔書?

2021年05月14日文化漫步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5月14日訊】漢宣帝為她下了浪漫聖旨、最深情的詔書──「詔求微時故劍」。皇上的故劍情深為她傳情話,她到底是誰?漢宣帝為何下了這道與眾不同的詔書呢?
西漢孝宣帝在位時信賞必罰,綜核名實,讓士子精其能、百工稱職、民安其業,有「中興」之治號,「功光祖宗,業垂後嗣」,他將漢室威望廣披匈奴,「單於慕義,稽首稱藩」。這位中興之君踐祚後的第一道聖旨非常與眾不同,在歷史上擁有最浪漫的詔書、最深情的聖旨之暱稱,後來成了「故劍情深」的典故。
漢宣帝下第一道聖旨「詔求微時故劍」時年方十八,剛剛即位不久。這道聖旨與眾不同,但這並不是他年輕任性的產物,內涵意義很深。
在繼位前,他與宮中染織暴室小吏許廣漢之女許平君已經結婚,即位後,髮妻許平君受封為倢伃。新皇上任,立皇後母儀天下是一件重要的國家大事。大將軍霍光是迎立宣帝的最大功臣,他藉機想把寵愛的小女兒成君嫁給宣帝,想讓女兒登上貴顯的皇後寶座。就在這立皇後的節點上,諸公卿大臣都議立輔政大臣霍光之女為皇後。年青的宣帝並沒有說什麼,反而下了這一道「詔求微時故劍」的詔書:
朕在貧苦困難之時曾有一把舊劍陪在身邊,現在卻不見了,朕非常懷念,誰可以幫朕找回這把故劍?
故劍代陳了對往昔故舊的珍愛之情,公卿大臣們從而知道了皇上真正的心意,乃議立許氏為孝宣皇後。
漢宣帝為何下這道「故劍情深」浪漫詔書?
漢宣帝劉詢,原名劉病已,是有名的中興之君,他還創出一則最浪漫詔書「故劍情深」的典故。圖為《彩繪帝鑑圖說》之「漢宣帝詔儒講經」。(公有領域)
從這個事情發展的前後經緯可以看出來,漢宣帝這一道「詔求微時故劍」的聖旨,其實是皇上本人對「貧賤婚姻」、「糟糠之妻」的真情表白,「微時故劍」指代他患難時的結髮妻、元配之妻。宣帝把對愛情的山盟海誓都托與故劍,從而含蓄又深情有力地表白了自己對婚姻恩義的堅守。
對一國之君來說,家事就是國事就是天下事,立誰當皇後,還不完全是自己一人說了算,漢宣帝即是一個顯明的例子。當時他年方十八,正是血氣方剛之齡,成婚一年餘,妻子十六歲,他倆有一個數月大的兒子(後來的元帝)。他的人生角色從獄中罪人獲赦,再到被迎立為皇帝,未來嶄新的一頁正在展開,但是強勢的輔政大臣霍光還未還政於新皇,不管是過去、現在、未來,得助或受制於霍光,是難以避免的。
然而,在這節骨眼上,漢宣帝四兩撥千斤,以一道「故劍情深」的聖旨,柔軟地化解了強權的逼立新後之勢,情義深摯,立下「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先範。《後漢書·宋弘傳》記載高士宋弘拒絕皇家的試婚:「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原來,漢宣帝典型「已」在。
漢宣帝劉詢本名劉病已,他的一生為皇曾孫、為監犯、為庶民、為皇帝,充滿曲折艱困與拍案傳奇。他操行節儉,慈仁愛人,信賞必罰,重啟漢室中興,他的堅貞與誠摯譜寫了皇室婚姻的華章,灼灼其光。
他是漢武帝嫡系皇曾孫,出生數月即遭遇宮中發生的巫蠱事件牽連,祖父衛太子劉據(母衛子夫)一脈受讒賊江充構陷遇害,當時尚在襁褓中的皇曾孫也不能倖免,被坐收郡邸獄。命中貴人邴吉當時擔任監丞,令獄中女犯人二人為他哺乳,私下給他衣食,保全了他的性命,直到他五歲逢大赦,載送他到祖母外戚家寄養。
後來宮中詔令掖庭養視他。掖庭令張賀曾是衛太子的家吏,非常顧念舊恩,哀憐皇曾孫命運多舛,謹慎小心地奉養他,並以私錢供給他,並教導他學習儒家經典。皇曾孫病已既聰明又好學,但他並非書呆子一類的,亦喜游俠、鬬雞走馬,且關心民瘼,對閭裡的民情奸邪、吏治得失瞭然於胸。
十七歲時,張賀就為他謀合人生大事。張賀本想把自己的孫女嫁給他,但是被擔任右將軍的親弟弟怒阻了這門親事:「劉病已是衛太子之後,舊時是罪人,現在享有縣令的衣食,足夠了,不要再奢談什麼婚事。」
受阻後,許賀就為他說合另一門親事。這門親事也是克服了阻礙才得以成就,對象是許廣漢之女許平君。許廣漢當時是紡織染坊的小吏,在以前曾經犯錯受刑,聲名不好。早年他在昌邑王府中為郎,曾隨著漢武帝上甘泉宮,因為誤取他人的馬鞍披掛自己的馬,被以盜竊論治,幸得免死受募到蠶室工作,後來又曾當過宦官的輔佐。
他的女兒許平君當時年十四、五,本是待嫁之身,臨嫁前對方卻突然死掉了。其母帶她去看相算命,說是「當有大貴」之命。
張賀為皇曾孫說媒,許廣漢答應了,隔日妻子知道後卻非常生氣,不想把「當有大貴」之命的女兒嫁給這個受過罪刑的人。後來張賀又找人去說媒提親,才終於談成這門親事。皇曾孫劉病已和許平君結婚後一年,生下一個兒子。
數月後,昭帝崩,無子嗣繼承皇位,徵昌邑王劉賀嗣位。但是劉賀狂亂失道,被廢。邴吉推薦了民間皇脈──昭帝之兄衛太子之孫,即孝武帝的曾孫劉病已繼承大統,得到大司馬、大將軍霍光認同。霍光上書皇太後更立劉病已為帝,是為漢宣帝。再一百天左右,倢伃許平君被立為皇後,她的大貴之命隨著丈夫劉病已被立為皇帝也實現了。
漢宣帝的超戲劇化人生,異於常人。他對命中婚姻的坦誠相惜,勘破了凡世面子虛名的迷障;他對結髮恩義的堅決不移,化解了權力情勢的威嚇。「故劍情深」不捨舊人,誠誠懇懇,不離不棄,成就愛情與婚姻淡而彌恆、困而彌堅的佳話,典型常在中華文化中。
參考資料: 《漢書.宣帝紀》、《漢書.外戚傳》、《漢書·匈奴傳下》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