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軍機第三次降落台灣,證明中共當局此前的「警告」和「正告」並未奏效,儘管《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在微博發出要「展示我方強硬立場,將台海問題的底線變成美台不敢觸碰的高壓線」的狠話,但北京當局並未採取之前有中共將領叫囂的「這是踐踏底線」,因此要派戰機飛到台灣領空等重大行動,反而反應平平。
與此同時,美歐聯合就網絡攻擊向北京發難,讓北京疲於應付,而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訪華亦是一波三折。7月22日,美國國務院確認副國務卿謝爾曼將於7月25日至26日訪問中國,而在上週美國公布的訪問行程中,並未提及中國。據悉,中美雙方在會晤級別上出現分歧。最終,北京同意在主管中美關係的外交部副部長謝鋒與謝爾曼會談後,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將與之會晤,這次敲定謝爾曼的中國之旅。至於會晤能否解決分歧,增加稍許互信,能否緩和台海緊張局勢,並不讓人樂觀。
來自美歐的重壓讓中共高層難以舒心之際,河南鄭州等地連續幾天的大暴雨又給中南海添堵。從幾日來民間傳出的有限消息看,暴雨加泄洪已經將鄭州城郊變成了澤國,死傷應超過官方報導。而有海外爆料稱,中國信息工程大學下設的測繪學院中,位於地下40米的對台灣作戰指揮中心和1:1的模型區,全被暴雨摧毀,多名軍方人員喪命,其中包括若干軍官,這其中不乏軍方精英。
資料顯示,鄭州目前有兩所中共軍事院校,一所是位於鄭州二七區的防空兵學院;一所是隸屬於戰略支援部隊的信息工程大學,原獨立的解放軍測繪學院併入該大學,成為其下屬的測繪學院。信息工程大學主校區的地址在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學大道,測繪學院的地址在鄭州市隴海中路。
根據大陸媒體和民間信息,鄭州高新區和隴海路都是重災區,道路積水嚴重,眾多車輛被淹,地上一層有些商鋪和住戶家也有水漫入。此外,不在這兩個區的地鐵五號線、阜外醫院負一層和地上一層被淹,也都佐證鄭州高新區和隴海路若有地下建築,也難逃厄運。因此信息工程大學和測繪學院受到影響,並不出乎意外,至於位於地下40米,理應建造堅固且具備防水功能的對台灣作戰指揮中心若遭到摧毀,如果不是工程質量問題,那大概率就是天意。而這或許打亂了中南海攻台的陣腳。
官方信息表明,測繪學院是一所專為中共培訓作戰指揮、軍事訓練和測繪人才的院校,該學院先後有180餘項科研成果在部隊推廣,解決了部隊訓練遇到的許多技術和裝備難題,其中比較引人關注並已投入使用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該院博士生導師、少將高俊等人所建的「戰場環境分析實驗室」、「戰場感知工效學實驗室」等一批新實驗室,其中「戰場感知工效學實驗室」因實現了戰場環境的「可視化」,獲得了多項國家、軍隊科技大獎,奪得了多個全軍「第一」,而這兩個實驗室,應是對台作戰指揮中心不可或缺的,這大概也是為何在此設立指揮中心的一個原因。畢竟熟知地理地形、掌握戰場環境,是排兵布陣、奪取勝利的基礎。
按照中共軍方的解釋,戰場感知是指所有參戰部隊和支援保障部隊對戰場空間內敵、我、友各方兵力部署、武器配備和戰場環境(如地形、氣象、水文等)等信息的實時掌握的過程,又稱戰場態勢感知。其包括信息獲取、精確信息控制和一致性戰場空間理解三個要素。
根據十幾年前《解放軍報》的報導,在戰場感知工效學實驗室,不僅可以對某個固定建築物和周圍環境進行詳細和清晰地觀察,而且戴上特製眼鏡,可體驗真實空戰,即時掌握飛機的高度、速度、抵達目標的距離、周邊物體等數據。實驗室最大特點是所有「戰場」的建立全部基於真實地理地形數據;只要有所需區域的數字地圖,結合航天、航空技術,即可為指揮員提供瞬時、動態、真實的戰場空間。
而在以「戰場感知工效學實驗室」為重要組成部分的「綜合戰場環境仿真實驗室」,已成為中共軍方唯一從事戰場環境仿真研究與學科建設任務的專業實驗室。實驗室還為軍方演習提供了「虛擬戰場綜合態勢顯示與處理系統」,其研究人員還曾出現在南海多軍兵種聯合作戰演練指揮中心中,對作戰區域內戰場態勢進行全維掃描。是以,這兩個實驗室和實驗室中的軍方研究人員,對中共軍方的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他們中的能力卓越者成為對台指揮中心的成員,也順理成章。因為中共若決意攻台,除了要多次模擬攻台之戰,還需要在攻台之際,有相關人員與前方配合,並為高層提供充足戰場信息,從而發出恰當指令。
然而,極有可能的是,沒有人想到,鄭州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暴雨,不僅使民間損失慘重,而且給軍方造成了重大傷亡——如果爆料為真。這無疑給了中南海高層一記重擊,不僅在實際操作更是在心理上,打亂了其攻台的計劃。雖說對台指揮中心可以重建,死去的軍方研究人員可以找到替代者,但這畢竟都需要時間,絕非一蹴而就。攻台還沒出手,自己先傷亡慘重,這是否在天警示人?!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李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