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11月08日訊】今年,「元宇宙」成了科技圈和資本圈的寵兒。日前,臉書(Facebook)宣布改名為META,以反映公司向「元宇宙」(Metaverse)發展。除了臉書,微軟、谷歌、輝達、騰訊、字節跳動等公司紛紛進入相關領域布局。將人類從現實引向虛擬的「元宇宙」,對人類來講是進步還是險途?
元宇宙:拋棄現實走向虛擬
元宇宙(metaverse)直譯元宇宙,曾經被譯成「虛擬實境」,概念來自於美國科幻作家史蒂芬森於1992年出版的小說《雪崩》。坐在電腦前,人們使用穿戴式裝置進入連接著各式各樣的數字環境的虛擬世界——元宇宙。元宇宙的虛擬世界能應用在任何實際的方面,例如在其中可以工作、聚會、看電影等等。人們會有一個代表自己的3D化身,在元宇宙裡面從事各種活動。
科技公司競相斥資開發
今年3月,美國遊戲公司Roblox於紐交所上市,招股書內就提到Metaverse;4月,美國科技公司Nvidia(輝達)宣布布局Metaverse業務,在8月推出Omniverse,專為Metaverse建立基礎模擬平臺;4月,美國遊戲公司Epic Games宣布獲得10億美元融資,用於Metaverse業務拓展;8月,微軟宣布將推出「企業元宇宙」(Enterprise Metaverse)的解決方案,透過旗下的智慧型眼鏡HoloLens、公用雲端服務平臺Azure Cloud等產品,將數位與現實世界融為一體;9月,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投入50億人民幣收購大陸虛擬實境開發業者Pico,趕上元宇宙熱潮;10月,Facebook(臉書)宣布把建造元宇宙列為最優先項目之一。 彭博行業研究報告預計,元宇宙將在2024年達到80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普華永道預計,元宇宙將在2030年達到1.5萬億美元市場規模。2020-2021年:人類社會虛擬分界點?
元宇宙概念在今年大熱並非偶然,伴隨著AI、5G、大數據、區塊鏈的發展,可穿戴設備等底層技術應用的日漸成熟,虛擬與現實結合的趨勢已越來越難以阻擋。清華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近期發布的《2020-2021元宇宙發展研究報告》認為,2020年是人類社會虛擬化的臨界點,為2021年成為元宇宙元年做了鋪墊。在嚴厲的疫情防控措施下,社會上網時間大幅增長,人類現實生活開始大規模向虛擬世界遷移,人類成為現實與數字的「兩棲物種」。
科技公司引導人類未來?
元宇宙目前還在早期階段,如果未來能走入現實的話,大型科技公司將在未來10年或更長的時間決定其發展和演變。香港學者趙善軒指出,虛擬世界將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讓人享受到日常生活中無法享受的東西,可隨時切換到不同的遊戲、不同的世界,可以隨時離開、隨時放棄,一定會受到歡迎。但當人回到現實世界中,必然有各種無法控制的因素,包括工作壓力、家庭問題、感情困擾。當人類習慣享受虛擬帶來的滿足時,該如何面對生活的種種不如意?
科幻小說情節來到?
元宇宙概念的火爆,讓人看到,曾經存在於小説和科幻電影中的情節,如今已急速的到來。與之相關的小説和電影有:《雪崩》《黑客帝國》(《22世紀殺人網路》)和《頭號玩家》(《挑戰者1號》)。這些故事相似的背景是,現實世界的淪陷和高科技的崛起。《雪崩》的故事發生在21世紀的美國,政府已分崩離析,物價飛漲,社會混亂,同時科技不斷更新,人們在現實世界外構建了一個「元宇宙」,只要通過公共入口連接,就能以虛擬的形象進入元宇宙。主人公發現,元宇宙中的雪崩病毒並非虛擬,在現實中它能夠感染人的血液,對整個現實世界進行控制,人類面臨的實際是信息末日。
在《黑客帝國》中,人類生活在電腦「母體」塑造的世界,一切體驗都是電腦所虛構、本體卻在機器操控下一直沉睡。《頭號玩家》描述的是2045年,地球多數地區變成貧民窟,人們為了逃避混亂的現實,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在虛擬世界「綠洲」中。
馬斯克:此類技術可摧毀人類
元宇宙讓人類在虛擬現實中生活與工作,背後有很多隱憂。比如特斯拉(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就指出,此類技術的過度使用,可能摧毀人類。美國傳媒理論家、作家洛西科夫(Douglas Rushkoff)在CNN發表評論文章指出,也許矽谷科技巨頭從一開始就夢想逆轉人類與科技的關係、反轉現實與虛擬。元宇宙不只是人們能輕鬆進出的一般虛擬實境,而是一點一點地連結真實的空間,其終極目的是完全涵蓋我們現實世界的一切。在這樣的未來,人類不再共處一室,人類的行為和互動會變得「標準化」和「機械化」,不再用人類面部表情來表達,而是由表情符號取代。如今人們已認識到社交媒體對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危害,對社會的侵蝕。這時,科技公司卻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案,讓我們放棄在現實中掙扎,取而代之的是戴上VR眼鏡,踏進虛幻的元宇宙中,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把自己的人性拋棄」。
(轉自看中國/責任編輯: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