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市進入寒冬 100城市庫存創五年來新高

2021年12月10日時政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12月10日訊】中國房市進入寒冬。截至11月底,中國100個城市新建商品房庫存總量52,110萬平方米,創下近五年來新高。這意味著房地產企業去庫存壓力和債務壓力進一步加大。
12月10日,大陸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一份報告,截至11月份,中國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供應量為4,495萬平方米,但成交量只有3,437萬平方米。
從庫存結構來看,三四線城市庫存量增加最多。一線城市庫存總量3,052萬平方米、二線城市26,571萬平方米、三四線城市22,487萬平方米。按年增速分別為-2.9%、-0.9%和6.7%。
另外,三四線城市還出現連續37個月庫存規模同比正增長的態勢。
報告指出,商品房供大於求,庫存連續4個月呈現上升,這意味著房地產企業去庫存壓力和債務壓力進一步加大。
報告說,根據庫存消化週期來看,消化完這些庫存至少需要12.5個月。但各個城市消化時間也有差異,青海西寧、河南洛陽、浙江舟山、山東威海、江蘇江陰、黑龍江哈爾濱等城市庫存消化時間普遍長達二至三年左右。其中西寧庫存消化週期最長,需要三年半時間。
稍早前,12月6日,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曾發布《2021年11月全國4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報告》,指11月,40個城市的新屋成交為2,014萬平方米,較前一個月下降4.3%,較去年同期暴跌39.4%,是近十年來表現最差的。
40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4個一線城市;蘇州、福州、南京和青島等18個二線城市;以及揚州、東莞、溫州和岳陽等18個三到四線城市。
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的支柱,但同時也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時事評論員王赫在大紀元撰文指出,房地產綁架了中國經濟增長(約貢獻了GDP增長率的1/4)、綁架了地方財政(約占廣義地方財政收入的1/3)、綁架了銀行信貸(約占四成)、綁架了居民財富(越占七成)。
中共當局視房地產為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忙於「拆彈」。2020以來,當局先後推出針對房企的「三條紅線」、針對銀行的兩個「集中度」管理、全國22個重點城市住宅用地集中供應(不超過3次)、收緊購房貸款、「二手房指導價」等等,這些導致房企生存困難和房地產市場收縮。
最突出的例子是中國房企龍頭恆大集團債務違約,房市「金九銀十」不再。
王赫表示,中共的目的是慢慢擠出房地產泡沫,避免硬著陸。但是,2021年慌亂的房地產政策,卻似乎加速了房地產拐點的到來,造成了普遍的社會恐慌心理,國際國內對中國房地產和中國經濟的走勢的「預期」正發生根本性變化。中共渴求的「三穩」——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越來越遙不可及了。
近日,中共央行再度降准,向市場注入1.2萬億資金。這是今年第二次降准,7月央行曾降准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人民幣。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對大紀元表示,中共現在降准的目的,主要是增加流動性,應付迫在眉睫的危機。
「不僅僅是恆大,還有花樣年、佳兆業等等,債務違約暴露出中國房地產的巨大危機」,他分析說,「中共為了維護房地產和金融,不得不放水。實際上,中共是冒著通脹失控的風險,把債務風險轉嫁到全體中國人身上。」
(記者羅婷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