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12月19日訊】從疫情開始到現在,中共政府的抗疫模式一直強調要「動態清零」,最近,中國浙江省的疫情也出現了惡化情況,在「零容忍」的抗疫政策下,地方政府要求長江三角洲的工廠都暫時停工,而且,有消息說,可能會一直持續到明年的3月20日,也就是北京的冬奧會結束以後。
大家知道,從最早的武漢病毒、再到現在的Omicron,無論病毒出現在哪裡,中共政府的抗疫模式,都是試圖通過全員檢測、封區封城、停工、停產等等方式來清除,但是,隨著病毒的不斷變異,這種「貓捉老鼠」的模式恐怕還會持續很長時間,也因此,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很大的傷害。我們今天就來聊聊,「清零」措施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清零」之殤
我們先來看一下浙江疫情的情況,從報道出的消息來看,杭州、寧波、紹興上虞等地方的政府,已經陸續下發了停工、停產的防疫通知,從12月9日到13日,有至少16家上市公司發布了停產的公告,多數停產的公司都在公告中提到,預計會對第四季度業績產生不利影響。隨後,多家停產企業的股價,也都出現了4%到7%不等的跌幅,比如龍頭企業晶盛機電,13日開盤後是直線下挫,跌幅將近5%。雖然有藥企工作人員認為,浙江疫情對藥企的影響比較有限,但是,多家上市藥企的股價已經下跌,藥石科技的股價更是下跌超過6%。
目前,兩周的時間裡,當地已經進行了三輪大規模檢測。根據官方數據,浙江全省被隔離管控的人數將近58萬人,其中集中隔離的人數超過5.8萬。當地所有居民都被要求留在家中,車輛也不准上路。紹興上虞區的出租車和網約車,也全部要求停運,上虞區一位居民表示,現在已經封城了,每天都要做核酸檢測,全部人都要居家隔離,周邊的商店都已經關了門,餐館也不開了。紅白喜事也都受到影響,婚禮停辦,葬禮則需要得到當地政府允許,並且必須限制規模。
我們來看看,疫情對浙江省造成的衝擊。浙江是中國的工業大省以及航運中心,浙江去年的經濟總量占到了中國的6%,年度GDP大約是1萬億美元,浙江的寧波舟山港,還是全球第三大貨櫃港,不過,目前港口已經收緊了入境手續,這也讓外界擔憂,供應鏈可能會再度中斷,因為8月份時候,寧波的一例確診病例,曾經讓港口關閉了幾個星期,導致了航運堵塞,嚴重衝擊到了全球供應鏈。
另外,紹興上虞區,是工廠集中區域,匯集了傳統紡織公司和高科技公司等多個行業,在當地經濟中,出口的占比達到了四分之一以上。比如紹興染料的產能,占到了中國的80%,是名副其實的染料之城,不過,因為疫情影響,當地的染料龍頭廠商已經宣布臨時停產。還有,作為大型石化基地的寧波市鎮海區,石化生產企業的停產,也勢必會造成減產。
除了經濟大省浙江,實施這種疫情嚴密封鎖政策之外,同樣的封鎖,也出現在中國的邊境城市。
和俄羅斯接壤的滿洲裡,從11月28日以來,已經進行了十幾輪的大規模檢測。當地企業和居民表示,他們的生活基本上是暫停了,幾乎所有的航班、火車和公共交通都停運,國內外貿易也都被擾亂。現在幾個星期過去了,這座城市的大部分地區,仍然還是在封鎖狀態。
南方的邊境城市,雲南瑞麗,是中緬交界處的一個珠寶貿易中心,在貿易和旅遊業的推動下,瑞麗2020年的經濟增長率為8.1%。但是這幾個月,瑞麗在連續經歷了三次封城、以及全民檢測後,當地的經濟已經瀕臨崩潰。最新的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瑞麗的經濟,已經比上年同期收縮了8.4%。
不久前,瑞麗前副市長戴榮裡在微信上發文說,疫情無情地劫掠著這座城市,一遍又一遍,榨乾了城市的最後一絲生機。不過有當地網友回應說,這是天災,更是人禍,只有身在其中,才能體會到人們的悲慘處境。
當地媒體曾報道,瑞麗一名幼兒,還只是剛剛開始學走路的年紀,但是,已經作了70次核酸檢測。一位做玉石生意的商人,在掙扎了幾個月後,最終決定和家人搬離瑞麗,因為瑞麗已經沒有生意可做了。
這種可以說是用消滅生活,來消滅疫情的方法,在中國各地都在上演,這幾個星期,中國有40多個城市發現了感染病例,幾百萬民眾的生活因此立刻停滯下來。
其實,在不久前,一些國家,像是澳洲、新西蘭等國家,也都有過和中國類似的「清零」政策等,直到病毒完全停止傳播為止,不過,隨着傳播力更強的Delta變種病毒出現,還有疫苗接種率的上升,一些國家已經放棄這種政策。比如開放邊境,重新讓國際旅客無需隔離就可以入境,但是,中國仍然採取多項政策,減少出入境的人流。
這也就像BBC報道中所說的,當其它國家嘗試著「與病毒共存」的時候,中共卻仍然是我行我素,它在面對新的變種病毒爆發時使用的方法,和一年多前、沒有疫苗研發時如出一轍。
記得在2月份的時候,習近平還警告過各地官員,防疫措施不要過度,不過,話是這麼說,據《華爾街日報》報道,7月下旬時,在病例數幾乎清零了幾個月後,一輪疫情造成了超過1,200人感染,當時,一些中共官員提議說,中國或許是時候放棄「動態清零」策略,和病毒共存了。但是,據知情人士的披露,習近平當時聽了很生氣。
中共官媒之前有報道,習近平在做批示時曾詢問,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官員們的思想是否正變得鬆懈麻痹?我們可以想像,在習近平的緊迫盯人下,中共官員們寧可過度,也不敢放鬆,因為他們也會擔心,如果所在地區有了確診病例,自己的烏紗帽恐怕難保,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在10月下旬時,上海迪士尼樂園,有一位遊客的核酸檢測是陽性,當地官員隨即封鎖了整個園區,要求迪士尼裡的3萬多遊客和職員,必須進行核酸檢測後,才可以離開。
不過,對中共的這種「清零政策」,一些學者有不同的看法。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感研究中心的主任管軼認為,長遠來說,已經沒有機會達到清零的目標,因為這個病毒已經長住下來了,不管人類高興與否,都會長期在我們人類中流行。
紐約的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全球衛生問題高級研究員黃延中則認為,中共政府在向人民推銷自己有多成功時,陷入了一個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兩難局面。他認為,「清零策略是官方宣傳的一部分,即表明了中國抵抗疫情的模式有多成功,同時也顯示中國政治體制的優越性。如果放棄這種政策,確診數字就會上升,大眾就會質疑政府的表現。」
經濟衰退中
有經濟學家表示,中國的「零容忍」防疫政策,如果不能很快地阻斷病毒的傳播,很可能會嚴重影響到經濟增長。事實上,這些嚴格措施給經濟帶來的損失,已經顯現出來了。澳盛銀行研究中心(ANZ Research)的資深中國策略師表示,浙江工廠關閉,將衝擊多個產業的供應鏈,特別是纖維和紡織業。並預計,這次關閉浙江工廠造成的衝擊力,會和9月份、10月份限電的情況很類似。英國凱投宏觀的分析師,也在一份報告中說,浙江疫情導致的停工停產,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阻礙到房地產建設。
分析師認為,即使政府開始放寬政策或是為經濟提供幫助,效果也只是會緩衝由此帶來的經濟放緩,存在的問題並不會消失。
中共的最高領導人,也已經對經濟增長的前景表示出了擔憂。我們看到,在幾天前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共一直在強調經濟要穩字當頭,而不穩的原因,來自於三重壓力: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從中共官方15號公布的數據中,也可以看到這三重壓力。
11月,中國70個大中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比10月份時下跌了0.33%,是6年來最大的環比降幅。
今年1月至11月,開發商的房屋新開工面積,環比下降了9.1%,這個數字,比今年前10個月7.7%的降幅還要低。
此外,11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只增長了3.9%,低於10月份4.9%的同比增幅。11月的餐飲業收入同比下降2.7%,10月份的降幅是2%,也在擴大。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清零政策,讓零售業、餐飲業、健身房以及理髮業等服務,都沒辦法恢復。同時,人們對不定期封城、停產造成的擔憂,也讓人們寧願儲蓄也不想消費。因此,中共想要通過內需,來刺激經濟的願望也就很難實現。有分析認為,接下來中國消費和服務業恢復的時間,可能比經濟學家預期的要長得多。
另外,10月公布的中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率,從前一季度的7.9%降低到4.9%,是過去30年來的最低水平。不過,即使這樣,這個數字也被質疑是摻了水的。幾天前,中共前財政部長樓繼偉,就已經批評過中國的統計數據和現實經濟脫離。
除此之外,中國房地產債務有5萬億美元,地方政府常規債務有將近4萬億美元,不良貸款有5,400多億美元,等等,這些因素,也可能會導致房地產和金融業面臨崩潰。
有經濟分析師表示,這並不表示中國經濟明年就會結束,但是,很可能標誌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結束。
今年7月時,經濟學人智庫就曾經分析說,隨著歐美持續放開並適應了與病毒相處,經濟需求將被釋放;與此同時,實施「零容忍」政策的亞洲經濟體,卻將會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也就是說,如果不放寬限制,經濟地位可能會受到實質性的損傷。
大家看到,折騰中國經濟的,還不只是疫情和中共抗疫政策,中共的很多政策,都透著一種極端的狠勁兒,比如為了確保冬奧會期間能夠達到碳中和,就要求重污染企業停工停產。不過,這也確實很像中共的作風,就是消滅污染呢,它是通過消滅生產活動去實現,就像這個疫情清零,它就是要通過停止民眾生活來實現。
中共的歷史就是一部折騰史。中共先是用暴力革命折騰出了共產專制,然後再用無休止的政治運動繼續折騰中國民眾。2019年的時候,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的教授孫立平,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叫做《民生不是用來折騰的》,文中說,芸芸眾生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真的不是能夠隨便拿來折騰的東西。這當中的每一件事情,你用宏大的眼光去看,好像都是瑣事,都是小事,但是對於每個老百姓來說,這就是他們天大的事情。
這接下來,中國的大事,就是北京冬奧會,還有中共的二十大就要換屆了,中共當然是希望在一個沒有疫情的情況下舉辦這些活動,所以,相對於折騰百姓的生活,中共更害怕的,還是如何能為黨續命。
財商經濟研究所
策劃:宇文銘
撰文:陳思雨
編輯:蔚然、宇文銘
剪輯:曲歌
監製:文靜
訂閱財商天下:http://bit.ly/3hvUfr7
(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