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價值高 台灣原生種「木鱉果」更適合入菜

2022年07月04日環球直擊新聞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7月04日訊】台灣的山腳下,可以見到野生的木鱉果,經過台東農業品種改良後,第一個原生種木鱉果品種正式命名為「台東1號」,每公頃年產量可超過40公噸,由於它的營養價值高,讓木鱉果有「來自天堂的果實」稱號。
民眾:「它長的真的很像橄欖耶,但是它刺刺的,整顆刺刺的,這不知道怎麼切。」
這種鮮紅色的水果,可以長到跟哈密瓜一樣大,外表布滿短刺,叫木鱉果,又被稱為「多刺黃瓜」或「苦梨」,果實形狀有圓球形的,也有的像橢圓形,在台灣看到的野生果實較小顆。
果農游宗翰:「它有分台灣原生種,還有就是東南亞就是那邊的,泰國越南都有,比較圓比較大,像我們台灣原生種的話就是比較像橄欖型也比較小,越南種的話果肉質地就會比較軟,油耗味會重一點,像我們台灣原生種的話,它就是不管是青果還是到它成熟期的之後,都很適合拿來入菜。」
木鱉果的果實可以用來煮飯煮湯,或打成果汁都是不錯的食用方式,台東農改場耗時6年,育成國內第一個原生種木鱉果命名為「台東1號」,果實從外到內,由厚實的黃色中果皮包圍,種子是咖啡色,因外型像小鱉而得名。
木鱉果的營養價值豐富,是番茄紅素、β-胡蘿蔔素、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有「來自天堂的果實」稱號,剛入門種植的時候難度有點高,果農透露,關鍵就在嫁接。
游宗翰父親游滄洲:「挺麻煩的,而且是我體會很久才想出這套方式,我這邊是用越南樟木去做那個頭部,台灣原生種去做接穗,所以生長出來是台灣原生種,你用越南那個抗病性,吸肥力比較好。」
果農游宗翰:「我們就是要保留它的母系是固定的,所以我們接上去的都是同一個母株的枝條。」
果農表示,排水性越好,加上適度給予有機肥,天氣越熱它長的越好,但今年因上半年的涼冷氣候,讓台東的木鱉果時程整整慢了一個多月。
新唐人亞太電視廖儷芬台灣台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