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10月04日訊】中共二十大即將召開,最新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仍在持續下行。專家表示,「清零防疫」措施使中國經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局。
專家: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正在增加」
9月30日,財新公布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8.1,較8月下降1.4個百分點,與5月持平,同為5個月以來最低。50是PMI的枯榮線,之上意味著經濟擴張,之下意味著經濟收縮。數據顯示,9月中國製造業供需雙降,製造業生產指數為6月以來首次落至榮枯線以下,新訂單指數連續兩個月處於收縮區間,降至近5個月來最低。
另外,財新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服務業的情緒也在惡化,而且惡化程度超過預期。財新經濟學家王喆表示,目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正在增加」。
當天,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9月PMI指數為50.1,比財新略為樂觀,但大型企業的PMI為51.1%,而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9.7%和48.3%,仍低於臨界點。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撰文稱,大型企業與中、小型企業兩極分化,表明中國製造業仍未脫離困境。
他表示,製造業是中共手中的一張王牌,卻處於緊縮狀態,「國進民退」,經營環境惡化:國有控股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4%,股份制企業增長0.8%;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12.0%,私營企業下降8.3%。
中國經濟持續下行,對於10月中旬即將在北京召開的中共二十大而言,無疑是個壞消息。王赫直言,就經濟層面而言,已不可能「勝利」地迎接「二十大」召開了。
人民幣匯率走貶 房地產下行 外商撤離
近日,人民幣匯率跌跌不休,9月28日,境內在岸市場與境外離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分別跌破7.24與7.25,雙雙創下2019年8月以來最低值,引發關注。業界普遍認為,這波人民幣匯率走貶,直接原因是強勢美元和中美貨幣政策分化。王赫表示,從根本上講,人民幣貶值反映出中國經濟復甦乏力,國內外對中國經濟走勢預期悲觀。
房地產下行也是中國經濟疲軟的一個重要信號。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數據:1—8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90,809億元,同比下降7.4%;商品房銷售額85,870億元,下降27.9%(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30.3%)。
1—8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100,817億元,同比下降25.0%。其中,僅利用外資59億元、增長11.6%,國內貸款下降27.4%,定金及預收款下降35.8%,個人按揭貸款下降24.4%,自籌資金下降12.3%。
王赫分析說,這表明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捅破後,下行還沒到底。這個影響是非常巨大和深遠的。民間對爛尾樓深惡痛絕,「停止還貸」運動星火燎原;中共對此束手無策,高喊「保交樓」,卻難推進。
反映中國經濟疲軟的另一個信號是外商大量撤離。根據上海統計局的數據,今年6月至7月,上海的海外投資項目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0.3%。4月份,擁有2,500萬人口的上海因疫情封城,新的外國投資企業僅有13家,而3月份還有305家。
《南華早報》報導說,外國投資者懷疑中共政府不會很快改變嚴厲的清零防疫政策。
報導引述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首席亞太經濟學家艾雷洛(Alicia Garcia Herrero)的話稱:「沒有明確的跡象表明,習近平將在其第三個任期開始時改變其清零政策。」
王赫表示,中共總理李克強今年的核心任務就是穩經濟大盤。從5月召開空前的「十萬人」電視電話會議,到派出多個督導組到各地「監軍」,但成果卻無幾。李克強也知道極端的「動態清零」是最大的攔路虎,可這是習近平的「既定方針」,難有作為。
專家:「清零」使中國經濟陷入困局
經濟學家指出,中共的清零和封城防疫政策使中國經濟陷入困局之嚴重,前所未有。香港智易東方證卷有限公司行政總裁藺常念告訴美國之音,清零政策擾民傷財、成效又低,若不儘快鬆綁,中國今年GDP恐難保3%。藺常念說:「它動不動就封關,搞到人民已經疲倦了,最主要就是工業不知道怎麼樣生產,因為沒有人能夠上班,很多外資都想走,所以,對經濟來講,是非常非常地不好。」
世界銀行9月27日將中國2022年經濟增長(GDP)預期大幅下調至2.8%。而且明年也不樂觀,增長幅度只有4.5%。
世界銀行的報告稱,調降中國經濟增長的原因是由於疫情及封控對其影響大於預測。「東亞和太平洋(EAP)地區大多數國家的增長在2022年上半年出現反彈,但中國卻失去了增長勢頭」。
稍早前,亞銀(Asian Development Bank)將中國經濟增速下調至3.3%,遠低於越南、馬來西亞、印尼等亞洲國家。
亞銀報告指出,這是30年來亞洲其它國家經濟增速首次超越中國。這意味著中國正在失去世界製造中心的地位。
在此之前,高盛(Goldman Sach)、野村(Nomura)和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都將中國今年的GDP預期分別下修至3%、2.8%和3.3%。目前幾乎沒有人認為中共擬定的「5.5%左右」的年度增長目標會實現。
(記者羅婷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