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不僅在中國,在美國也廣為人知。從繡花少女到沙場戰將,花木蘭為何如此受歡迎?神韻作品網站最近發布2009年神韻早期節目《花木蘭》舞劇,一個既溫柔賢淑又堅忍勇敢的花木蘭角色,再度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點擊欣賞影片
從繡花少女到沙場戰將
在柔美的音樂伴奏下,木蘭和閨中女孩一樣過著紡織、刺繡的寧靜生活,她們穿針引線,每天如此度過。一日,父親手持聖旨,展示給木蘭看。父親表示,遠方邊境烽火再起,朝廷正招募將士赴前方應戰。木蘭發現父親強烈希望報效國家,但恐年事已高,體力難以再赴沙場。她不願父親的願望成空,而自己又無兄長,於是表達了代父從軍的想法。
父親雖然猶豫不決,但看到木蘭決心已下,在依依不捨中,答應了女兒的請求。
於是,木蘭騎上駿馬,辭別家人,女扮男裝上路了。之後,她「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伴隨著緊張熱烈的節奏,戰場上的木蘭不再是繡花手、碎步腳,她身披戰袍,策馬揚鞭,揮舞長刀,勇猛無比。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一晃12年過去,木蘭榮歸故裡,梳妝打扮,恢復了從前的閨中裝束。
忠孝兩全的完美典範
神韻作品《花木蘭》舞劇受到觀眾的廣泛喜愛,除了講述引人入勝的故事、優美的音樂和高超的舞蹈,還在於其背後傳遞了東西方共同的傳統價值理念。西方人傳統上崇尚博愛,不僅愛家人,也愛別人,而且為了滿足他人的願望,甘願犧牲自己。東方自古傳統上認為「孝為德之本」,而「孝」不僅僅是孝敬父母,而是孝天下,把天下人都當成自己的父母去孝敬。
木蘭的「至孝」在於她為人之女,在家不只是關心父親的生活,更希望幫年邁的父親完成他的心願。她願代父從軍,表明她深刻理解父親為國盡忠的理想,因此她甘願放下身為女子的種種顧慮,替父親完成為國盡忠的心願。
當戰事結束,「木蘭不用尚書郎,願借明駝千裡足,送兒還故鄉。」她功成引退,回歸家庭,繼續侍奉雙親,可謂是古今忠孝兩全的完美典範。
另外,該舞劇中,木蘭身為女子,文武雙全,體現了中國古典舞文用為「舞」、武用為「武」的剛柔並濟,充分展現中國古典舞的技巧、神韻、身法的美妙精采,令人大開眼界。
現場伴奏的音樂也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扣人心弦,讓觀眾陶醉其中。bunei hayashi在神韻作品下方留言說:「很喜歡這首《花木蘭》的伴奏音樂,如果有單賣這個音樂的CD就好了。」
更有觀眾感佩舞劇所傳遞的傳統價值,Kate C認為「花木蘭為我們留下了傳統文化的價值觀,是我們今天應該效仿的典範」。
Liiking說,「短短的舞劇,盡把忠孝節義的傳統內涵展露無遺,委實是『妙不可言』的美好舞劇!」
歡迎了解更多:
乾淨世界:https://www.ganjingworld.com/zh-TW/channel/uKDuVZFTkSNei
IG:https://www.instagram.com/shenyunworks/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henYunZuoPin
推特:https://twitter.com/sycreations_ch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