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營商環境惡化 歐企對中國信心跌至新低

2023年06月22日中國禁聞新聞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6月23日訊】中國歐盟商會最新調查顯示,歐企對中國經商信心顯著惡化,創下有史以來新低。歐盟商會認為,外國企業最大的擔憂就是中共擴大「國家安全」定義,在中國日益增長的風險和更加不穩定的經營環境,並非短時間就可以逆轉。
中國歐盟商會(EUCCC)6月21日公布年度調查報告,顯示歐企對中國經商的信心明顯下降。
根據報告,570家受訪公司當中,有64%的企業表示,在中國做生意更加困難。30%企業表示,收入較去年同期萎縮。而把中國視為前三個未來投資目的地的企業數量,同比跌至55%,這是自201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另外10%的受訪者聲稱,他們已經或計劃將亞洲總部或業務部門總部遷出中國。
這份報告是基於今年2月至3月對在中國的歐洲公司進行調查,也反映2022年在中國有虧損的歐洲公司數目創新高。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邱達生:「的確過去中國市場對這些外企是非常有吸引力,但是自從美中之間有這些矛盾衝突、乃至於貿易戰以及現在還在持續的科技戰,以及過去大概三年以來的COVID19的疫情,其實都讓這些外企在中國的經營是比較辛苦的。所以現在他們大概在重新了解未來的需求在哪裡。」
調查指出,歐企總部和中國業務的脫鉤程度有所提高,主要是為了管理風險。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超過50%以上的比例,它是由於市場准入跟監管障礙措施相繼,利潤高的行業,他們的管制太多,導致企業他們准入非常難。另外第二方面來說,就是由於最近疫情之後,中國經濟短暫反彈之後,目前面臨的經濟下行壓力非常大。所以對於這些歐洲企業和美國企業來說,他們是整體的營收各方面的生意也是一落千丈。」
隨著中國經濟復甦乏力,同時與主要貿易夥伴的關係惡化,跨國公司對中國的信心跌到谷底。
邱達生:「因為美國在跟中國進行貿易的對抗,歐洲當然也是最主要的美國盟友。所以它看這個風向,認為說要把過去以中國為核心的亞洲供應鏈進行進一步的調整。所以說現在這些外企其實看好的是南亞跟東南亞。因為畢竟這兩個地方還是有人口紅利,而且投入成本相較於中國大陸目前的情況也是比較低的。」
報告說,雖然執政的共產黨一直設法鼓勵和吸引外資,但是在華外國公司的悲觀情緒卻一直在蔓延。
邱達生:「中國大陸在去年的第四季就已經宣布從疫情解封開始要推動經濟,讓經濟正常,可是截至到目前為止,它展現在數據上的經濟表現似乎還沒有出現完全的復甦。國際的主要央行都在對抗通貨膨脹,都在進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但是中國現在因為內部,其實你可以看到它的通貨膨脹率並沒有上來。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說,疫情後的復甦力道還不夠,所以這種需求拉抬通膨的力道還是很有限。」
報告也說,如果中國消除市場和監管障礙,仍然有63%的企業表明願意提升在中國的投資。
邱達生:「原本外企看好中國的一個潛力就是說,它除了之前是一個供給端的核心,因為它身為世界工廠,但是現在好像這樣子的一個想望,原先的預估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而有所改變。所以現階段的話,當然就是他們可能暫時撤出中國,或是說對中國未來的潛力比較質疑。」
黃大衛:「對於其他的外資企業來說,他們的態度可能就不一定相同,因為像東南亞企業,他們來投資中國的話,尤其是一帶一路、什麼非洲國邦交,他們會有一些特殊政策去支持它,它會跟歐美的企業會有所不同。總體來說,可能就是發達國家,工業國G7來說,現在對中國市場的觀望態度比較多。」
「疫情已經結束,但如果中國要恢復吸引力,還需要解決其他阻力。」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彥辭(Jens Eskelund)在新聞發布會上對記者表示,外國企業最大的擔憂就是中共擴大「國家安全」定義,企業無法確知正常營運的範圍落在哪裡,他「預計未來五年監管環境不會真正改善」。
編輯/黃億美 採訪/常春 後製/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