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7月15日訊】中共當局推進在21座大城市建「平急兩用」應急設施,還要求民間資金參與建設。有分析認為,中南海此舉一方面釋放備戰信號,另一方面也顯示國庫空虛,中共開始把手伸向民間資本。
建設 「平急兩用」設施 分析:與備戰有關
中共黨媒新華社報導,7月14日,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積極穩步推進超大特大城市「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會議稱,在大城市推進「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是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重要舉措。
會議還要求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呼籲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平急兩用」設施的建設改造和運營維護。
「平急兩用」這個說法最早出現在中共動態清零防疫時期,當局要求將公共場館改造成方艙醫院時,文件上出現「平急兩用」這個詞。現在防疫措施已解除,當局又突然宣布建設「平急兩用」應急設施,外界解讀中共是否在備戰。
時事評論員岳山15日對新唐人分析:「我覺得這次在結束動態清零後,突然強調平急兩用,目的性很強,就是與備戰有關,只是用『重大公共事件突發時可立即轉換為隔離收治設施』來掩飾一下。其實中共內部還有一個專門的詞,叫平戰兩用,這個比較準確。」
他表示,「平急兩用」這個詞本身就有戰時使用的意味,三年「動態清零」,中共就是以戰時狀態來操作的,包括大規模轉運隔離陽性患者,這種模式當時就被質疑是為了戰爭演練。
「當然,中共一直在備戰,但是會不會打仗,何時打,就是另一回事了。」岳山說。
中美衝突不斷 「平急兩用」設施擺上檯面
近年來,中共不斷在台海製造事端,與美軍發生多次危險對峙。去年年底,一架中共軍機在南中國海靠近一架美國軍機,雙方距離不到10米,屬於危險的非常規操作。6月3日,一艘中共軍艦在台灣海峽,欄截一艘美國海軍導彈驅逐艦,美艦被迫及時減速,以免碰撞。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譴責中共的挑釁行為不負責任,指意外事件可能導致局面失控。
奧斯汀對中共喊話:「讓我說清楚,我們不尋求衝突和對抗,但我們也不會在霸凌和脅迫面前退縮。」
美中關係緊張之際,今年4月18日,中共國家發改委在北京市平谷區舉辦了「平急兩用」設施建設現場會。中共農業農村部、國家疾控局等7個部門,以及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廣州、成都、西安等「21個超大特大城市」相關官員參加了會議。
會議稱,打造「平急兩用」設施,平時用作旅遊、康養等,重大公共事件突發時可立即轉換為隔離收治設施,能夠有效補齊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的短板。
具體措施是,建設改造一批「平急兩用」的民宿和酒店、儲備一批單體大型方艙醫院、升級一批應急醫療服務點等。
時事評論員唐靖遠15日對新唐人表示,在疫情已經全面放開的當下,中共突然力推「平急兩用」設施建設,「這種機制可能用於應對戰爭,也有可能用於應對國內爆發大規模的騷亂或社會動盪」。
唐靖遠說,「無論哪種,都說明當局在開始為短時間內可能出現大量人口傷亡需要大型集中醫療場所做準備。」
他認為,相對而言,目前國內出現大規模民變動亂的可能性較低,當局可能更傾向於為戰爭做準備,「這也是習近平反覆強調的所謂極限思維的體現」。
國庫空虛 中共把手伸向民間資本
此外,中共當局呼籲民間資本參與「平急兩用」設施的建設,被認為釋放國庫已經空虛的信號。時事評論員岳山表示,「現在中共有錢用來收買窮國權貴,做大外宣統戰,國內都空了,從中央到地方都空了,當然要民間輸血。」
3年疫情封鎖,對中國經濟造成嚴重傷害,大量民營企業倒閉、外資撤離、產業鏈轉移,外貿訂單流失,出口大跌。從而導致中共財政收入銳減,許多省份財政收入為「赤字」,靠中央財政撥款才勉強維持運轉,一些地方政府的債務也越滾越多,面臨爆雷風險。
中共自去年年底放開防疫管控後,經濟不但沒有復甦,反而持續衰退,出口、消費、生產指數均大幅下跌。專家指出,中共已陷入通縮危機,老百姓沒錢消費,廠家也無力擴大生產規模,失業情況愈發嚴重,繼續發展下去將影響中共政權穩定。
(記者羅婷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