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討薪 招商銀行向員工索要六千萬元

2023年12月30日財經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2月30日訊】招商銀行日前發布的一份向員工追討已發薪酬的公告,讓這家中國首屈一指的商業銀行在2023年即將結束之際又「火」了一把。媒體注意到,包括國有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此前已經低調採取了類似的行動,凸顯出中國經濟已嚴重衰退的嚴峻局面。
當地時間12月28日晚間,招商銀行發布監事會決議公告,宣布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招商銀行2022年度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情況的議案》,引起了社會的關注。
根據這份公告,該行第十二屆監事會的9名監事,在28日以書面傳簽的方式表決,9名監事一致同意,通過了該行關於「追索扣回2022年度績效薪酬情況」的議案。
逆向討薪 招商銀行向員工索要六千萬元
(招商銀行官網截圖)
在新的一年即將來臨之際,作為中國首屈一指的全國性股份制大型商業銀行,招商銀行以向員工「反向討薪」的方式為即將過去的2023年畫上句點,這一頗具象征意義的舉動立即引起了社會輿論的關注,各大門戶網站上都發表了相關的報導。
外界注意到,早在今年3月招行發布的2022年報中就曾表示,為緩釋各類經營和管理風險,該行根據監管要求,建立了「薪酬延期支付」和「績效薪酬追索扣回」的機制,並對2876名員工執行了績效薪酬追索扣回的措施,追回的薪酬總金額為5824萬元,人均「退薪」2.03萬元。
資料顯示,所謂「績效薪酬」通常是指商業銀行根據當年經營業績考核結果,支付給員工的業績報酬和增收節支報酬。
中國媒體《每日經濟新聞》今年4月中旬曾報導稱,截至4月16日,中國國內已有超過半數的上市銀行發布了2022年的年報,而根據這些年報,除了工商銀行外,包括六大國有銀行在內的不少上市銀行,都不同程度採取了「追索扣回」績效薪酬的措施。
報導中提到,渤海銀行追索扣回370名員工2022年績效薪酬共1760萬元;山西5家城商行對61名高管和關鍵崗位人員追索扣回績效薪酬3359萬元;九江銀行追索扣回的績效薪酬總金額為163萬元。
此外,六大國有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中國民生銀行、中國光大銀行、平安銀行、浙商銀行、哈爾濱銀行、無錫農村商業銀行等,都在其2022年度業績報告中披露了績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24日,中共銀保監會曾發表了一篇題為《銀行業保險業健全公司治理三年行動取得明顯成效》的文章。其中披露,截至當時,中國的銀行業保險業有95%以上的機構已制定並實施了「績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該文聲稱,在一些高風險機構,相關制度「為挽回資產損失發揮了重要作用」。
另據公開的資訊,去年8月,中共財政部曾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國有金融企業財務管理的通知》,明確提出對金融企業高管及對風險有直接或重要影響崗位的員工,基本薪酬不高於薪酬總額的35%,根據業務收益和風險分期考核情況,40%以上的績效薪酬「應採取延期支付方式」,期限不少於三年,而且績效薪酬追索扣回的規定,對已離職或退休的人員同樣適用。
事實上,不僅是銀行在追討扣回績效工資,從去年開始從中國大陸就陸續傳出消息,多地發生了教師或公務員被地方政府扣發績效工資的事件。
針對上述情況,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4月17日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現在中共國企、事業單位各種各樣的機構都非常缺錢,入不敷出, 經濟陷入困境,那它這樣要求,那些顧員可能怕丟掉鐵飯碗, 也不得不『吐出來』。」
他還進一步指出,現在銀行、國企、事業單位都在忙著找尋「什麼地方能撈到錢」,可以拿來填補它財政上的一些虧空,這表明中國經濟已陷入嚴重的衰退。
(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