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1月29日訊】2024年1月13日,64歲的賴清德以40.05%的得票率當選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讓台灣執政黨突破了8年的天花板,他也是首位從礦工之子到醫師、從民代到總統的傳奇人物。
窮人家出才子
賴清德剛出生不到100天,父親賴朝金就因礦坑一氧化碳中毒而身亡,母親賴童好獨自扶養六個小孩長大。賴母為扛家計經常身兼多份雜工,既在礦區做電池,還開升降機。賴清德在電視訪談節目中說,「記得小時候自己還沒起床,媽媽就去上班了,等睡覺了,媽媽還沒回來……」母親也以身教培養孩子端正品行,長養志氣。
賴清德長大後成為萬裡鄉第一位就讀全台最優秀男子高中建國中學的學生。後來賴清德考上台灣第一學府台灣大學,就讀復健醫學。那時他當家教,給人補習數學、英文等,一個月能掙五千多,而那時的學費一年才一萬多。
也就是在這期間,他巧遇了未來的妻子「淡江校花」吳玫如。吳玫如那天她陪弟弟參加高中聯考,賴清德正好也陪友人應考,倆人因為在等考時聊天開始了交往。
賴清德在前線外島服兵役時條件比較艱苦,吳玫如每天都會寫信鼓勵他,這讓賴清德認定她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女」。後來,他到台北的萬華仁濟醫院擔任物理治療師一年,由於吳玫如在台南電廠工作,於是賴清德考取了位於台南的國立成功大學攻讀醫學系。期間倆人步入婚姻,並育有二子。賴清德畢業後擔任台南成大醫院、新樓醫院內科主治醫師,並當上了總醫師。
醫師從政緣由
成為醫生是母親對賴清德的期望,不過隨著大陸兩岸關係的緊張,賴清德的雄心壯志開始發生了變化。「那一刻改變了我人生的軌跡。當時台海受到導彈及實彈操演的威脅,商船進出因為中國的軍事野心而受到影響。我下定決心,我有使命要參與台灣的民主,要保護這個新興的民主國家不受侵害。……我脫下白袍後,從民代、閣揆、副總統,直到現在成為總統候選人,我發現我的角色定位與當年維護台海安全的政治前輩一樣,此時此刻,我對於捍衛台灣的和平穩定、民主成就以及兩岸現狀的決心與承諾堅定無比。」
這段心路歷程是賴清德以總統參選人的身分用英文投書《華爾街日報》:My plan to Preserve Peace in the Taiwan Strait(我保衛台海和平的計劃)的開篇陳述。
賴清德在1994年開始投入公共服務,擔任民主進步黨提名之陳定南台灣省省長競選總部的全國醫師後援會會長,幫陳定南助選。
雖然陳定南競選失敗,但賴清德展現出的政治素養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眾人的敦促鼓勵加上台海危機的爆發,賴清德的使命感越來越強,終於下決心關閉診所,棄醫從政,守護台灣。
仁醫「賴神」
有台灣媒體說,賴清德的從政是一場意外,一位記者說,「他在台南是口碑很好的醫生,對病人很好,所以他從醫生轉政壇時,你知道他在台南選舉有多輕鬆嗎?就掛個招牌,放他的照片,寫『賴清德醫師』,就當選了。」就這樣,賴清德一路從國大代表、立委到台南市長、行政院長、副總統到當選總統,沒有嘗過敗仗。曾有年輕人戲稱賴清德是「賴神」,一是因為他預測比較準,二是源於他多次救人。
2012年8月24日天秤颱風來襲,台中以南縣市都放颱風假,唯獨台南市獨排眾議,遲遲不肯宣布放假,直到清晨5時,賴清德才宣布正常上班上課,當天果然風雨不大,因此他獲得「賴神」之稱。
2012年10月14日,賴清德在台南麻豆的路上看到車禍意外,特別下車幫忙移車救人,消息傳出後,被網民譽為「仁醫」。
2013年8月22日,賴清德北上參加行政院會時,在高鐵上協助身體不適的旅客,熱心助人的畫面再度被民眾拍照廣傳,讓賴清德在網民心中的地位扶搖直上。
對於這些坊間稱號,賴清德2017年受訪時專門說:「這些稱號都不敢當,我只是凡人」。
堅守與固執
賴清德一年四季總是全套西裝加領帶,據說這是他表達尊敬與慎重的方式。他用人謹慎且要求嚴格,曾有一名黨政人士表示,賴清德當上台南市長後就交代祕書絕不收禮,即使土產也不行。有一次賴清德發現車上多了一盒禮盒,一怒之下將祕書換人。賴清德的勤政、努力也廣為人知,2016年2月6日在他台南市長任上發生台南維冠大樓地震倒塌事件,適逢黃曆年前,他連年夜飯都沒回家吃,留守現場8天7夜,奔走救災,直到所有罹難者遺體全數找到。
照顧好台灣的人
2023年12月27日,賴清德妻子吳玫如首度露面拍攝競選影片,呼籲「選一個會把台灣照顧好的人」。吳玫如在賴清德擔任台南市長時候,為了避嫌請調到高雄興達電廠,後來賴清德當行政院長,她就低調辭職回家,一直謹慎避嫌。
2004年7月,賴清德在家門附近看到幾個年輕人違規在單行道上逆行就上去勸阻,結果遭到那幾個年輕人手持球棒圍毆。,賴清德因重傷昏迷送醫,其傷勢包括鼻樑斷裂、眼角膜破裂等。後來共有三男一女被逮捕。
吳玫如談到此事就眼中泛淚,她說,「當人為了保護別人的時候,其實是無所畏懼的」,她相信賴清德可以保護台灣,也能將台灣照顧好。
影片最後她說,365天,賴清德只放假一天,「他是大家的,我就是負責照顧他的。」
競選時有人質疑2003年賴清德到哈佛讀碩士是假的,因為那時他已經擔任立委。賴清德解釋說,他一直有個夢想,想到世界上最有名的學校去學習,去拓寬眼界,後來發現哈佛大學有暑期的課程,連續三年,每個暑期考試合格後就可拿到相應的學分,學分夠了就可以獲得公共衛生的碩士學位。
老家違建爭議
在2024年的選舉過程中,房產或地產成了候選人之間競爭攻防的重災區,侯友宜家人的「凱旋苑」學生公寓租金是行情的3倍;柯文哲十多年前由於得到內部信息,與人購買農地來做停車場,如今價值漲了很多倍;而賴清德也被爆出萬裡老家的房屋爭議。賴清德的老家,位在原台北縣萬裡鄉中幅裡的六坑煤礦區,當地早期採礦興盛,被政府劃分為礦業用地,可以合法蓋工寮。賴清德祖父為煤礦工,自民國47年(1958年)起住進該地。
後來礦源枯竭,採礦業沒落後,因法規不健全等種種原因,導致工寮無法申請建築執照。由於房屋漏雨和植物入侵,破敗不堪,2003年賴家在原址重建新屋。2004年賴清德母親取得土地所有權。賴母過世後,賴清德繼承土地並在2011年把該地贈予長子。
在賴清德接任第15任中華民國副總統之後,國家安全局以副元首規格在旁邊設置崗哨,有便衣憲兵與國安特勤人員輪流駐守,附近還有辦公室,警察也會定期巡邏。賴清德偶爾會回到萬裡的老家休息一晚再離開。
大選前,賴清德老家被傳出屬於違建,賴家補繳了土地稅、房屋稅等仍面臨拆除,直到2023年12月20日,賴清德表示願意把房子交付公益信託,優先作為「礦工生活紀念館」,這場風波才平息下來。
「美德」贏台灣
2023年12月28日,總統候選人最後一場電視政見發表會上,賴清德火力全開,強調他做市政最能夠貫徹清廉、勤政、愛鄉土的精神,他是3位候選人中唯一沒有投資事業、沒有炒房和炒地皮的人。在三組人中,他行政歷練最豐富,最能夠推動國家穩健前進,他也是唯一走信賴台灣這條路的候選人,另兩組一個接受九二共識、一個喊兩岸一家親,都是走依賴中國的老路。賴清德說,他和蕭美琴的「美德配」與其它組合不同,第一,對國家及土地都有使命感,1996年他棄醫從政,就是為了守護國家,快30年過去了,意志沒有改變,而且更加堅強;而蕭美琴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回到台灣,從基層做起,擔任四屆立委到擔任駐美代表,表現都很好。
第二,可以讓國家穩健向前走,賴蕭配和在野黨的組合,無論學歷、經驗、磨練、表現、成績,都可以檢驗比較。三位候選人都做過市長,可以比比看「誰的市長任內,清廉度最高,誰的弊案最少,我可以經得起考驗。」據2012年《天下雜誌》幸福城市調查的縣市長滿意度評分,賴清德排名全國第一。
不過真正讓美德組合贏下台灣的原因,也許是他們曾經做過一些善事贏得了福報。
2006年10月14日,時任立委的賴清德出席在立法院舉行的「赴大陸移植器官,是保命?送命?還是取命?台灣移植器官病人權益公聽會」,當時蕭美琴也以立委身分與加拿大資深國會議員大衛喬高(David Kilgour)和人權律師大衛麥塔斯(David Matas)等人一起與會。
賴清德在會上,除了向政府相關單位及民眾揭露中共活摘法輪功學員器官真相外,也籲請政府有關單位做出積極制止中共惡行的呼籲、制定向民眾宣導的政策及境外移植可能造成觸法的相關法令。
據現場影片顯示,賴清德還在會上說,「這天早上,我和4位立委同僚,在立法院門口召開記者會,但沒有一家媒體敢報導,他們公開說,只要報導法輪功,我們在大陸就會遭受懲罰。」
如今在台灣主要政治人物中,賴清德可算是難得敢於講真話、敢於直面中共暴政的人。
考驗和磨煉
1月13日,賴清德確定當選後,日本外相上川陽子(Yoko Kamikawa)即刻表示祝賀。中共駐日本大使館發言人談話,指責「日本外相公然表示祝賀」是嚴重干涉中共內政,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日本原副外相佐籐正久(Masahisa Sato)14日對媒體表示,「中共反對,正說明日本做對了。」此次台灣大選,「中共比國民黨輸得還慘,是最大的失敗者」。日本雖然與台灣沒有正式外交關係,但雙方合作頻繁,特別是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提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就是美日同盟有事」論點後,日台關係更進一步上升到「命運共同體」的戰略高度。
2022年7月11日,安倍去世後,賴清德低調專程到安倍在東京的家中弔唁,傍晚他又前往為安倍晉三守靈的東京增上寺上香。兩家人關係密切。
賴清德當選後的第二天,美國就派代表團訪問台灣,可見台美之間的合作默契會繼續下去。
這次賴清德獲得了40%的選票,另外60%的選民投了柯文哲或侯友宜,在國會選舉中,民進黨獲得51席,國民黨52席,民眾黨8席。民進黨雖然獲勝,但在兩方面都屬於相對小數,未來執政難度不小,對賴清德而言,這也算是一場如何「有志有德」的考驗。
未來如何做,賴清德提出「和平繁榮四支柱」,包括建立台灣軍事防禦威懾力,經濟繁榮安全、與全世界民主國家建立夥伴關係,並且要有穩定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
賴清德的人生大戲始終在考驗和挑戰中上演,精彩的故事還在繼續。
——《人物真相》製作組
(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