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4月17日訊】在經歷過前幾年的高薪搶人、上市圈錢,打造「獨角獸」公司的熱潮後,裁員、倒閉、清算成為了最近兩年中國半導體行業的新常態。統計數據顯示,有超過一萬家芯片公司在去年倒閉、消失,這場行業大洗牌仍在進行中。
長期關注海內外半導體領域市場的中國科技類公眾號「芯潮IC」本月16日發文,回顧了中國半導體行業最近幾年由熱火朝天迅速走向肅殺「寒冬」的歷程,披露了半導體行業的各種亂象。
報導表示,首先感受到中國半導體工業大洗牌帶來的凌冽寒意的,是半導體行業的「獵頭」們。資深「獵頭」趙橙日前說,她今年已經離開芯片行業,正在尋找新的就業方向。她說:「我和芯片公司一起消失了。」
在去年一年間,中國芯片業關於裁員、解散、倒閉、註銷的消息不斷湧現,許多芯片企業悄悄從公眾視野中「消失」。
企查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僅2023年一年間,中國就有1.09萬家芯片企業註銷,這意味著「平均每天有近30家芯片企業消失」。
文章援引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負責人、清華大學教授魏少軍的說法,中國在2023年共有3243家芯片設計公司,其中一半以上的公司年收入還不到1000萬元(人民幣,下同),「如果這些公司沒有造血能力,恐怕很難熬過這個寒冬」。
三伍微創始人鍾林則回憶起過去數年間,在政策帶動下國產芯片公司「扎堆誕生」時出現的各種亂象。他感嘆說,當時很多投資人都是不懂芯片的,他們借用互聯網投資邏輯和半導體創業畫像去選擇投資項目,「那些畫大餅,5年內規劃上市,沒有國際芯片大廠工作背景的海歸博士,成為了投資人爭搶的對象」。
據鍾林介紹,當時有不少芯片公司是投資人攢局立項目,然後找一些海歸或者專家教授來「創業」,但這些人大多不是一線工程師,其實並不了解做芯片的門道。等到公司成立起來後,又拿融資的錢大肆去大廠「挖人」,然後把大廠的東西重新做一遍投入市場,最終的結果就是搞出來一大批「同質化產品」,卻無法實現「技術創新」。
在前幾年的芯片創業熱潮中,另一個亂象是行業門檻被拉到了最低,其中從事功率半導體芯片、器件的「芯微電子」是最典型的代表。這家當時的招股書顯示,全公司員工793人,僅有16人是本科生,占員工總數比例2.02%,而其他員工的學歷都低於這個層次。2023年3月份,該公司撤回了上市申請,終止了創業板IPO。
文章指出,在行業出於上行周期時,市場的火熱掩蓋了各種負面效應,等到市場遇冷,不少公司都無法獨立盈利,不能繼續融資,就只能走向金鏈斷裂後破產清算的結局。
「國產芯片公司很多都是閉門造車,花了很多錢做了一堆國產替代芯片又不得不賣,沒有競爭力就低價出」, 鍾林說,「價格越卷,分銷商越掙不到錢就不會代理和推廣,最終惡性循環。」
入行5年的陳明告訴陸媒,當初他也是各家芯片公司「高薪挖人」的對象,但現在他所在的公司已傳出消息可能會降薪,還可能會裁員,現在圈內人天天討論的就是「誰家裁員比例多少,誰家又爆出裁員消息了」。
文中提到,在這一波倒閉潮中離場的還有不少是「騙補貼」「騙融資」的公司。在當初的創業熱潮中,做芯片設計的公司卻多如牛毛,有些純粹是濫竽充數,到最後能拿出成果的公司卻很少,能生產出好的智能芯片的公司就更少。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芯片設計企業數量為3451家,而大多數芯片設計公司集中做中低端芯片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由於各家公司都在搞價格戰,而不是投入時間精力去做研發,結果就是整個行業都在「潰敗」。
半導體分析師關牮對芯潮IC表示,迄今為止,國產芯片行業「卷低端」「燒錢」「缺少盈利能力」的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他說:「過兩年,這些公司會消失不少吧。」
在陸媒的報導下,中國網友議論紛紛:「多少補貼啊,老百姓的血汗錢付之東流。」「為啥會成立,為啥會消失,成立以後拿了誰的錢,錢都去哪裡了?」
有福建網友寫道:「浮躁的商業社會,都想趁著風口掙快錢,騙補貼,事實是沒有十年以上的沉澱,根本不具備研發能力。」
有遼寧網友評論道:「過去有多火熱,現在就有多寒冷,當初一窩蜂的上馬項目,不管產出,不管有沒有長期的資金,就是響應號召一頓亂幹。就和當初大煉鋼一樣,不管自己家有幾斤幾兩都跟著上,到後來吃飯的鍋都沒有了。」
(網頁截圖)
(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