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中國房價還會跌 需跌到40%才會矯正

2024年07月02日房地產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7月02日訊】一名長期研究中國經濟問題及制度轉型的北大教授,近日談及中國房地產現狀及走向時直言,房價的下跌尚未到底。他還建議取消房屋預售制度,並指出當前一些刺激性政策存在資金「用途錯配」等問題,引起社會關注。
北大博雅特聘教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洋,今年6月25至27日在夏季達沃斯論壇現場,接受了騰訊財經《經濟大家說》欄目的專訪,發表他對中國經濟現狀以及房地產市場的一些看法。本週二(7月2日),騰訊刊發了這次專訪的內容。
在這次專訪中,姚洋坦言,中國的房地產行業高速發展期已經過去,中國經濟需要找到新的增長點;至於房地產行業本身,目前房價跌幅還沒有到位,必須跌到一定程度後市場才會反彈。
他預測,下半年官方會繼續出台一些新政策來刺激房地產行業,但不太可能是大家所期待的所謂「大招」,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2008年的「四萬億」刺激政策帶來的許多後遺症。比如,各地亂建一些項目,浪費了很多資源,還助長了腐敗等等。
其二,北京高層希望中國整體經濟「不要過度負債、過度金融化、過度房地產化」,當局不太可能再推出大家期待的什麼「大招」,而抹殺過去幾年「去槓桿、去債務化、去房地產化」的努力。
結論是:下半年雖然政府可能還會有新政策出台,但大概率是推出一些比較微觀化的、「圈地式」的政策,而不是「大水漫灌」。
當被問及今年已經出台的房地產政策效果如何時,姚洋回答說:「這些政策確實產生了一定的作用,但作用是脈衝式的。政策一發布,第二天銷售額可能就增長了一兩倍。但一週之後,效果基本上就消失了。」
他還表示,現在二手房及現房的交易相對來說「還可以」,但期房的交易情況就不樂觀,關鍵問題是「房地產企業總是傳出不穩定信息」,讓老百姓對房企的信心受到了打擊。所以,儘管絕大多數城市取消了限購政策,但效果並不明顯。
姚洋認為,應更加現實地處理供給端問題,比如取消預售制度。他說:「讓老百姓預付款去蓋房子,讓他們承擔風險,這是不合理的。」
他進一步分析指出,以前中國的房地產行業都是靠預售資金滾動,拿著預售資金挪用到其它項目,而這樣做的風險很大,「一旦(資金)鏈條斷了就全斷了」。
至於取消預售制度後,房企的建設資金從哪來的問題,他直言:「取消預售制後,銀行應該開閘放水。」
對於當局鼓勵地方政府(或國企)出面收房「去庫存」的政策,姚洋坦言,這個方式存在「用途錯配」的問題。因為地方政府要搞的項目,大多「要麼沒有回報,要麼回報期很長」,按理應該通過發國債來融資。但實際的情況是,各地的政府都是去借商業性債務,到銀行借錢,到市場上借債券,而且政府的商業性債務已成為了主體,在沒有足夠的現金流支持的情況下,這些債務將「永遠還不上」。
當被問及:「房價現在到底了嗎?」姚洋表示,參考國外的經驗來看,中國的房價現在還沒有跌到位。這種調整必須跌到一定程度,市場才會反彈。比如,香港在亞洲金融危機後,房價跌了一半,然後才趨於穩定。
「我認為跌幅需要達到40%,市場才可能得以矯正,」他表示。
他表示,雖然中央政府目前判斷市場調整已經差不多到位,開始要求地方採取措施穩定房價,但他並不這樣認為。因為中央政府注入的資金量太少,地方政府也沒有積極性去擴大貸款規模,市場自然就會繼續調整,「如果讓市場自由調節,房價必然還會下跌」。
資料顯示:姚洋現年60歲,是中國知名的經濟學家,長期關注經濟學原理、中國制度轉型等宏觀話題,因為比較敢言,角度犀利,獲得了社會上的廣泛關注。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