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12月04日訊】中國河北、湖南等多地的大病患兒家長,為了籌錢給孩子治病投資了所謂「公益理財」項目,欲換取所謂「公益配比金額」,不料收款方突然失聯,錢款無法追回,方知上當受騙。目前已知有超過70個家庭受害,涉案金額上千萬元(人民幣,下同)
《中國慈善家》12月2日報導,日前,有來自河北、湖南等多地的大病患兒家長向該媒體投訴,遭遇了所謂「公益理財」項目的欺詐,導致原本計劃用於孩子治病的資金血本無歸。
據來自湖南的王先生講述,他的兒子出生未滿月就被診斷為地中海貧血,每20天左右就要進行一次輸血治療,到3歲做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加上大量藥物治療,導致這個家庭的積蓄全部被掏空,還欠下大量外債。在治療費用的巨大壓力之下,他們想方設法尋找各種籌款途徑。
今年6月底,專門從事大病患兒救助籌款的李靜告訴王先生,她有一個公益夥伴做了一個「公益組織理財產品」,月化收益是本金的4%,每兩週分一次利潤,「不出意外的話,3個月連本帶利就能回來」。
出於對李靜的信任,王先生在網貸平台「微粒貸」上貸款26萬元後,委託李靜用這筆錢去購買她所推薦的「公益組織理財產品」。另外還有七十多位大病患兒家長與王先生一樣,也是把錢款交給李靜去購買該「理財產品」。
最初,患兒家長分到了兩次利潤,但到9月底產品的投資周期到期後,患兒家長們想拿回本金時,卻發現無法兌付。在患兒家長們的要求下,11月9日李靜曾帶著幾位家長前往洛陽找負責「公益理財」的孫某要錢,不料孫某從此失聯。最終患兒家長們於11月23日報警。
一位患兒家長受訪時告訴《中國慈善家》:「那些錢都是救命錢,孩子都等著錢買藥、化療。我們根本不懂什麼『公益項目』,李靜以前在醫院幫助過很多患兒家長,感覺非常靠譜,才把錢交給她了。」
患兒家長向媒體出示了8份「公益組織理財服務協議」,僅這幾分協議涉及的金額就高達1100萬元左右。
(網頁截圖)
協議內容顯示,遵義市至善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委託張某略進行「投資理財」,相關資金的用途為現貨交易等配資,期限約為3個月,並註明:張某略應對受理的委託理財資金實施風險總控原則,有責任保證本金不受損失,並根據盈利情況給予相應分紅,若出現意外按國家法定利息支付。
「遵義市至善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百益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是李靜的關聯機構。
出事後,李靜堅稱自己也是上當受騙了。她向陸媒出示的銀行轉帳記錄顯示,從今年6月13日至8月2日期間,李靜向孫某的個人銀行帳戶轉帳22次,共計約860萬元;並向張某略個人銀行帳戶轉帳10次,共計約234萬元。
陸媒的記者注意到,前述8份協議上,甲方(管理方)和乙方(出資人)都是個人,但落款處蓋有公益機構的公章,因此提出質疑:既然是「公益組織理財服務」,為何錢款進入了私人帳戶?
對於這個問題,李靜解釋說,這是對方的要求,理由是如果公對公走帳,把錢轉出來去投資理財的話,要收很多的手續費和稅,走私人賬戶可節約這些手續費和稅款。
當初向李靜介紹這個「公益項目」的高某傑則聲稱,那是一個「普通的理財項目」,和公益沒有一點關係,自己和朋友都是用個人的閒散資金投入,「不可能拉著大病患兒家庭一起去理財」。
然而,李靜向媒體提供的聊天記錄顯示,高某傑確實向李靜推薦過「公益組織理財產品」,其聲稱是「專業理財機構為公益組織定製的高收益理財產品,旨在擴大公益資金體量,服務更多弱勢群體」。
在陸媒的相關報導下,中國網友幾乎一邊倒認為,這是一起打著「公益理財」的幌子詐騙錢財的案子。
(網頁截圖)
網名為「獨立思考人」的網友留言評論道:「將公益慈善事業做成了詐騙吸金,對於大病患兒是雪上加霜,實在可惡,應該嚴懲!」
網友「青鋒看天下」則寫道:「這一教訓再次警示人們,天上不可能掉餡餅,想通過某種方式一夜暴富,很大可能就是別人給挖好的坑。一旦輕信他人利誘,就可能掉進坑中,得不償失。」
網友箴言感嘆道:「其實騙子花招並沒極抵天花板,也並不高明,只是人們賺錢心切貪心念,被利益蒙住了雙眼!」
網友「我心飛翔」則分析說:「超過國家規定,銀行利率的三倍,法院也不會認可。所以投資需謹慎,不要給騙子所謂的「愛心」來收割,導致損失。」
(記者竺穎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