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12月05日訊】週三(12月4日),美國芯片製造商英特爾(Intel Corp.)股價繼續下跌至收盤每股21.96美元。自2024年初以來,其股價已下跌約55%。剛退職的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在2021年2月接任前夕時,公司股價為58.18美元。
英特爾股價在近三年的熊市走勢後,其道瓊工業指數成分股的位置11月被競爭對手英偉達(Nvidia,台港稱輝達)取代。
據英特爾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文件,季辛格的領導下英特爾財務業績持續惡化。2023年財報披露,英特爾的淨利潤為16.75億美元,相較2022年的約80億美元、2021年約199億美元,和2020年約209億美元,呈現大幅下滑。
根據英特爾11月11日向證交會提交的最新財報,公司在2024年前九個月淨虧損約191億美元。這將是1980年代以來首見的年度虧損。
面臨艱難的決策
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Bank of America Global Research)在12月3日分享給英文《大紀元時報》(The Epoch Times)的研究報告中表示,季辛格的退職雖然出人意料,但並非「完全意外」。報告中提出質疑,英特爾是否會分拆其產品業務和晶圓代工業務,「這將使兩項業務獲得各自急需的營運和財務獨立性」。
報告中說:「各個英特爾實體之間可能會有更多分拆的彈性......我們仍然強調這兩項業務都面臨著各自的戰略、結構、財務和競爭問題,目前尚無近期解決方案。」
該報告還探討了英特爾是否會維持季辛格推行的IDM 2.0策略。這項策略是保持整合裝置製造商(IDM)地位的同時——即一家設計和製造自有芯片的公司——同時也建立新的晶圓代工業務,以與台機電(TSMC)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等半導體製造商競爭。晶圓代工廠是一種可以為那些能設計但無法製造芯片的公司代工的半導體企業。
此外,11月26日,英特爾宣布獲得美國商務部《芯片法案》提供的78.6億美元「直接資金」,用於「推進英特爾在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俄亥俄州和俄勒岡州的商業半導體製造和先進封裝項目」。
美銀報告直言,實際上,這筆獎勵資金「阻止了它完全分離晶圓代工業務」。因法案要求英特爾必須擁有晶圓代工業務的主要所有權,才能保留這筆資金。
英特爾的半導體產品仍主要面向個人電腦市場。該品牌因1990年代在電腦普及時期的「Intel Inside」貼紙而聞名,但目前已逐漸失去個人電腦和伺服器領域的市場,輸給競爭對手超微半導體(AMD)和安謀公司(Arm)。
「個人電腦需求前景黯淡。英特爾仍有50~55%的業務依賴於個人電腦市場,且沒有具競爭力的人工智能加速器產品。」報告中說。
窒礙難行的復興計劃
根據路透社在十月發表的季辛格任期調查報告,這位前執行長雖有出色的履歷,但犯了許多錯誤。今年63歲的季辛格於1979年就加入英特爾,後來晉升為首席技術長,之後轉任其它公司。據報導,他重返英特爾時對科技產業的未來判斷有誤。在季辛格任期之前,英特爾選擇繼續專注於製造桌上型電腦和伺服器芯片。此外,英特爾也拒絕為蘋果公司(Apple Inc.)的iPhone製造芯片,並錯過了早期投資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導者OpenAI的機會。
季辛格返回後,英特爾開始推行成為晶圓代工公司和IDM製造商的策略,以期與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競爭。2021年3月,他宣布公司將投資2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造兩座工廠,並投入大量資源開發新的芯片製造工藝。
2022年1月,季辛格和英特爾加倍押注這項計劃,宣布再投資200億美元在俄亥俄州建造兩座工廠。同年,隨著產品需求開始下降,公司宣布將裁員,同時繼續投入資金建設晶圓廠。
同樣在2022年,圖形處理器(GPU)領導者英偉達在OpenAI推出革命性的AI聊天機器人ChatGPT後開始飆升。看到市場需求從英特爾的中央處理器(CPU)轉向,季辛格開始推廣一款名為Gaudi的新芯片——由英特爾設計但由台積電製造——可作為英偉達GPU的替代品。
英偉達的GPU最初是為遊戲玩家和數位藝術家設計,但現在已成為生成式AI領域的重要組件,且經常供不應求。
到目前為止,英特爾尚未成功開發出自己的GPU產品。
季辛格推動的一項晶圓代工業務18A製程(18A process)也尚未取得成果,初步結果對潛在客戶來說並不樂觀。
截至9月,英特爾曾表示將在2025年推出18A製程,但據路透社報導,消息來源認為18A要到2026年才能實現大規模量產。
(記者楊采華編譯報導/責任編輯: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