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化飛灰》南加首映 紀錄港人抗爭不作浮塵

2024年12月18日今日加州新聞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12月18日訊】上週末,一部以記者視角見證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的紀錄片《寧化飛灰》,在南加州首次放映。製片人湯美如希望引發觀眾共鳴,讓缺乏關注的事情不被忘記。
2019年夏天,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當時以獨立記者身分,紀錄抗爭的劉健倫(Alan Lau),把約1,000個小時的影像與製片人湯美如(Nancy Tong)分享討論,於2023年完成114分鐘的紀錄片《寧化飛灰》(Rather Be Ashes Than Dust)。
《寧化飛灰》執行監製湯美如:「我一直這樣看(影像),看了45分鐘,發覺原來這45分鐘,我忘記了關水龍頭,變成我整個公寓都浸了水。我一直看,心是一直跳得很快的。我跟Alan(劉健倫)說,你不要剪。我說這些片段要從頭到尾給人看,你拍攝時的情況。譬如在太子地鐵的那個場面,令觀眾好像是身入其境。」
紀錄片呈現了,現場記者面臨立場的掙扎,以及與抗爭者一樣的風險。猶如穿梭在戰場的劉健倫,也因此患上創傷後遺症(PTSD)。
湯美如:「他自己的矛盾就是,看到這麼多年輕人被警察襲擊、警暴,他覺得我自己是一個記者,我站的位置在哪裡呢?在人性方面我是否應該幫一些無辜的受害者呢?這個是他自己的反思,他自己的心路歷程,他自己的矛盾。在一些這樣的政治環境之下,做一個新聞記者是非常困難的。我知道有很多人都是有創傷後遺症。」
不同以往的反送中紀錄片,《寧化飛灰》選用英文旁白,希望增加外界,對於中共政治壓迫的關注討論。不過湯美如認為,有創傷後遺症的香港人應該避免觀看。
湯美如:「如果你關心香港的情況,或者你關心全世界現在的言論自由,或者政治的壓迫的地方,我覺得這條片你會有一些共鳴,你看完之後你可能會有一些想法。很多人跟我們講,看完這部片,他們想了幾天。 」
片名《寧化飛灰》,源於美國作家傑克・倫敦(Jack London)的詩句,「寧化飛灰,不作浮塵。」英國末代港督彭定康(Lord Patten of Barnes)也曾在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引用。
湯美如:「我覺得香港有200萬人上街遊行,就算那200萬人,譬如有些人離開了香港,但是其他留在香港的那些人,你一起唱歌,一起說口號,那些會留在你的身上,在你的腦海裡,你永遠不會忘記的。就是說就算寧化飛灰,我們也不想做一個塵埃,你至少有在火裡燃燒過。」
新唐人電視台記者郭約希洛杉磯採訪報導